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縣:"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眼下正值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在南昌縣涇口鄉東崗村,貧困戶樊小春正開著自己新買的手扶旋耕機在田裡來回穿梭,翻田整地。

"清明一過就準備播種了,去年種的20多畝田賣了兩萬多,村裡也給我老婆找了清潔工的工作,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看著翻好的田地樊小春滿意的說道。

據瞭解,樊小春和妻子樊春蘭都因患有殘疾,勞動能力有限,村裡便幫助他擴大水稻種植規模,協調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去年種水稻收入達到兩萬多元,經過精準扶貧,樊小春一家的生活迎來了春天。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脫貧質量,南昌縣牢牢把握"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緊盯問題清單,堅實"輸血"與"造血"相結合,不斷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南昌縣涇口鄉東崗村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自開展扶貧工作以來,該村結合本地實際精準施策,建設扶貧基地,引導鼓勵貧困戶勞動就業,提高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促進貧困戶自身脫貧攻堅的主動積極性。

和樊小春一樣生活越來越好的還有貧困戶舒旁印,去年年底東崗村通過"一領辦、三參與"的模式建立了15畝稻、蛙、鰍綜合種養基地,舒旁印通過扶貧幹部的推薦在基地找到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

"我們村裡有12戶貧困戶,勞動力強的貧困戶我們鼓勵他們進行耕地種田,勞動力稍微弱一點的我們都安排到養蛙基地,還有扶貧廠房車間,收入都在一千五以上。目前,大部分貧困戶收入都提高了很多。下一步,我們將依託村裡養蛙基地和扶貧車間,增強我們村集體收入防止貧困戶返貧。"涇口鄉黨委委員、東崗村第一書記雷家勝介紹說。

近年來,南昌縣牢牢把握"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堅持產業扶貧"廣覆蓋",通過"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鞏固"行動,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目前,該縣共組建扶貧合作社14個,覆蓋貧困戶1800多戶;培育發展扶貧產業基地16個,帶動貧困戶400多戶;全縣有就業意願且有勞動能力的2443戶348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實現了就業,轉移就業率達到99.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