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雪國列車》開過漫長的凜冬 ,春天還會遠嗎?


如何評價一部電影好與壞呢?

簡單的說,主要從兩個維度進行評估。

一是看電影本身技術層面的水平。譬如演員的發揮、情節的安排、重點場面的把控;(如打鬥、飆車、特技等場面)

二看電影在精神層次的昇華。一部電影看完能否帶給觀眾更深層次的思考,譬如反映社會現實問題、啟迪人性等。

電影技術層面是外在感官效果,精神層面則是內在感受。兩者做到相互結合,則往往會有不錯的表現。識人始於顏值,終陷於人品;電影亦是如此。

先附上貓眼、豆瓣的評分


韓國電影《雪國列車》開過漫長的凜冬 ,春天還會遠嗎?

貓眼評分8.0


韓國電影《雪國列車》開過漫長的凜冬 ,春天還會遠嗎?

豆瓣評分7.5


《雪國列車》全程於車廂內完成拍攝(最後走出車廂那一小段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種密閉空間的拍攝更有助於劇情緊湊、製造矛盾與恐懼感、渲染緊張的氣氛。

電影說列車是永動的,實現自給自足。這一點還是比較尷尬的,畢竟違背了科學原理,但這並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導演安排列車是永動的,那就聽從導演的安排吧!)

電影初看會以為是歐美導遊拍的,角色基本為歐美演員為主。側面印證了韓國著名導演奉俊昊進軍國際影壇的野心,大力啟用歐美演員,其中不乏蒂爾達.斯文頓、克里斯.埃文斯等眾多好萊塢大牌明星,韓國明星宋康昊僅僅屈居配角。


縱觀全局,整部列車就是一個完整的社會。

維爾福德位於社會的頂層,制定著社會的運行準則與秩序,享有極大支配權力;柯蒂斯、塔尼婭等人屈居於社會最底層,服從安排、忍受壓迫。最後奮起反抗,發動暴動,爭取自由。


韓國電影《雪國列車》開過漫長的凜冬 ,春天還會遠嗎?


作為列車的主裁者,維爾福德精心設計了一套運行秩序,維持著列車的平衡,精準的計算並控制著“74%”。他冷酷無情、高高在上,為了所謂的大局可以犧牲部分人的生命。


韓國電影《雪國列車》開過漫長的凜冬 ,春天還會遠嗎?


即是天使,亦是魔鬼。

他給予列車裡人類生存的希望,同時有序的操控著生死大權,將生命分為貴賤高低。作為主裁者,他極具權威神聖不可侵犯。整輛列車的矛盾在於資源是相對有限的,人的慾望是無窮的。列車要保持平衡與可持續,必須會有所犧牲。底層的人,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犧牲的角色。

為了達到平衡的目的,列車裡還有所謂的“軍隊”,他們配備器械、槍等武器,使用武力鎮壓著最後一節車廂的底層人士,是維護列車平衡最強有力的保證。


韓國電影《雪國列車》開過漫長的凜冬 ,春天還會遠嗎?


維持一個社會正常運轉需要法制與秩序,但支持法制與秩序的絕不是靠自覺準守與道德良知,而是槍。所以儘管作為主裁者心腹的梅森極力在列車宣傳維爾福德偉大、神聖,並將高傲、自負的心態演繹得淋漓盡致。然而人性終是不可磨滅的,慾望更是無窮,矛盾無法解決,特別是基於生存、生理的根本需求,更是能迸發出驚人的力量。


韓國電影《雪國列車》開過漫長的凜冬 ,春天還會遠嗎?


所以革命與暴動總有一天會不期而至。

就像在這次暴動之前,還有七號暴亂、馬基高暴亂。

暴動總會有失敗跟成功。不管是哪種結果,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總有人會屈居的底層,接受著支配。無非就是完成角色的轉化,接著再次發生暴動、鎮壓、推翻!如此往往復復......

若想從根本上打破這種“平衡”,唯有衝破固有的秩序。只有打開這趟列車的車門,到外面的世界去,才能從根本上顛覆固有的秩序。

這是導演在電影結局裡給我們的啟示:當列車外的雪慢慢融化,生命就會呈現。


韓國電影《雪國列車》開過漫長的凜冬 ,春天還會遠嗎?


這輛列車,也沒有再存在的必要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