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小鎮發展的“特色方向”

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浙江、北京、雲南等省市已經走在了前面,引起了社會、學界的關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依然存在以速度為導向的城鎮化方式,這種方式忽視了特色的塑造,比如小城鎮建設盲目模仿大城市,千篇一律的開發模式使小城鎮失去了特色。特色小鎮如何挖掘特色、保持特色,如何圍繞特色塑造起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文化網絡體系、自然生態經濟和諧體系是一個亟待探索的基本問題。

特色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根源,根植性理論的不斷拓展,為特色的解讀與把握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中國特色小鎮發展的“特色方向”

根植性的認識和理論

(一)根植性的概念及引申

根植性是指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活動長期依賴於某些條件的表現和特質,是資源、文化、知識、制度、地理區位等要素的本地化,本地根植性一經形成,就有難以複製的特性,它實際上解釋了產業在特定地區集聚的原因,產業集聚首先是以具體的地域空間基礎,同時要能夠根植於社會經濟環境中,也就是根植於當地的文化基礎、社會關係、制度結構當中。本

(二) 根植性的表現形態及特性

1、自然資源稟賦是研究區域經濟的起點,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景觀和自然資源。自然條件是地域特色中最原始的部分,也是最易被探尋的部分,具有不可移動的特性,根植性很強,天然地與當地的其他要素融為一體,對一個地區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2、社會資本最初是指社會主體間緊密聯繫的狀態及其特徵,表現形式有社會網絡、規範、信任、權威、行動的共識以及社會道德等方面。

3、市場需求是建設特色產業的重要一環,經濟活動成功的前提是市場需求。

(三) 認識根植性對建設特色小鎮的意義

提及“培育特色小鎮要堅持突出特色,防止千鎮一面和一哄而上”,“特色”來源於根植性,因此,探索根植性對建設特色小鎮有重要的意義:

1、有助於差別化定位發展,避 免 趨 同、雷同、相似發展。

2、有利於理清產業與當地資源、經濟的發展脈絡與體系。

3、有利於提供基礎性、深厚的可持續發展支撐力量。

4、有利於國家產業政策效力的針對性實行,發揮政策效力。

特色小鎮發展模式探討

特色小鎮發展模式的類型

1、自然稟賦模式

2、社會資本模式

3、市場需求模式

首批特色小鎮發展規律

1、技術類型

2、文化類型

3、自然類型

4、市場類型

基於根植性的發展建議

( 一)注重歷史文化內涵

歷史人文內涵是根植性中極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地方的底蘊,將歷史人文因素融入小鎮建設,可以使特色小鎮的形象更加生動、富有活力,避免成為只有生產功能的園區,從而推動小鎮的特色產業和文化底蘊的有機合。

( 二) 挖掘特色產業

特色產業應該立足於自然稟賦、社會資本、市場需求這三個方面,即根據地區的根植性確定小鎮的產業方向,樹立產業品牌,在市場中尋求認可,打造能夠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

( 三) 堅持綠色發展

小鎮的規劃要擺脫單純追求經濟增長或者產業規模的傳統思維,達到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之間的平衡。

( 四) 避免固化衰退

外部的經濟環境、政府政策和科學技術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特色小鎮的建設要時刻注意這些變化,必要時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業升級,避免固步自封,走向衰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