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謀後行,慎戰才是孫子兵法的核心

#新作者培植計劃 第二期#

中國有一本被世界各國研讀的兵書,那就是《孫子兵法》。但是這本書一直被世人誤讀,經常和三十六計聯繫起來。我也是看三十六計故事長大的,直到某天看到華杉先生所著的書,才如夢初醒。今天開始每天學習一章內容,被用思維導圖總結。

先謀後行,慎戰才是孫子兵法的核心


1. “計”不是計謀,是比較和分析

孫子也就是孫武,在第一章開始就明確指出了,戰爭是關係到國家存亡,百姓生死的大事情,必須慎重又慎重。

緊接著,孫子又提出,在決定開戰以前,必須考慮比較“五事”,所謂“道,天,地,人,法”。這分別指五種情況:上下是否同心?是否得天時?是否得地利?領軍統帥是否擔當此任?組織架構和管理是否妥當?

這其中,君臣百姓上下同心是排在首位,縱觀世界歷史,這個道有正義也有非正義的。正義之如周文王討伐商紂王,隋朝末年李淵太原舉兵反隋煬帝。非正義的如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德國希特勒發動“閃電戰”,這也說明了一點,宣傳的力量是多麼強大。槍桿子和筆桿子缺一不可。

孫子又提出要比較7種狀況,就是對“五事”的進一步延伸,比較自己和對方的君主,天時地利,將帥的能力,士氣,賞罰等情況進行比較。漢高祖劉邦在對戰之前,有時會先打聽對方的幾位主將,然後和他戰營裡將領一一對應比較,確保有得勝的把握。

所以,作為統帥的人,一定要通曉五種情況。不做五種情況比較的人,打敗仗的概率非常大,也就會斷送自己的職業生涯或性命。

比如:戰國時期趙國的趙括,從小把戰爭看得非常簡單,又無實際作戰經驗,結果一上戰場,就丟掉了自己性命和四十萬家庭的幸福。

2. 詭計是在戰場上的對策

孫子也提出了十二種“詭道”,一旦進入戰爭,隨時都會有生死,命懸一刻。所以必須迷惑敵人,讓他們不知道我方實力真假。這樣,戰場上的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手裡。

這十二條計謀,包括示弱,以利誘敵,乘亂取勝,敵強我就需要避其鋒芒,必要時候離間計等,在後面的章節中都有比較詳細的描寫。


3本章總結

在“計篇”結尾,孫子又再次強調了提前比較的重要性,提前知道勝算多的必定勝利,反之,就必然打敗仗。更何況不提前比較,那更是會兵敗如山倒了。

我們最後再用思維導圖總結,雖然手繪的圖沒有電腦清晰和整潔。但手繪有以下幾點好處:

1. 因為不方便修改,所以繪製的時候會比用軟件更專注。

2. 在繪製的過程中可以提煉自己的歸納能力。

3. 不同的色彩,會幫助記憶。

4. 堅持手繪導圖,總結能力和繪圖能力,大腦想象能力都會提高。

附上我的手繪導圖,因為要參加比賽,所以基本都是用古文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記憶方式,僅供參考。

先謀後行,慎戰才是孫子兵法的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