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就是最好的回应!最后一次聊日记事件

最近方方日记似乎有越演越烈之势,抨击者有之,同情者有之,赞同者有之,更多的是批评者。从目前看对其负面评价居多,这些还是很有情感原因背景,需要多聊聊。


最初的看法


方方每天以日记的形式更新她的网文,本来没什么太大反感。虽然日记里都是些无病呻吟的话语,把武汉描绘成人间地狱,积极向上的情感不足,但是考虑到她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至少有三个方面我还是能理解的:一是必定所处"震中",疫情爆发,病患数激增,死亡人数不断创新高,人在其中恐慌也好,愤怒也罢,用文字宣泄也是渠道。二是作为老人,面对这个对老人伤害较大的病毒,直面生死,感受到的紧张和压迫很难避免,文章中情绪话的用语也可理解。三是作为作家文人,写东西尤其是围绕大家都关注的事件,总要有写素材,但当时客观环境不允许她到现场,采用了一些道听途说的材料,有时也是没有办法。四是蹭热点也是正常的,就像我们现在围绕日记事件发出评论一样,没问题。

无视,就是最好的回应!最后一次聊日记事件

看法的转变


最初,国内出版《方方日记》时,我始终认为这是一种进步,我认为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她有她到看法,她有她的自由,写写就写写,多一种声音总是好。我的转变是从日记登上洛杉矶时报头版开始。在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取得抗疫初步胜利时,在积极的力所能及帮我他国时,在充分透明公开疫情信息与世界共同抗疫时,西方的有心人确捡到宝一般将方方的日记拿出来作为否定中国抗疫努力和成功的武器。问题是她的态度,她看不到吗?还是她自己很愿意这样呢?明知道自己已成为西方攻击中国的矛,她不会去反思,不会去忏悔,也不去再出本日记,说说解封后的武汉,只会说“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会因为我的一本书而垮掉”,甘当棋子,把自己装成一个受到不公待遇的自由作家。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无视,就是最好的回应!最后一次聊日记事件

无视,就是最好的回应


方方的日记对整个社会抗疫努力的视而不见,似乎完全无视中国全社会是如何众志成城的抗疫,干部,医务工作者,解放军,志愿者,一线工作者在抗疫中所付出的巨大的代价和真诚的努力。从她到日记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到她内心对西方的认同和向往,日记的最后一篇还重点强调了武汉受到的耻辱不公以及含蓄地就美国对中国疫情态度作了辩解。从防疫来说,当然还有些问题,也不应讳言问题,但从西方发达国家应对疫情的表现来看,无疑我们是最出色的。我们接受理性的沟通和善意的批评,但绝对不接受这种披着人性外衣下,以一种普度众生的优越感而来的居高临下的指责。对此,我们不必大动肝火,无视就是最好的回应。没有方方日记也有圆圆日记,努力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就好。

无视,就是最好的回应!最后一次聊日记事件

我同情方方,此时的她也许害怕,也许胆怯,也许懊恼,也许愤怒,也许还憧憬着诺贝尔,但是她回不到过去了。我们普通人善恶分明,生活在现代的中国对老百姓实乃幸事,要珍惜、感恩和奉献,好好生活,其他随风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