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顏淵》第一節偶記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己”:克就是剋,剋伏下去,含有心理的爭鬥意思,心理的淨化就是克己;莊子的觀念叫做“心兵”,心裡在用兵,所謂天理與人慾之爭,感情與理性的鬥爭。

“惟狂克唸作聖,惟聖罔唸作狂”,如果平凡人,能把念頭剋伏下去,就是聖人的境界;一個人放縱自己的思想、感情、觀念(行為),就是普通人。

“復禮”:《禮記》第一句話:“毋不敬,儼若思”,我們要隨時隨地很莊嚴,很誠敬。“敬”是內心上對自己的慎重,保持克己的自我誠敬的狀態,專心注意內心的修養。(君子慎其獨。)

“克己復禮”:就是剋伏自己的妄念、情慾、邪惡的思想、偏差的觀念,而完全走上正思,然後那個禮的境界才叫“仁”。

剋伏自己的思想,心境永遠保持平靜,不受外來的干擾。

“仁”是一個實在的境界,而不是抽象的理論,是一種內心實際功夫的修養。

(摘自南懷瑾《論語別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