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就是最好的迴應!最後一次聊日記事件

最近方方日記似乎有越演越烈之勢,抨擊者有之,同情者有之,贊同者有之,更多的是批評者。從目前看對其負面評價居多,這些還是很有情感原因背景,需要多聊聊。


最初的看法


方方每天以日記的形式更新她的網文,本來沒什麼太大反感。雖然日記裡都是些無病呻吟的話語,把武漢描繪成人間地獄,積極向上的情感不足,但是考慮到她當時所處的環境和情況,至少有三個方面我還是能理解的:一是必定所處"震中",疫情爆發,病患數激增,死亡人數不斷創新高,人在其中恐慌也好,憤怒也罷,用文字宣洩也是渠道。二是作為老人,面對這個對老人傷害較大的病毒,直面生死,感受到的緊張和壓迫很難避免,文章中情緒話的用語也可理解。三是作為作家文人,寫東西尤其是圍繞大家都關注的事件,總要有寫素材,但當時客觀環境不允許她到現場,採用了一些道聽途說的材料,有時也是沒有辦法。四是蹭熱點也是正常的,就像我們現在圍繞日記事件發出評論一樣,沒問題。

無視,就是最好的回應!最後一次聊日記事件

看法的轉變


最初,國內出版《方方日記》時,我始終認為這是一種進步,我認為當今的中國社會已經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她有她到看法,她有她的自由,寫寫就寫寫,多一種聲音總是好。我的轉變是從日記登上洛杉磯時報頭版開始。在中國付出巨大代價取得抗疫初步勝利時,在積極的力所能及幫我他國時,在充分透明公開疫情信息與世界共同抗疫時,西方的有心人確撿到寶一般將方方的日記拿出來作為否定中國抗疫努力和成功的武器。問題是她的態度,她看不到嗎?還是她自己很願意這樣呢?明知道自己已成為西方攻擊中國的矛,她不會去反思,不會去懺悔,也不去再出本日記,說說解封后的武漢,只會說“一個強大的國家不會因為我的一本書而垮掉”,甘當棋子,把自己裝成一個受到不公待遇的自由作家。這是我不能接受的。

無視,就是最好的回應!最後一次聊日記事件

無視,就是最好的回應


方方的日記對整個社會抗疫努力的視而不見,似乎完全無視中國全社會是如何眾志成城的抗疫,幹部,醫務工作者,解放軍,志願者,一線工作者在抗疫中所付出的巨大的代價和真誠的努力。從她到日記中,我們可以充分看到她內心對西方的認同和嚮往,日記的最後一篇還重點強調了武漢受到的恥辱不公以及含蓄地就美國對中國疫情態度作了辯解。從防疫來說,當然還有些問題,也不應諱言問題,但從西方發達國家應對疫情的表現來看,無疑我們是最出色的。我們接受理性的溝通和善意的批評,但絕對不接受這種披著人性外衣下,以一種普度眾生的優越感而來的居高臨下的指責。對此,我們不必大動肝火,無視就是最好的回應。沒有方方日記也有圓圓日記,努力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就好。

無視,就是最好的回應!最後一次聊日記事件

我同情方方,此時的她也許害怕,也許膽怯,也許懊惱,也許憤怒,也許還憧憬著諾貝爾,但是她回不到過去了。我們普通人善惡分明,生活在現代的中國對老百姓實乃幸事,要珍惜、感恩和奉獻,好好生活,其他隨風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