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有哪些族稱?有什麼含義?

Candy愛甜寵文


彝族,原稱“夷族”,其名源於漢史記載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數民族的統稱)。根據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歷史鉅著記載,自稱為尼(ꆀ),古代漢語“尼”發音為夷,故漢文記載多稱“夷族”。1956年,在破除舊社會的民族歧視稱期間,彝族派代表進京會見毛主席,毛主席瞭解情況和聽取意見後給出建議,由於“夷族”之稱帶有貶義(蠻夷),便將“夷”改為“彝”,意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絲”、有吃有穿,象徵興旺發達,故把“夷族”改為“彝族”。

彝族有“諾蘇”、“密撒”、“臘蘇”、“羅羅”、“撒尼”、“阿細”等多種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按照彝族人的共同意願,以“彝”作為統一的民族名稱。

彝族是分佈於中國西南的少數民族之一,少數分佈於越南,總人口約776萬人(2000年)。中國(中國大陸)有彝族7,765,858人(2000年人口普查),佔中國少數民族人口的7.37%,列第七大少數民族。中國彝族聚居區和彝族人口主要分佈於雲南、四川和貴州三省,其餘各省市區也均有彝族人口分佈,以散居為主。

越南有一個彝族的支系被稱為“倮倮族”(越南語:LôLô),人口3,307人(1999年),多數屬於尼蘇,說彝語南部方言。分佈在河江、高平和老街等省。

緬甸、泰國等大約有八十萬彝族,還留存少許指路經和古彝文,少羅羅支系。緬甸、老撾、泰國、彝族羅羅支系近百萬,他們還留存古彝文指路經。說彝語南部方言。

解放前,彝族被稱為“倮倮”或“夷人”等多種稱呼,解放初被稱為“夷族”。彝族原來自稱“羅倮”,在彝語中“羅”(音)意思是虎,“倮”(音)意思是龍,以兩種代表力量與神秘無畏的動物自稱,意思是說彝族是勇敢和強大的民族,更多意義上反應了彝族人對自己民族的自豪感,但舊社會各民族之間缺乏交流,外族人稱彝族人為“倮倮族”有某些侮辱性。

解放以後,國務院開展對各個少數民族名稱的確定工作,毛主席和周恩來在北京會見彝族代表研究討論,在會議上提到以前彝族名稱不統一,其中“夷族”、“倮倮族”都有侮辱性的意思,“夷族”也不好,因為夷原意是蠻夷,大家認為新中國是由兄弟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大家應該平等互愛,更不應該有夷內之分,“夷”不利於民族團結。

毛主席提出了把“夷”字改為“彝”字,他認為鼎彝是宮殿裡放東西的,房子下面有“米”又有系,有吃有穿,代表日子富裕,大家聽了很滿意,一致表示贊成。從此“彝族”就被正式定為彝族各支系的統一族稱。


靜一號普洱茶


羅羅人。

屬夏商貴族逃西南者的人群。

因此追究夏商遺風應在羅羅人身上找。

他們是虎與龍部落,即遷徒時的總體人群的左右護衛部隊。

其居屋單簷大蓋頂的夏屋式,房蓋緩平稍坡式,間木腳支架的杆欄建式。

房山牆若木製則是網格架構,不是天.開.莽.奔.工等式。

尚黑黃藍三色。

有骨卜。

其男纏頭角不是獨角獸意的刺破天,而是通天接天意的連桿。女蓋頭可證男權已確立,奪了女巫職的體現,即女通不了天的意思。

此正是大禹兒子啟承父職的標記。

其琴的音箱如鼓,可見由軒轅氏分支出來。用五音律古老可證。

但與三苗並列,具蚩龍傳人血脈。

蚩尤是炎帝族長時的四少保之一,黃帝與炎帝結盟殺刑天頭目,蚩尤一部躲入東夷,夏商返中原,周逃入西南,有入越南半島的,又有返回西南的。

夏朝日曆是十月太陽曆,彝族仍用十月曆的。

同漢族並列,互爭入中原。歸同種族不同民族,因左右衽與胡人區別。

羅羅不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朱雀偵察部族,也不是中軍部族,及殿後的玄武部族,是左青龍右白虎的部族。

黃帝遷入攪亂了當時各部分佈。

再記史以炎黃記了。


味哎兒


彝族多數自稱“諾蘇”、“納蘇”、“聶蘇”(或後面加“潑”,彝語意為“人”)由於彝族分佈很廣。歷史上還有許多不同的自稱和他稱,據不完全統計,直到解放前夕,還有:“納羅潑”、“迷撒潑”、“濮拉潑”、“濮瓦潑”、“阿西潑”、“撤尼潑”、“裡潑”、“葛潑”、“羅潑”、“羅武潑”、“阿哲潑”、“六米”、“勒蘇潑”、“山蘇”、“阿租潑”、“格濮”、“阿武”、“他魯蘇”、“撒摩都”、“六得濮”、“納查”、“拉烏蘇”、“納若”、“咪西蘇”、“羅羅”、“白羅羅”、“黑羅羅”等幾十種。“諾蘇”、“納蘇”、“聶蘇”均為彝語,“諾”、“納”、“聶”是各地方言語音差別所致,都是“黑”的意思(也有“虎”之意)。黑色在彝族人們的觀念中包含有深、廣、高、大、強、多、高貴、主體等意義,“蘇”是群體、人們、家族的意思,“諾蘇”(或“納蘇”、“聶蘇”)意為“主體的民族”、“尚黑的民族”。1950年始,彝族選擇了鼎彝的“彝”為共同的族稱,替代了舊史籍文獻中的“夷”字。

(二)、族源?

彝族源自古羌人彝族族源問題,由於漢文史志記載甚少,故長期以來學術界有各種說法:南來說,即古越人和馬來人種說;東來說,楚人說;西來說,西藏或藏緬交界處說;雲南土著說;河湟古羌人北來之說;另外還有濮人說、盧人說及雲南土著說。在6000—7000年前,住在我國西北河湟地區的古羌人,開始向四面發展,一支向祖國的西南方向遊弋。到3000多年前,這支向西南遊弋的古羌人沿金沙江在安寧河流域的邛都和普渡河流域的滇池定居。滇池和邛都的居民,史稱“越雟羌”、“青羌”、“蠻夷”、“郡夷”、“叟”等,並不斷和當地的僰(濮)人、僚、漢人等融合,成為彝族的先民。?

在古羌人與西南土著部落融合為僰的基礎上,昆明人與僰(濮)的融合是形成彝族過程中一個新的發展。魏晉以後,昆明人與僰(濮)的融合發展為對僚人的融合,漢至六朝,漢文史籍把雲南東部、貴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稱為叟人,有時則以叟、濮並列。?

隋唐以來,彝族先民地區有烏蠻與白蠻的分化,烏蠻系由昆明部落發展而成,白蠻系以叟、濮為主體,並與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長期形成與發展中,活動範圍曾遍及今雲南、四川、貴州三省腹心地帶及廣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區應是三省毗連的廣大地區。各地彝族都有出自仲牟由的同一傳說,據傳世較完整的水西安氏譜系計算,至清康熙初年已歷傳85代,約可上溯至戰國前期,所生6子發展為“六祖”部落。


水木映秀


彝族,古代被稱為“夷族”。

彝族,原稱“夷族”,其名源於漢史記載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數民族的統稱)。根據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歷史鉅著記載,自稱為尼,古代漢語“尼”發音為夷,故漢文記載多稱“夷族”。

1956年,在破除舊社會的民族歧視稱期間,彝族派代表進京會見毛主席,毛主席瞭解情況和聽取意見後給出建議,由於“夷族”之稱帶有貶義(蠻夷),便將“夷”改為“彝”,意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絲”、有吃有穿,象徵興旺發達,故把“夷族”改為“彝族”。


說我聽


一、彝族的風俗有:

1、節日

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月年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曆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彝族根據彝歷選定年節。

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裡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當年雨水充足。

2、婚禮

彝族的婚禮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如潑水、抹黑臉、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後“坐家”等。彝族男女婚前要舉行訂婚儀式,訂婚時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雙方各殺一頭豬,取膽、胰觀看,以膽色澄黃、胰大直肥為吉,若胰臟捲曲則為兇,表示不能相配。

婚期根據雙方出生年月的屬相選定,一般都在每年的農曆十一月以後到次年二月這段秋收後的黃金季節舉行,最佳日子是在有六顆星與月亮成一平行線的時候,彝族稱為“他波”。最佳婚齡是17、19歲。女子如果過了17歲還未出嫁,則要再舉行一次成年禮。

3、喪葬

大部分地區彝族實行土葬,涼山彝族實行火葬,葬後,就地挖土、石蓋嚴,或將骨灰裝入袋,用馬馱藏於巖穴。此後,要為死者舉行“安靈”儀式,用一寸左右的竹子,外包白羊毛,纏紅線,裝進長五寸、挖有槽的木棒內,再用麻皮纏,削尖木棒兩端,掛在一塊竹篾笆上,靈牌便做成了,彝語稱為“馬都”。“馬都”置於室內梁下上方神位上。

二、彝族的民族特色有:

1、服裝

涼山彝族傳統服飾,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爾瓦、披氈、裹綁腿,平時跣足,冬天穿麻鞋。

男子頭纏中髻,不同次方言區的樣式不同,左耳戴蜜臘珠、銀耳環等飾物。男褲在北部方言區根據不同的次方言有“大褲腳”、“中褲腳”、“小褲腳”之別。

婦女著百褶裙、戴頭帕,生育後,可戴帽或纏帕,喜佩耳飾、手飾,戴銀領牌。傳統衣料以自織自染的毛麻織品為主,傳統色彩為黑、紅、黃三色。圖案紋飾多為雞冠、羊角、火鐮、蕨草、窗格等動植物和生活物品。

2、建築

涼山彝族民居為“瓦板房”;貴州和雲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樓”、“垛木房”和“廈片房”;廣西和雲南東部則是“幹欄式”住宅。

彝族村寨一般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陽避風、樹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開闊、有利於耕牧和軍事防禦的山坡上。在高山多散居,半山和河谷地帶多聚居。一個血緣家支聚居在一起,形成自然村落,小則幾戶,多則幾十戶,血緣較近的各支分散相鄰。


調皮的涼城


簡單的說一下,想要知道更多網上相關資料非常多,彝族這個稱謂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統一稱謂的,1949以前都稱之夷人等其它說法,每個地方的稱謂有所不同。彝族自稱“諾蘇“等。彝族的彝字據說是彝人要有吃有穿發明出來的,彝字拆開:米(代表食物),系(彝族穿的褲子都會系一根腰帶,所以系代表穿的),如果 你是問姓氏的話那就非常多了,一個家族裡有七八個姓甚至更多,我只知道姓氏其實是祖先的名字,比方說祖先的名字叫:吉克,那麼他後代的名字就是:吉克某某,含義太廣了,姓氏的含義要追溯到家族歷史,名字的含義要追溯到你出生的時間或你家人對你的期望,所以不好解釋。


貓眼吉鋒


簡單的說一下,想要知道更多網上相關資料非常多,彝族這個稱謂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統一稱謂的,1949以前都稱之夷人等其它說法,每個地方的稱謂有所不同。彝族自稱“諾蘇“等。彝族的彝字據說是彝人要有吃有穿發明出來的,彝字拆開:米(代表食物),系(彝族穿的褲子都會系一根腰帶,所以系代表穿的),如果 你是問姓氏的話那就非常多了,一個家族裡有七八個姓甚至更多,我只知道姓氏其實是祖先的名字,比方說祖先的名字叫:吉克,那麼他後代的名字就是:吉克某某,含義太廣了,姓氏的含義要追溯到家族歷史,名字的含義要追溯到你出生的時間或你家人對你的期望,所以不好解釋。


娛樂圈風波


本人知道的彝族分白彝和黑彝,姓氏有染力,冷漠,吉拉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