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故事會:做教育,也得認“爸爸”

今天是週日,卓訓教育祝您週末愉快。

週末我們為您準備了一些輕鬆的內容,帶您瞭解一些家庭教育界響噹噹的開創人物。

週末故事會:做教育,也得認“爸爸”

俄國教育心理之父——烏申斯基

被稱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著作有《人是教育的對象》。

他的名言:1.“兒童是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直觀性教學原則的體現。2.“複習是學習之母”——鞏固性教學原則的體現。

週末故事會:做教育,也得認“爸爸”

程序教學之父——斯金納

他在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程序教學。

著名理論:

1. 正強化、負強化、懲罰;

2. 逃避條件作用、迴避條件作用;

3. 普雷馬克原理

週末故事會:做教育,也得認“爸爸”

行為主義心理學之父——華生

華生是最早使用“行為主義”一詞的人物。

華生的名言: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裡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幹、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願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外鑠論教育思想的體現。

週末故事會:做教育,也得認“爸爸”

幼兒教育之父——福祿貝爾

著名的德國教育家,被公認為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幾個教育家之一。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首創“幼兒園”的名稱,也被稱為幼兒園之父。個人本位論的代表。

週末故事會:做教育,也得認“爸爸”

課程評價之父——泰勒

被稱為“現代課程理論之父“、“當代教育評價之父”。提出的“泰勒原理”被公認為課程開發原理最完美、最簡潔、最清楚的闡述,達到了科學化課程開發理論發展的新歷史階段。

週末故事會:做教育,也得認“爸爸”

教育心理學之父——桑代克

動物心理學的開創者,心理學鏈接主義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創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學習的定律,包括練習律和效果律等。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學》,標誌著教育心理學的誕生。

週末故事會:做教育,也得認“爸爸”

現代教育之父——赫爾巴特

“科學教育奠基人“、“科學教育學之父”著有《普通教育學》;提出教學的教育性原則;主張把教育學建立在倫理學和心理學的基礎上;主張建立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推行四段教學法:明瞭、聯想、系統、方法;社會本位論的代表。

週末故事會:做教育,也得認“爸爸”

卓訓教育在做好互聯網+智慧教育學習服務平臺的同時,十分關注師資力量的儲備和教師團體的動態,除此之外由於國家教育部發改委積極推進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卓訓教育也鼓勵學習前人優秀教育知識,科學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