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政權在貴州——貴陽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成為“首都”

話說張獻忠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其部下被稱為大西軍在達西政權建立後的第三年。清廷豪格,吳三桂進攻四川。由於張獻忠在四川的種種暴行弄得天怒人怨(張獻忠屠川的故事婦孺皆知),自知不敵,想逃亡西安。誰知道半路被叛將和清兵聯合殺害,張獻忠餘部如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率眾往川東德重慶一帶轉移。經過激戰,大西軍佔領重慶,當時的形勢是東西都是清兵。只有重慶南邊的遵義和貴州的尚屬於南明政權的勢力範圍,孫可望率軍從重慶南下,佔領綦江,準備攻打黔北重鎮遵義(當時屬於四川),破桐梓,克婁山關。南明都師皮應熊疲於奔命,大西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遵義。此時孫可望勢如破竹,於1647年正月22日強渡烏江,佔領貴陽城。孫可望入城後,即“出示招撫百姓,十日後,百姓悉回”。後孫可望聽說鎮守雲南的沐天波(就是明初沐英的後代,世代鎮守雲南)被土司沙定洲攻擊,沐英逃亡永昌。孫可望認為此時明廷在南明的統治已經非常薄弱,趁機佔領雲南。孫可望聽從雲南副使楊畏之德建議,與南明政權一起抗清。孫可望應允。大西軍在佔領雲南後著手改組建立政權,將原來的將軍改為王,自稱平東王,李定國為安西王,劉文秀為撫南王,使用年號,鑄造錢幣。整頓經濟,安撫百姓。準備依託雲南長期抗清,順便過一回土皇帝。同年打算向當時顛沛流離永曆皇帝索要封號。目的沒有達成,便自稱“秦王”離開雲南進入貴州,由於孫可望入滇造成了貴州的權力真空,貴州又被南明政權所佔領。經過激戰,貴陽,遵義,福泉又重新歸大西軍統治。換句話說當時的雲貴兩省名義上屬於南明政權,但是實際控制卻是農民起義的出生的孫可望大西軍。當時的貴陽處在四川,雲南,廣西的中心。是抗清的前沿陣地,孫可望認為想要防守西南,貴陽是重中之重。對當時的貴州經濟政策做一些改革,比如嚴懲貪官汙吏,和當地少數民族搞好關係,整頓驛站,修整貴陽的城牆和市容市貌等。使貴陽這座西南小城煥然一新,登山了歷史舞臺。

永曆政權在貴州——貴陽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成為“首都”

此時的南明政權實際統治的地區只有廣西的一小部分,隨著清兵的步步緊逼。退無可退的永曆皇帝朱由榔經過孫可望部的威逼利誘,只得答應冊封遠在貴陽的孫可望為“秦王”,當冊封秦王的金冊到達貴陽的時候孫可望欣喜若狂。並立即“奉表稱謝“,孫可望在表書中寫道:秦王臣朝宗望闕奏謝。臣自入滇以來,紀年而不紀號,稱帥而不稱王,正欲留此大寶,以待陛下之中興。此城忠心耿耿,矢之天日者也。

孫可望在受封秦王之後野心膨脹,在貴陽大造宮殿,設立文武百官。任命雷躍為宰相,範鉱為吏部尚書,任僎為禮部尚書,萬年策,程源為兵部尚書,張重為六科給事中,方於宣為翰林院編修等等。

永曆政權在貴州——貴陽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成為“首都”

永曆六年正月二十三日,孫可望迎永曆皇帝到貴州安龍所,自己則在貴陽挾天子以令諸侯。永曆八年,孫可望將吳貞毓等十八人定為奸臣,殺害於安龍所。

永曆政權在貴州——貴陽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成為“首都”

此後的孫可望更是權勢熏天,野心膨脹。永曆八年六月從昆明回到貴陽後為了做皇帝的美夢,在貴陽更加大興土木,把秦王府改造成宮殿,重修孔廟。為稱帝做準備。為了網羅讀書人把貴陽惠光寺改為貢院開科考試。錄取陳世基等五十四人。此後,孫可望與大西軍李定國而成徹底決裂,永曆十年,李定國率軍抵達安龍所,將永曆皇帝迎回昆明。結束了永曆政權在貴州的歷史。此時遠在貴陽的孫可望已經是眾叛親離,只能守住貴州一隅。永曆十一年孫可望摔十四萬大軍從貴陽出發征討李定國,雙方戰於雲南曲靖的交水,孫可望大敗,帶領三百人倉促逃離返回貴州,此時孫可望徹底的眾叛親離,把在貴州的家底全部賠了個精光。劉文秀一路上不斷追擊。自知貴陽已經守不住,只得率眾往東逃竄。進入湖南投降了清兵,至此貴州的領導政權又落入李定國手中。永曆十二年春,清軍趁李定國部署未穩,摔三路大軍從湖南,四川,廣西向貴州進發。李定國將孫可望駐防貴州的部將悉數撤換,結果造成軍心動搖。貴州至湖南,廣西的沿線城市紛紛陷落,只得防守貴州至雲南邊界地帶,整個貴州全部落入清兵手中。後面的故事我們就很熟悉了,永曆皇帝逃到緬甸,最後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那麼為什麼大西軍精心設置的貴州防線會這麼容易失守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從經濟條件上看:貴州地狹民貧貴州的開發程度低,即使到了明末也是處於夷多漢少的狀態。生產力水平低,經濟非常落後。當時能夠提供兵馬錢糧的僅僅是貴陽,遵義和明代遺留的交通沿線的衛所。大多數地方的少數民族並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化,這就造成了貴州防務是非常脆弱的。而且孫可望等對於貴陽始終作為昆明的附庸和前沿方向,並沒有把它作為自己的地盤。當時對貴陽的賦稅和徭役非常重,造成了後面的離心離德。

從自然條件上看:貴州屬於典型的高原兼山地的地形,赤水河,烏江,清水江,北盤江,都柳江等大河由中間向四面呈放射狀流向,缺少聚心力。各個小盆地星羅棋佈,不但本省沒有一塊稍微大的平原作為支撐,外圍的山脈河流也呈現放射狀,土壤貧瘠,而且地形非常破碎,雖然處處是山,但是沒有關乎全省的雄關險隘,敵人可以從各個方向,各個山口進入中心地帶,是典型的易攻難守之地。從資源條件上來看,貴州除了山石几乎什麼都缺,食鹽,糧食,布匹都需要外省“協濟”,缺乏獨立形成割據政權的條件。所以貴州歷史上至兩千多年前的夜郎王國,下至民國時期的王家烈桐梓系政權力量都非常弱小,無法形成威脅中央的地方割據,更何況風雨飄搖的南明政權。

從政治條件來看,當時的清廷對全國已經形成統一之勢。南明政權內部,大西政權內部,甚至南明政權和大西政權之間都是矛盾重重。統治中心在雲貴之間搖擺不定,很難形成堅定的抵抗意志。最後孫可望,李定國二部兩敗俱傷,給清廷可乘之機。

從貴陽的城防來說,貴陽市不但土壤貧瘠,地形崎嶇。而且缺乏大山大河作為防禦,城牆低矮,面積狹小。人口稀少,也不能作為昆明的前沿防線而存在,當時的貴陽城牆北到噴水池,南到大南門,東到老東門,西到大西門,城高二丈二尺,周長九里二分。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一個小縣城大小。顯然作為一個軍事據點有先天性的不足。

永曆政權在貴州——貴陽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成為“首都”

永曆政權在貴州——貴陽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成為“首都”

當然了,孫可望作為統帥,其治理軍政民政的能力還是可圈可點,但是個人心胸和長期規劃上顯然能力不足。缺乏持久的打算,一心想要取代永曆帝而稱王稱帝。當時的永曆帝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但是始終堅持抗清,成為全國各地抗清的精神支柱,孫可望處處想取代永曆帝從而造成了政權內部的自相殘殺和分裂,讀史至此,不覺長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