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根棒槌一两银,穷汉跪地泪两行,县官发话太厉害


说故事聊鬼狐,借古喻今论家长里短,话里有话诉儿女情长。有道是:

何人撒下名利网,富贵贫困不一般;既有骑马与坐轿,也有推车把担担;骏马驮着痴呆汉,美妇常伴拙夫眠;八十老汉门前站,三岁顽童染黄泉;不是老天不睁眼,善恶到头因果还。


古时候,我们这里曾有个姓李的县官,不贪财不枉法,清正廉明,敢为老百姓撑腰说话,富人见着他害怕,老百姓见着他拍手笑,称他为“李大明白”。

这天傍晚,李大明白和以往一样,身穿民服在河堤上散步,顺便体察民情。

故事:一根棒槌一两银,穷汉跪地泪两行,县官发话太厉害

走着走着,前头过来上来了一个推独轮车的汉子,满头大汗佝偻着腰,车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棒槌,码得如同小山一样。

河堤年久失修,地面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洼,汉子一不小心,独轮车陷入了一个泥坑里,半天没有退出来,急得直跺脚。

李大明白也是穷苦人出生,知道干活人不容易,见推车人焦急,不禁好奇走了过去,准备帮把手。

故事:一根棒槌一两银,穷汉跪地泪两行,县官发话太厉害

汉子一见有人过来,心花怒放,也不细看,就粗声说道:“老哥,请帮帮忙呀!”

李大明白听了,心里不禁发笑,心想:自己好歹也是朝廷命官,下面人喊自己老爷,上司喊自己的名号,家里一无兄弟二无姐妹,还从来没有人叫过自己老哥,今天倒好,平白无故捡着一个弟弟!”

想着这样想,李大明白还是痛痛快快地应了一声,然后上前搭手,两人一使劲,拉出了车轮。

汉子连忙向李大明白道了谢,推起车子准备继续赶路。

故事:一根棒槌一两银,穷汉跪地泪两行,县官发话太厉害

李大明白一把拦住车子问:“既然你喊我老哥,那我问老弟,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推这么多棒槌怎么卖呀?”

汉子叹了一口气,回答:“我家世代种地,闲时做棒槌。大家都叫我王棒槌,家里五口人吃饭,都靠着棒槌。可今天跑了几十里路,到现在也没卖一个棒槌,日子怎么过呀!”

李大明白细细打量王棒槌,只见他骨瘦如柴,身上打满了补丁,心中不忍,掏出身上仅有的半两碎银子递给王棒槌。

故事:一根棒槌一两银,穷汉跪地泪两行,县官发话太厉害

“老弟,这点银子不多,你先拿着救救急,别让家里人饿着。”

想想,李大明白又说道:“我再介绍一个生意给你,三天之后,是我母亲的八十寿辰,到时你推着你的棒槌来。”

说着,李大明白告诉了王棒槌自己的地址,让他千万别忘记了。

王棒槌听着迷糊,八十大寿要棒槌干嘛?可李大明白笑了笑,也没多解释,只是拍了拍肩膀,“到时你就知道的。”

转眼就是三天后,王棒槌如约来到了李大明白的府邸,推了一车棒槌,个个用红纸细心包着。

故事:一根棒槌一两银,穷汉跪地泪两行,县官发话太厉害

守门的不知情况,急忙上前喝道:“这里是县太爷的府邸,你个穷汉跑来干什么,莫非是皮痒痒了?”

王棒槌一听,吓了一大跳,没想到这里住着县太爷,可左右看看,心想自己没记错呀!

正左右犹豫,李大明白正好出门迎客,看见王棒槌,大声喊道:“老弟,你可来了,赶紧进来吧!”

看门一听傻了眼,感情县太爷还有穷兄弟,连忙搭手,帮忙把车子抬进院子。

故事:一根棒槌一两银,穷汉跪地泪两行,县官发话太厉害

等了没多久,吉时已到,宾客们热热闹闹开始了拜寿仪式。

拜寿之后,李大明白对满座的当地豪绅拱拱手说,“诸位,我有个兄弟,特意送来一车棒槌。我也没什么感谢大家的,这一车棒槌,自己只留下两个,其余转赠给大家。”

说完,李大明白掏出二两银子给了王棒槌,说道:“老弟,你的心意我领了,但咱们感情归感情,钱归钱,这棒槌我不白要你的,把银子收下吧!”

王棒槌这时候才明白李大明白良苦用心,顿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两眼含泪叫道:“县太爷恩情,小人永世不忘呀!”

一看县太爷都掏钱了,小官和豪绅们也都纷纷掏银子,以一两银子一根棒槌的价格将剩下的棒槌领走,不一会工夫,近百根棒槌一抢而空。

故事:一根棒槌一两银,穷汉跪地泪两行,县官发话太厉害

有了这近百两银子,王棒槌再也不用为吃喝担心,做了点小生意,日子渐渐好转起来。

李大明白买棒槌的事也从此传为了佳话。


编者语:

中国的百姓最为善良,对官员的要求也并不高,能够秉公办案,不偏向富人,不作践穷人,清正廉明就是好官。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要求,为什么历史上却很少有当官的能做到呢?



关注“酒歌说文”,每日更新有趣的民间传说故事,喜欢不妨点个赞加个关注,再给个评论,弘扬传统文化,感谢有你为伴!


故事:一根棒槌一两银,穷汉跪地泪两行,县官发话太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