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項目催生五個產業下出“金蛋”雲浮河口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

扶貧項目催生五個產業下出“金蛋”雲浮河口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

美麗村貌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 孫晶

4月的雲浮市河口鎮河口寨村,微風細雨中,南江河汩汩流過,鬱鬱蔥蔥的山嶺上整片荔枝樹開出了細小的花。山坡上,身材消瘦的謝木英正忙著收拾雞舍,不久前,她剛賣掉了今年第一批肉雞,再過兩天,2萬隻雞苗又要進場。對於51歲的她來說,忙碌是有盼頭的,一年養3批雞能為家庭創收20多萬元,不僅實現了脫貧,離致富的夢也更近了。

四年來,借產業扶貧之勢,河口寨村大力發展起蛋雞養殖項目、辣椒種植項目、光伏發電項目、金煌芒種植項目以及入股縣光伏扶貧項目和東壩高效花卉種植項目,實現收益45萬多元,帶動該村建檔立卡的63戶202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有勞動力的貧困戶181人月均增收超1000元以上,一舉摘掉了“窮帽子”。

一戶一策 小雞場蘊藏大能量

“你想做點啥?”“我想養雞。”“好,你大膽做,我們幫你。”

這是雲浮市農業農村局駐河口寨村第一書記張天德和村民謝木英在2016年底的對話。當時謝木英家裡3個孩子都在讀大學,丈夫又下崗了,一家五口就靠著幾畝果樹維持生計,全家年收入才7、8千元,孩子的學費都成問題。

“我們入戶遍訪後發現,河口寨村的貧困戶有些是因病致貧,有些則是因為家裡孩子上學,負擔過重。”張天德介紹,河口寨村是革命老區村,全村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和外出務工,被列入2016年廣東省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相對貧困村。像謝木英這樣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共45戶181人,無勞動力的貧困戶共18戶21人。

張天德帶著駐村幫扶幹部多次跟謝木英溝通,根據她的實際情況和個人意願,協助她申請到婦女創業貸款和扶貧貼息貸款,於2017年與溫氏公司合作發展養雞項目,溫氏“公司+農戶”模式包技術指導包回收,解決了缺乏技術和銷路的問題。

“啟動資金方面,我們幫她去銀行一共貸了8萬元,為她跟進協調好建設雞場的用地。”張天德表示。

雞場建起來了,謝木英幹勁滿滿。“我現在一批至少有1.5萬隻雞,一年可以養3批,去年一年的收入接近30萬元。”眼看著家裡的孩子陸續畢了業,雞場的經營又步入了正軌,謝木英搓著滿是老繭的手欣慰地笑了。

扶贫项目催生五个产业下出“金蛋”云浮河口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肉雞養殖基地

就業+分紅 多元產業精準扶貧

“遠看一片荒涼,近看一片泥濘。”回憶起4年前剛駐村的情形,張天德印象深刻,“要想脫貧,最重要的是發展產業”。

產業帶來改變:山腳下,100畝辣椒基地掛滿了紅彤彤的美人椒;山腰上,30畝的金煌芒初具規模,半身高的荔枝苗正加快高接品種改良;山頂上,15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已經正常運轉;村莊裡,蛋雞聲此起彼伏匯成音樂……通過自籌幫扶資金建設、資金入股、引進外部公司合作等多種模式,駐村工作隊在河口寨村發展起了五大產業,為村裡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四年來村裡貧困戶的收入已經實現了翻倍增長。”張天德介紹,為助力長效脫貧,河口鎮還整合了扶貧資金引進蛋雞養殖項目,讓扶貧資金“下蛋”,以“村黨(總)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合作經營產業扶貧項目,該蛋雞養殖基地項目佔地面積150畝,總投資2100萬元。目前,首批禽舍已經建好。

“這些產業項目均優先聘請村內貧困戶參與種養,就地安排貧困戶就業。目前,河口寨村45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在駐村工作隊的聯繫下,實現每戶至少安排一人外出務工。”張天德介紹。

記者看到,自動化蛋雞生產線上,雞蛋一枚枚“走”下來,陳國洪熟練地撿蛋進行包裝。他家裡有80歲老母要照顧,妻子患有精神疾病,還有兩個孩子要撫養,“以前只能在附近打散工……現在月收入有2500元,能就近照顧家庭。一家人一年還能從村裡的產業項目拿到1萬多元分紅。”陳國洪說,日子比過去幾年強多了。

扶貧幹部楊漢輝介紹,目前,河口寨村全部貧困戶已經落實了醫療保障;同時,全村所有無勞動力貧困戶均全部納入政策兜底保障,醫療兜底讓貧困的村民看得起病、吃得起藥。“有了大病醫保之後,我妻子服用的藥物報銷幅度近90%,壓力也小了很多。” 陳國洪長舒了一口氣。

長效機制 撐起“買車建房”夢

“短短几年時間,河口寨村集體收入就增長了10倍,之後還會繼續增長。”河口寨村的老書記康永杏無比自豪地說,2016年,河口寨村集體收入只有幾千元,目前這一數字變為8萬多元。

更讓張天德安心的是,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河口寨村扶貧的長效機制已經建立起來了。

“我們預計今年年底可以把肉雞養殖場建造完成,都是自動化的雞棚。一條雞棚可以養3萬隻雞,我們總共建設28條,貧困戶可以自己建設雞棚自己養雞,一隻雞純收入能賺4.2元;貧困戶若不想建設雞棚也可以租賃公司建設的雞棚養雞,一隻雞純收入能賺3元。”張天德表示,駐村工作隊“搭平臺”,由貧困戶和村民“上臺唱戲”。

謝木英的典型示範大大鼓舞了村民,在辣椒基地務工的賈六英激發出創業熱情:“等村裡的雞場建好後,我也要去養雞,以後掙錢建新房、買車。”

對話第一書記

張天德:扶貧工作很平凡,總要有人去做

“我的名字很普通,在雲浮就有好幾個跟我同名的人,扶貧工作也很平凡,但總要有人做。”已經參加了三次扶貧工作的雲浮市農業農村局駐河口鎮河口寨村第一書記張天德是一位“老書記”,在村裡工作了四年。

羊城晚報:從2010年開始,你參加了三次扶貧工作,你認為要幫助貧困村脫貧,其中最困難的問題是什麼?

張天德:困難最大的是推進項目,要整合一塊地。這邊農村的地,全部分到每一戶的農戶手上,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一些農戶不理解、不配合,就需要我們挨家挨戶去做工作,這是很大的挑戰。比如我們的蛋雞養殖場用地,用了5個月時間,整合150畝地,跨了三個村委會,嘴皮子都磨破了。

羊城晚報:作為經驗豐富的扶貧幹部,你是如何與貧困戶打交道的?

張天德:要想幹好扶貧工作,就要主動作為,通過走訪和交流,與村民打成一片,瞭解貧困戶的真實想法,有針對性地開展精準幫扶工作。來到河口寨村,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團結和帶領村“兩委”幹部,深入到村到戶調查摸底、瞭解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真實資料拍照存檔,做到情況明、底數清、全覆蓋、不漏戶。對河口寨村63戶貧困戶202人,我每一家都去了解情況,問他們的需求,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再製定行之有效的幫扶措施。

數說成效

◆2019年,河口寨村辣椒種植基地、光伏發電站、蛋雞養殖基地和入股的鬱南縣光伏扶貧項目、東壩花卉基地5個扶貧項目共獲取分紅45.383868萬元(村集體收入8.072372萬元,45戶有勞動力貧困戶人均分紅2061.4元)。

◆2019年全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3682.5元;有勞動力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12147.5元;63戶貧困戶202人以戶為單位全部達到“八有”指標,全部實現穩定脫貧,脫貧率100%。

◆2019年,河口寨村貧困戶適齡入學子女50人全部在讀,入學率100%,落實教育補助人數48人,補助發放率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