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迫推遲了100多年才被統一,竟然是因為他的突然死去

《三國演義》中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家歸晉沒多久,中國又一次分裂,且持續三百年之久。這期間許多人北伐,許多人南進,卻都沒有成功。

其中的一次無限接近成功,本可提前結束亂局,完成全國統一,卻因為一個人的突然病逝功敗垂成。

中國被迫推遲了100多年才被統一,竟然是因為他的突然死去

劉穆之

404年,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起兵擊敗篡晉稱帝的桓玄,恢復晉家江山,全面掌握晉朝軍政大權。為了獲得更大的資本,而南燕又不低調地入侵禍亂淮河流域,劉裕決定北伐。

409年,劉裕率兵自建康出發。從水路行至下邳,上岸後從陸路行至臨朐南與南燕軍相遇。劉裕派軍秘密繞到南燕軍背後,偷襲臨朐得手。南燕君主慕容超派兵前往救援,被追擊的晉軍重創,南燕十餘名大將被殺,慕容超逃回廣固。

晉軍順勢圍攻廣固,由於慕容超消極防守,騎兵窩在廣固城內當步兵使,晉軍直接就食於南燕境內,不用擔心後勤補給。410年,晉軍攻破廣固,俘虜慕容超並送至建康斬首,南燕滅亡。

中國被迫推遲了100多年才被統一,竟然是因為他的突然死去

在平定盧循起義,討平劉毅、司馬休之割據,又派朱齡石西滅譙蜀後,劉裕於416年開始第二次北伐。留下心腹幕僚劉穆之任尚書左僕射,內總朝政,外供軍糧,為自己穩定後方。

晉軍分為五路,王鎮惡、檀道濟部為前鋒,進攻許昌、洛陽;朱超石、胡籓部進攻陽城;沈田子、傅弘之部進攻武關;沈林子、劉遵考帶領水軍出石門,自汴河開通鉅野澤進入黃河;劉裕自己領軍駐紮在彭城作為後援。

417年正月,晉軍王鎮惡部連克項城,許昌。朱超部開至陽城,沈林子攻克倉桓,王仲德攻克滑臺,這四支部隊在洛陽會師。秦主姚泓一面派兵救援洛陽,一面派遣姚懿南屯陝津,為之聲援。

但在援兵到來之前,洛陽已被晉軍攻破,於是援兵撤回。劉裕留其子劉義隆鎮守彭城,自率大軍北上。

二月,晉軍前鋒分兵兩路,王鎮惡部進軍淹池,襲佔弘農,進抵潼關。檀道濟部攻擊蒲坂不克後,與王鎮惡部合師進攻潼關,秦軍出城迎戰被擊敗,潼關失守。

七月,晉軍沈田子部攻破武關。八月,劉裕以卻月陣擊退騷擾的北魏軍,到達潼關。此時,劉裕調整部署,派王鎮惡帶領水師沿著渭河西進,另一部由沈田子自青泥出發,剩下分成兩支,由劉裕和朱超石帶領進攻定城、蒲坂。

王鎮惡所部於灞上大破秦軍,殺死後秦鎮北將軍姚強,恢武將軍姚難逃往長安。

沈田子部又於青泥重創秦主姚泓。王鎮惡又至渭橋擊潰姚丕與姚泓所部,猛攻長安得手,秦主姚泓投降,後秦滅亡。

就在北伐成功,形勢一片大好,劉裕準備西征繼續擴大戰果時,劉裕留在健康的心腹劉穆之突然病死。劉裕徵集文武將佐的意見後,思前想後,害怕國內生變,留下十二歲的兒子劉義真鎮守關中,自己返回建康。

中國被迫推遲了100多年才被統一,竟然是因為他的突然死去

劉裕

王猛在關中的威名很盛,王鎮惡是王猛的孫子,在劉裕攻克長安的過程中,王鎮惡功勞又最多,晉軍其他將領害怕其自立。

沈田子與王鎮惡爭功不平,在劉裕準備返回健康時,沈田子及傅弘之屢次勸說劉裕:“鎮惡家在關中,不可保信。”劉裕回答:“今留卿文武將士精兵萬人,彼若欲為不善,正足自滅耳。勿復多言。”劉裕還私下告訴沈田子說:“鍾會不得遂其亂者,以有衛瓘故也。又語曰:猛獸不如群狐。卿等十餘人,何懼王鎮惡!”劉裕的這番安排導致了後來的關中晉軍內亂,為夏主赫連勃勃所乘。

418年正月,先是王鎮惡被沈田子在傅弘之軍營誘殺,沈田子又被王修所殺。王修與劉義真不和,劉義真聽信左右之言,殺死王修,將領損失殆盡,內部出現分裂。

劉裕驚恐於關中內亂,召劉義真東歸。劉義真帶了太多財貨子女,無法快速離開此地和盡力作戰,被夏軍擊潰,朱齡石陣亡,關中失守。劉裕精銳北府兵遭到重創,短時間內無力北伐。劉穆之的突然病逝促使劉裕南歸,主要在於劉穆之在劉裕心中的地位無可替代。

劉穆之在,劉裕可以安心北伐,劉穆之病逝後在劉裕心裡沒人可以替代劉穆之幫助自己穩定後方,致使劉裕坐臥不安,最終南歸。本可提前一百多年完成的全國統一也付之東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