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著既有的傳統園區模式,引領著全新的園區招商引資範式

導讀

招商引資是各級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為當地注入發展資金、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人員就業、增加財政收入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然而,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健全與經濟環境的變化,傳統三板斧式的招商引資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競爭要求,暴露出諸多的問題,而一些園區招商創新模式開始陸續出現,衝擊著既有的傳統園區模式,引領著全新的園區招商引資範式。

園區PPP模式

園區PPP模式,就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基於產業園區這個公共服務產品的開發運營進行高度合作,以更具活力的完全市場化的手段提升產業園區的運營效率,以平臺整合的思維與路徑去進行軟硬件的搭建,以及產業的集聚與服務,並從園區的長期運營之中獲取合理收益的模式。

這種模式的開發區通常確定一個較長的運營期限,劃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嚴格界定好角色權益,使有能力、專業化的園區運營商、服務商成為參與產業園區市場化運營的重要力量。隨著政企雙方的利益訴求捆綁在一起,趨於一致,就能夠各顯其能,勠力同心於產業園區的整個生命週期之中,著眼於長遠的規劃和穩定的運營,從開發到招商到城市與產業運營,製造多個發力點。

基金招商模式

目前,國內已經有很多產業地產商和產業園區在充分利用資本的催化和槓桿作用,探索出了一種產融結合的園區基金招商新模式,這幾乎已經成為了產業園區招商的一種標配。園區通過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引導社會資本建立股權投資基金,打造“基金+項目+園區”的一體化生態鏈,實現資本與項目的有效對接。

飛地招商模式

當經濟發展和資源侷限形成矛盾時,飛地經濟模式可以讓某些發達區域在不改變行政體制框架的情況下,把一些項目、資金、技術從發達地區轉移到欠發達地區的產業園區。雙方在產業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稅收分配等方面制定某種合作機制,實現雙贏。

招商中最早採用“飛地經濟”的是江蘇省常州市。上世紀80年代,常州便開始嘗試該模式,數十年間,也不乏此類項目。但由於是跨地區合作,在利益分配上往往難以達成一致,各方掣肘頗多。如今,有了國家層面的政策保駕護航,飛地項目的實施將會更加順利。這對於欠發達地區承接區域中心城市的產業轉移,無疑是個巨大的利好。

聯合招商模式

所謂的聯合招商模式,在商業地產裡叫做“主力店”“旗艦店”,不同的是,產業園區的主力店和旗艦店聚集的並非人氣、人流,而是實實在在的產業鏈效應,這就讓這個主力店、旗艦店本身就成為一個最強有力的招商工具。在一個產業園區當中如果能夠有一個具有強大號召力的主力客戶與運營商捆綁在一起招商的話,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提是你能夠找到這個主力客戶,並且給對方帶來真正的重大利益。

產業生態鏈招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產業生態鏈招商更像是產業鏈招商的進一步探索。一般來說,產業鏈招商是指以產業鏈為分析基礎,再針對產業鏈的薄弱環節進行“補鏈”的一種招商手法,包括重慶、崑山在內的許多城市,都是產業鏈招商的受益者。

與產業鏈招商相比,產業生態鏈招商更加註重整個產業生態的培育以及產業內部各種資源的流動。通過引入研究院所或高精尖人才作為種子,吸引上下游企業主動靠攏,並不斷孵化新企業,共同形成高新技術的生態圈。

互聯網+”模式

長期以來,企業選址受到產業氛圍、優惠政策、人才資源、配套服務等多重因素影響和制約,互聯網的出現,讓企業能快速、全面、準確地掌握相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風險,提高選址效率。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產業地產仍然具有交易金額大、交易週期長、交易因素複雜、成交率低的特點,這也決定了其不同於傳統消費品+互聯網的運營模式,仍需不斷創新、改進、豐富、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