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審查8:如何識別企業現金流緊張風險?

信貸審查8:如何識別企業現金流緊張風險?

收藏圖片

康得新因為現金流緊張問題而違約,平臺卻沒有出現大面積違約。為什麼曾經的天之驕子今日落難,為什麼看上去沒啥收入的平臺依然沒有過的堅挺。這裡我們抽離出現金流緊張問題,供大家思考。

一、什麼是現金流緊張問題

現金流緊張,就是企業的流動性出了問題,可以理解為一定期限內企業承擔的現金支付義務總量大於可以獲取的現金總量。

企業承擔現金支付義務的現金流,主要有以下途徑:金融機構到期貸款的清償,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日常開支的資金需求。

企業可以獲取的現金流,主要有以下途徑:自有資金儲備,變賣可變現資產,金融機構融資,集團內資金拆借,定向增發,透支商業信用(如壓縮下游客戶的賬期,拉長上游客戶的賬期,以獲取企業自身的資金充裕),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的回籠。

無論如何,資金的收支中金融機構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獲取資金方面,金融機構如果大規模抽貸款,企業是受不了的,所以融資渠道的暢通對企業至關重要;資金支付方面,如果金融機構的貸款出現逾欠,會導致徵信受影響,進而導致再融資變難。

所以,企業會把僅有的資金先保證金融機構的到期債務的清償,否則債務違約已經爆料,企業會面臨金融機構的大規模抽貸。康得新就是典型代表,債券違約馬上鬧得**皆知。試問誰還敢給他放貸款?抽都來不及呢!

二、為什麼關注現金流緊張問題

作為金融機構,要時刻考慮兩個問題:貸款放得出去,收得回來。貸款放出去,才有息差收入;貸款收回來,才能保證本息順利回籠。這就要求拉的來好客戶,管理得好風險。

貸款放的出去,不再多說,畢竟資金是稀缺資源。收得回來才是王道,這要求企業有錢還到期的貸款。只要企業有錢,管他是主營業務賺的錢、變賣家當換的錢、其他金融機構籌的錢、透支商業信用來的錢、找集團拆借的錢,能把自己的錢還上就行。

我們分析問題要以還款來源為核心,特別需要關注的是第一還款來源,但是當第二還款來源和第三還款來源特別特別強的時候,我們也要適當調整思維。比如平臺業務,我們就要關注第三還款來源,也就是平臺的再籌資能力。

而現金流緊張,企業實在拿不出錢的時候,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等待這個企業的很可能是債務違約,接著金融機構抽貸,最終以破產重組的形式結束自己的一生。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對於大型企業,現金流是否緊張是結構性矛盾分析法的一大視角。企業規模再大,外部評級再高,流動性緊張的時候,也要繞著走。典型代表還是我們的康得新。

三、現金流緊張問題的識別方法

既然現金流這麼重要,那麼我們怎麼識別企業的現金流是否緊張呢。這裡拋磚引玉,從企業和金融機構兩個視角加以分析。

(一)企業視角

1.企業的歷史履約情況

要看企業近期的債券市場、非標業務、銀行貸款等到期債務的履約情況。前面說了,企業有錢是先保這些剛性負債的,不然徵信受損後面融資就玩不轉了。而企業的剛性負債都違約了,只能說明企業真的現金流太緊張了。

2.資產都拿對外抵質押了

好企業融資的時候,即便做信用貸款,金融機構也會趨之若鶩。一個企業如果所有的優質資產都拿去融資了,說明企業的融資能力有限,其融資渠道可能存在問題。

典型代表是企業的土地、房產、收益權、股權、設備等資產拿去抵質押了,需要拿出優質資產去融資,說明企業沒有特別獲得金融機構的認可。

其中更要關注的是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如果公司所持股權質押比率太高,一來企業的補倉能力有限,二來股價下跌時需要補繳保證金否則可能面臨強制處置,三來上市公司股權是企業較為優質的資產了,大比例對外質押本來也說明企業的融資能力不足,第四是可能引發企業所有權的變更。所以

審批上市公司的時候,記得多關注股權質押情況。

3.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

這需要宏觀的去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第一,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負債結構要和企業的經營模式相匹配,比如高速公路公司資產多為固定資產,負債多為中長期的項目貸款。如果其負債主要是短期負債,那就要小心了。

第二,看資產負債結構。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端,從上往下流動性降低;負債端從上往下流動性降低。我們要看資產與負債整體上是不是匹配,如果企業負債以短期為主,資產的流動性又很差,很可能出現流動性緊張的情況。

4.看主營業務收入與短期負債的比例

有人問我,負債佔企業總收入的比例多少比較合適。我個人感覺還真不好把握。負債有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在看比例的時候應該盯住短期負債。總收入也要分開看,有多少鎖定用於歸還長期貸款的,剩下的收入才是我們要關注的部分。所以看了企業的負債多也不要怕,要看這些負債是不是針對項目的。

因此,我個人更傾向於計算短期負債/(總收入-定向用於償還長期貸款的收入),這個比例不超過1都可以接受。地鐵公司收入很低,資產規模很大,融資規模是收入數倍甚至十倍以上,其實比率也不算高。當然,還要考慮企業的淨利潤情況,企業的整體風險情況,這些因素也要加進去。

如果企業短期負債很多,遠超企業的收入,就要小心了。尤其是企業的負債以短期負債為主的時候。

5.企業的融資集中到期情況

放貸款的時候,要考慮企業的債務集中到期情況。這在平臺公司授信的時候,是必須考慮到的。發放貸款時,要考慮授信主體和集團在貸款期內每年的債務到期情況。如果出現集中到期的情況,要諮詢企業的流動性應對策略,綜合評判會不會對企業造成重大影響。忽視了這一點,可能批的時候好好的,突然企業其他項目違約了,企業的融資渠道會因此受阻,最終可能引發本行貸款違約。

6.關注現金流量表

看企業的現金流問題,離不開現金流量表。經營性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要統籌考慮。其中經營活動現金流是企業自身造血能力,一定要重視,相當於第一還款來源;投資活動現金流,看看企業未來是否還存在大額對外投資需求;籌資活動現金流,看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支持態度。

(二)金融機構視角

1.看合作的金融機構

看看企業合作的金融機構是哪些類別。如果是政策性銀行,說明政策上比較扶持,且政策性銀行的貸款成本一般較低。如果是四大行或大型股份制銀行,也說明金融機構比較認可。畢竟,有這些大機構幫你把好關了。而如果企業合作的金融機構是信託、租賃、小貸公司、中小銀行,說明企業沒有獲得大型金融機構的認可。

你一定不要要承認的一個大邏輯是,四大行的風控能力是優於股份制銀行,股份制行整體優於中小銀行(股份制中部分銀行除外)。本著這種思路,儘量不做第一大授信行(好蘋果吃一半,特別優質的項目除外)。對於中小銀行來說,有大行背書,是風控的一大手段。

2.看融資成本

企業融資成本高,說明金融機構認定企業的風險較高,這樣風險和收益才能平衡。而風險越高,未來從金融機構的融資難度就越大。融資成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態度。

最後,簡單說一下。優質企業在朝著利率基準化,擔保信用化,期限長期化,合作金融機構大型化的趨勢走。違背這些特徵的,都可以視作風險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