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贏、零和、同虧

共贏是經濟社會永恆的話題。其實,有了自然界便有了共贏。青草深扎土地有了養分,泥土不再被雨水沖刷,這是共贏;飛鳥啄食植物種子充飢,種子又被飛鳥撒播到各地,這也是共贏。亞當斯密說人是理性的,所謂理性就是逐利的。這是古典經濟學的基石。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共贏便是合作(交易)雙方或多方都有利可得。何謂利呢,老高認為利是可以滿足人類需求的客觀存在。不同的需求對應不同的利,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人們談到共贏,往往會提到零和。零和成了共贏的反義詞。零和體現交易雙方在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個社會的利益並不會因此而增加一分。如果共贏是利己不損人或者利己利人的話,零和就是損人利己。

老高認為零和之外,還有一種狀態,那便是同虧,就是損人損己,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有沒有人追求同虧嗎?有的,這種人往往是處於這種心態,我損失了八百,你損失了一千,相對你的損失,我獲利二百。不知道愛因斯坦地下有靈的話,是該哭,還是該笑呢?比如現在平行進口車的CCC錄號現象,咱們誰也別活下去。這種做法是不是很瘋狂?但是還是理性的,消滅對方,保存自己有生力量,有朝一日一統天下。現在的問題是經濟形勢如此不堪的情況下,你能等到有朝一日嗎?

還有一種同虧,那便是我們常說的“好人做壞事”,這種同虧更可怕。人家的出發點是好的啊,是為了幫助對方,但結果是被幫者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幫人者一臉無辜的,我可是為了幫你啊。幫人者沒有實現自我價值,有一種挫敗感,被幫者的處境更艱難,幫人者站在德道高地告訴你被幫者,你不能怪我哈。這種同虧的產生,是因為發起者不自量而為之,害人害己。這樣的人其實更可怕,有能力的好人,是我們的幸運星,我們希望越多越好,事實上卻不多;壞人,我們可以提防。不自量而為之的好人,我們因為沒有防備,因此摔得更狠啊。

不要聽人說什麼,更要看他要做什麼,更要看他之前做成了什麼,是怎麼做成的,有些事情做成了,也許他只是個代言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