PM2.5要下降9%!亳州市決戰藍天保衛戰

 今年是藍天保衛戰三年攻堅任務的收官之年、決戰之年,我市力爭在空氣質量連續三年改善的基礎上,今年PM2.5平均濃度較2019年再下降9%以上,濃度力爭控制在48微克每立方米左右。這是記者從4月10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有關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的消息。

PM2.5要下降9%!亳州市決戰藍天保衛戰

  新聞發佈會現場

  多家涉汙企業被關停

  記者從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19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PM2.5年平均濃度為5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全省降幅第五,完成省政府下達53微克/立方米以下目標任務。秋冬季(2019年10月—2020年3月)我市PM2.5平均濃度7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完成下降4%的目標任務;重汙染天數8天,同比減少11天,完成減少1天的目標任務,大氣汙染防治成效明顯。

  去年,我市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完成蒙城縣萬佛商砼有限公司退城進園搬遷工作,依法取締拆除亳州市同峰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地條鋼”生產線,關閉停產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安徽三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整治木材加工企業479家,其中依法關閉152家,規範整改327家。完成中藥材加工企業煙粉塵治理140餘家。引導譙城區28家磚瓦窯場退出或整合。積極推進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完成16家涉氣工業企業和118家汽車維修店VOCs無組織排放控制治理。持續開展“散亂汙”企業治理,完成整治379家。

  清潔能源消費佔比達10%

  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加快集中供熱項目和供熱管網建設,亳州經開區、譙城經開區、亳蕪園區實現集中供熱。持續推進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建設,全市清潔能源消費佔比達10%,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完成生物質鍋爐超低改造5臺、天然氣鍋爐低氮改造30臺。淘汰燃煤小鍋爐及燃煤設施3500餘個、改造中藥材烘炕803家和薰藥炕土炕改新炕4970家,取締散煤銷售點108處,完成煤炭消費量較2017年削減50%的目標。

  積極調整運輸結構。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新增新能源公交車佔比總量80%以上。大力淘汰老舊車輛,重點整治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淘汰老舊柴油貨車4974輛。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全面供應國六標準車用汽柴油,加強對成品油的質量監督檢查,抽檢628批次,立案處罰銷售不合格成品油案件46件,取締黑加油站點173個。推進機動車監控體系建設和應用,安裝尾氣遙感監測系統2套、黑煙抓拍系統5套、遙感監測車3輛,實時監測過往車輛,處罰尾氣超標車輛2043輛。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防治,劃定了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區域,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摸排和編碼工作,已摸排非道路移動機械1760餘臺套,立案查處使用不合格非道路移動機械企業1家。

  優化調整用地結構。嚴格施工揚塵監管,完成187個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建築施工工地視頻監控安裝聯網工作,建立每日巡查制度;強化330餘家建築工地、19條道路管網施工、38家混凝土攪拌站日常監管,共檢查建築工地4468家次,立案處罰223起,約談施工企業97家,限期整改895起,停工整改94起,記不良行為記錄4家,項目負責人記不良行為記錄4人。深化道路揚塵防治,強化鄉鎮政府所在地、國省幹道和入城主幹道路清掃保潔,購置電動保潔車輛,結合氣象條件和溼度情況,科學實施道路灑水、沖洗、霧炮作業,城區主幹道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5%以上。實行全年禁燒、全面禁燒,全面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並形成產業化,2019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完成衛星火點數不進入全省前八名目標。

  突出精細化治霾

  去年,我市突出精細化治霾,強化監測督查。在2座國控站基礎上,安裝多參數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93個、微型監測站140個,建成了市、縣區、鄉鎮全覆蓋監測網絡;購置物聯網走航監測設備200臺,安裝在出租車、公交車、電動車上,彌補了固定站點間監測空白,織密了監測網絡。強化網格化責任制管理,將市中心城區劃分成3個大型網格、72箇中型網格、441個基礎網格,明確網格員、網格長,加強督查巡查,基本實現發現問題即時交辦、即時領辦、即時整改,基本打通市中心城區大氣治理最後一公里。提高公眾參與度,持續開展“全民參與。環保風暴”有獎舉報活動,2019年度受理並兌現獎勵舉報投訴7173件,給予每件核發100元話費充值獎勵,共核發71.73萬元。2019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為全省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作出了積極貢獻,全年獲得省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資金252萬元。2019年我市共辦理環境行政處罰涉氣案件122件,罰款800多萬元。使用新環保法及配套辦法查處環境違法涉氣案件157件,其中查封扣押139件,限產停產6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2件。

  今年要做到4個狠抓

  今年是藍天保衛戰三年攻堅任務的收官之年、決戰之年。記者從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我市要在空氣質量連續三年改善的基礎上,力爭今年PM2.5平均濃度較2019年再下降9%以上,濃度力爭控制在48微克每立方米左右,為全市人民獻上更多優良天。

  狠抓重點汙染源減排。依託科技支撐單位,精準捕獲汙染源,全力抓好工業源、高架源、移動源、餐飲源、揚塵源和獨具亳州特色中藥材加工汙染源減排。

  狠抓重點管控措施落實。1.加強重點汙染源達標排放監管,確保穩定達標排放,鼓勵磚瓦窯場實施退出復墾、提標改造。2.推進老舊車淘汰和車輛深度改造工作,強化運輸車輛管控,做好非道路移動機械登記檢測工作。3.嚴格執行建築工地、拆遷工地、健全施工工地網格員每日巡查臺賬制度。4.精準科學指導道路清掃、灑水、沖洗和霧炮降塵作業。5.規範整治中藥材加工行業,分類科學整治鄉鎮中藥材初加工煙粉塵治理,推進中藥材加工企業達標整治。6.全面開展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排查整治。7.綜合運用衛星遙感、高清視頻監控等手段,強化全年全時段秸稈禁燒工作。8.積極應對重汙染天氣,科學會商預測,及時發佈重汙染天氣預警,指導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實現汙染雪峰降谷。

  狠抓汙染防治能力和水平。向幹部優良工作作風為管控要減排,提高管控效率,突出精準管控。

  狠抓生態補償考核。嚴格執行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制度,按月考核各縣區PM2.5改善情況,對完成目標任務予以資金獎勵,對未完成的採取通報批評等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