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市場兩大熱門品種

被寄予厚望的“泰山”流通幣甭說那個曾經遙想的25元連一個影子都沒有見到,就是連20元這個非常重要的平衡點都失守了,目前跌至17.8元左右,成交量更是急劇下降且達到了萎縮的程度,熱門榜中已見不到任何一個品種,這就是市場最為真實最為現實的一面。

雖然“泰山”流通幣的溢價幅度在新發行的流通幣中是最高的,但是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收益率並不怎麼高,絕大多數投資者的綜合建倉成本基本上不會低於17元。


聚焦市場兩大熱門品種

“泰山”流通幣


如果“泰山”流通幣出現兩到三元的寬幅震盪並下跌,二級市場投資者手上的那點利潤會被瞬間吞噬,倘若真的出現了這種“極端”的情況,投資者未必敢於在下跌的途中逢低吸納,往往會被種種議論嚇著。

投資者對於追高最為感興趣,同時也是最為大膽的,連續漲起來的時候根本就不考慮風險的存在;而在連續跌起來的時候往往又過於關注風險的存在,其結果就是上漲過程中追高得來的那點利潤,都在下跌的途中又都給丟掉了,白忙活一場。

由此,想到了“人民幣發行70週年”紀念鈔,儘管資金對於它的熱情已成為過去時,但畢竟保住了大約12元至15元左右的利潤,能做到這一點,就算相當不錯了。

別看“泰山”流通幣上市以來保持著某種強勢,然而,它還沒有達到當初“人民幣發行70週年”紀念鈔的那種境界。“人民幣發行70週年”紀念鈔曾是市場中成交最為活躍、成交量最大、成交額最大、關注度最高的品種,至今都值得回味。

記得2009年至2011年那波行情,以“癸未羊”為代表的流通幣漲了不少,比如說“癸未羊”流通幣卡幣的成交價就達400元。

聚焦市場兩大熱門品種

“癸未羊”流通幣

流通紀念幣動了,紀念鈔及其衍生品也隨之跟進,凡是在此之前的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敢於在低位拿貨的投資者都是掙得盆滿缽滿,比如說“迎接新世紀”和“建國50週年”紀念鈔,衍生品也是大放異彩。

後來,由於諸多原因,流通幣和紀念鈔都走上了調整之路,但其運行平臺的總體性提升卻是有目共睹的,給投資者帶來了相當不錯的收益。

再後來,流通幣和紀念鈔開始在網上預約了,這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吊足了投資者和收藏者的胃口,大家都站在一個起跑線上。

在若干個預約品種中,發行量最大的就是“中國航天”紀念鈔,上市之後就沒有任何出彩的走勢,完全被鎖定在100元面值附近,這樣的定位就等於在原地轉了一圈,收藏者和投資者並無實質性收穫,但也從中學到了某些東西,對於以後的操作還是有幫助的。

當初,要是說你為了“人民幣發行70週年”紀念鈔那點微不足道的溢價幅度值嗎,有的投資者可能會馬上站出來說怎麼不值呀,太值了,我參與我快樂,快樂是無法用溢價幅度來衡量的,這樣說也不能說不對。

如果純粹地圖個樂呵,那就無可厚非;如果不是這一點,而是進行投資的話,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某些人總是認為自己可以在湊熱鬧中分得一杯羹,有的時候也的確分到了,但最終都是灰溜溜地將自己寶貴的資金拱手相讓,並且是屢次犯同樣的低級錯誤,這一點才是最可怕的。

價格是成功與否的晴雨表,但不是唯一的晴雨表,另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成交量,成交量這個指標比單純地上漲更有意義和價值。因為成交量這個指標最能反應出某個品種和板塊盈虧程度的多寡和參與度的高低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最能揭示出某個品種和某個板塊的當前價值及以後的潛在價值,而“人民幣發行70週年”紀念鈔就曾是這個最為強勢的品種,並且具有唯一性。

在當時的環境中,投資者要想在錢幣市場上有所作為的話,就要參與“人民幣發行70週年”紀念鈔的博弈,別無選擇。資金流向就是價值流向,我們唯有順應資金流向,才能在博弈中取得基本性的主動權,“人民幣發行70週年”紀念鈔的價值就體現在這裡了。

時過境遷,“人民幣發行70週年”紀念鈔的博弈價值已用完了,“建國70週年”流通幣的博弈價值已用完了,“泰山”流通幣的博弈價值已用完了(至少目前是這樣,以後再說以後的),“庚子鼠”流通幣本身就沒有博弈的價值。(周鳳遲)


聚焦市場兩大熱門品種

“人民幣發行70週年”紀念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