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只讀一本書 · 天堂和地獄才不是你想的樣子



想逃往天堂?不如去地獄看一看

天堂和地獄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關於這個問題,或許你會有很多種想象,各種圖書、電影裡對此也有過無數種不同的描寫,然而不論其中存在多少差異,相同的是天堂總是代表了美好、神聖,而地獄則剛好相反,可這是唯一的答案嗎?


米蘭·昆德拉推薦的這部由法國作家伯努瓦·迪特爾特創作的《天堂的電腦》,呈現的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每週只讀一本書 · 天堂和地獄才不是你想的樣子


法國公共自由委員會的負責人西蒙·拉羅什,因為接受視頻採訪時的一句無心之言,遭遇了輿論的口誅筆伐,連工作都險些不保。站在風口浪尖,他的信息也免不了被人肉搜索,每天都有抗議者堵在辦公室門口。這樣的生活讓西蒙苦不堪言。


與此同時,全世界的互聯網莫名其妙地崩潰了,私人郵件被曝光,聊天記錄被赤裸裸的擺在太陽下,政界、商界、娛樂圈都面臨著巨大的動盪,家庭分崩離析,友誼破裂,連國際局勢也變得空前緊張……人們不再有隱私,每個人都在擔心自己的小癖好被公之於眾,當然也包括西蒙。他四處碰壁,絕望之下打算自殺,雖然臨死前改變了注意,準備堅強的活下去,卻還是因一起意外不幸身亡。


故事到這裡,就很容易理解了,人死了,就要在天堂和地獄之間選其一。然而到達“彼岸”的他卻發現,天堂和地獄竟與他想象中的截然不同。在前往終點前,死者會先抵達一個類似飛機場的地方。機場裡掛著天堂的海報,雖然看上去挺拙劣。而天堂更像是高級的海邊度假村,擁有現代化的設施,人們會呆在泳池旁喝著果汁曬著太陽,就像真的在度假。去天堂要坐飛機,在候機時還有免稅店可以購物。也有隻對有錢人開房的VIP候機室。


看上去很美好?可數字化的管理,讓每個人都無法擁有隱私,所有的事情都將被記錄在案,甚至大白於天下,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盛行,跟人間幾乎沒有區別。等候區的工作人員態度冷淡,而且只說英語。活著時所有的信息都會被記錄在案,只要有一點政治不正確的言論都會被打入地獄。西蒙就在此行列。被罰下地獄的人則會坐上綠皮火車,路上是工業時代的田園風景,地獄裡不禁菸酒,也沒有健康飲食的規矩,騎車的人不帶頭盔,食物不是速凍就是用塑料包裝的,男人搭訕女人不會被告性騷擾,每個人都很懶散,卻更尊重人們的隱私和個性。


每週只讀一本書 · 天堂和地獄才不是你想的樣子


不難看出,這就是個荒誕的故事,因為其中的描寫無從考究。然而其豐富細節,即便是跨國界跨文化,也很容易引起共鳴。對隱私的討論更是深入骨髓,小到朋友親人,大到國家政治。如果將所有隱私都公佈出來,那麼人類將無法生存。“房間裡的大象”和“天堂裡的電腦”一樣,讓身處互聯網時代的人們無從躲避。


書中要表達的觀點,和經典劇集《黑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現代科技對人性的利用、重構和破壞,也更像是對網絡時代的一種諷刺。其中所表現的人類現代生活的荒謬與矛盾,也帶著典型的米蘭·昆德拉式的黑色幽默。比如當人們欣喜可以進入天堂時,卻得知天堂人口過剩,所以只能在機場“短暫”的等待。但是天堂裡沒有死亡,所以“短暫”其實意味著“永恆”。


或許在看完正本後,你會開始懷疑到底什麼是天堂,地獄又怎樣?這飛速發展的網絡信息化時代帶來的是天堂,還是畫地為牢禁錮了活著的人們?就像《神曲》所說的那樣,9層地獄,7層煉獄,9級天堂,一層層的洗刷後,當你站在了頂點,還剩下什麼呢?


如果覺得這樣的討論太過深奧,那不如簡單點說,把這本書看成一個老者在講述著自己面對世界時的迷茫與無力。他雖然不想承認自己已經老去,卻跟不上匆匆而過的時代。他妄想著回到過去,那個“懶散”的年代,卻不得不接受“過去已過去”的現實,最後只能用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自嘲一下了事。


每週只讀一本書 · 天堂和地獄才不是你想的樣子


《天堂的電腦》

作者: [法] 伯努瓦·迪特爾特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2
定價: 35.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