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根棒槌一兩銀,窮漢跪地淚兩行,縣官發話太厲害


說故事聊鬼狐,借古喻今論家長裡短,話裡有話訴兒女情長。有道是:

何人撒下名利網,富貴貧困不一般;既有騎馬與坐轎,也有推車把擔擔;駿馬馱著痴呆漢,美婦常伴拙夫眠;八十老漢門前站,三歲頑童染黃泉;不是老天不睜眼,善惡到頭因果還。


古時候,我們這裡曾有個姓李的縣官,不貪財不枉法,清正廉明,敢為老百姓撐腰說話,富人見著他害怕,老百姓見著他拍手笑,稱他為“李大明白”。

這天傍晚,李大明白和以往一樣,身穿民服在河堤上散步,順便體察民情。

故事:一根棒槌一兩銀,窮漢跪地淚兩行,縣官發話太厲害

走著走著,前頭過來上來了一個推獨輪車的漢子,滿頭大汗佝僂著腰,車上裝滿了大大小小的棒槌,碼得如同小山一樣。

河堤年久失修,地面遍佈大大小小的坑窪,漢子一不小心,獨輪車陷入了一個泥坑裡,半天沒有退出來,急得直跺腳。

李大明白也是窮苦人出生,知道幹活人不容易,見推車人焦急,不禁好奇走了過去,準備幫把手。

故事:一根棒槌一兩銀,窮漢跪地淚兩行,縣官發話太厲害

漢子一見有人過來,心花怒放,也不細看,就粗聲說道:“老哥,請幫幫忙呀!”

李大明白聽了,心裡不禁發笑,心想:自己好歹也是朝廷命官,下面人喊自己老爺,上司喊自己的名號,家裡一無兄弟二無姐妹,還從來沒有人叫過自己老哥,今天倒好,平白無故撿著一個弟弟!”

想著這樣想,李大明白還是痛痛快快地應了一聲,然後上前搭手,兩人一使勁,拉出了車輪。

漢子連忙向李大明白道了謝,推起車子準備繼續趕路。

故事:一根棒槌一兩銀,窮漢跪地淚兩行,縣官發話太厲害

李大明白一把攔住車子問:“既然你喊我老哥,那我問老弟,你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推這麼多棒槌怎麼賣呀?”

漢子嘆了一口氣,回答:“我家世代種地,閒時做棒槌。大家都叫我王棒槌,家裡五口人吃飯,都靠著棒槌。可今天跑了幾十里路,到現在也沒賣一個棒槌,日子怎麼過呀!”

李大明白細細打量王棒槌,只見他骨瘦如柴,身上打滿了補丁,心中不忍,掏出身上僅有的半兩碎銀子遞給王棒槌。

故事:一根棒槌一兩銀,窮漢跪地淚兩行,縣官發話太厲害

“老弟,這點銀子不多,你先拿著救救急,別讓家裡人餓著。”

想想,李大明白又說道:“我再介紹一個生意給你,三天之後,是我母親的八十壽辰,到時你推著你的棒槌來。”

說著,李大明白告訴了王棒槌自己的地址,讓他千萬別忘記了。

王棒槌聽著迷糊,八十大壽要棒槌幹嘛?可李大明白笑了笑,也沒多解釋,只是拍了拍肩膀,“到時你就知道的。”

轉眼就是三天後,王棒槌如約來到了李大明白的府邸,推了一車棒槌,個個用紅紙細心包著。

故事:一根棒槌一兩銀,窮漢跪地淚兩行,縣官發話太厲害

守門的不知情況,急忙上前喝道:“這裡是縣太爺的府邸,你個窮漢跑來幹什麼,莫非是皮癢癢了?”

王棒槌一聽,嚇了一大跳,沒想到這裡住著縣太爺,可左右看看,心想自己沒記錯呀!

正左右猶豫,李大明白正好出門迎客,看見王棒槌,大聲喊道:“老弟,你可來了,趕緊進來吧!”

看門一聽傻了眼,感情縣太爺還有窮兄弟,連忙搭手,幫忙把車子抬進院子。

故事:一根棒槌一兩銀,窮漢跪地淚兩行,縣官發話太厲害

等了沒多久,吉時已到,賓客們熱熱鬧鬧開始了拜壽儀式。

拜壽之後,李大明白對滿座的當地豪紳拱拱手說,“諸位,我有個兄弟,特意送來一車棒槌。我也沒什麼感謝大家的,這一車棒槌,自己只留下兩個,其餘轉贈給大家。”

說完,李大明白掏出二兩銀子給了王棒槌,說道:“老弟,你的心意我領了,但咱們感情歸感情,錢歸錢,這棒槌我不白要你的,把銀子收下吧!”

王棒槌這時候才明白李大明白良苦用心,頓時“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兩眼含淚叫道:“縣太爺恩情,小人永世不忘呀!”

一看縣太爺都掏錢了,小官和豪紳們也都紛紛掏銀子,以一兩銀子一根棒槌的價格將剩下的棒槌領走,不一會工夫,近百根棒槌一搶而空。

故事:一根棒槌一兩銀,窮漢跪地淚兩行,縣官發話太厲害

有了這近百兩銀子,王棒槌再也不用為吃喝擔心,做了點小生意,日子漸漸好轉起來。

李大明白買棒槌的事也從此傳為了佳話。


編者語:

中國的百姓最為善良,對官員的要求也並不高,能夠秉公辦案,不偏向富人,不作踐窮人,清正廉明就是好官。

但就是這麼簡單的要求,為什麼歷史上卻很少有當官的能做到呢?



關注“酒歌說文”,每日更新有趣的民間傳說故事,喜歡不妨點個贊加個關注,再給個評論,弘揚傳統文化,感謝有你為伴!


故事:一根棒槌一兩銀,窮漢跪地淚兩行,縣官發話太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