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蜀國有五虎上將,攻城拔寨,鎮守一方,功勳卓著;魏有五子良將,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孫吳有十二虎臣暫且不表,四大都督,各顯一方。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五虎上將,指漢末三國時期,跟隨劉備建蜀漢政權的五位將軍。

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

陳壽最早作《三國志》時,將五人並列合為一傳,但還並未提出五虎上將的概念,而後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將,並在文學作品、歷史書籍、個人作品集都有不同程度的記錄,在民間更是以藝術的形式被廣為流傳,隨著時代的發展,五人的人物順序也出現各種版本的改變。清乾隆皇帝主持修訂的《四庫全書》也將五虎收錄。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人,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劉備稱漢中王后,關羽率軍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一度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劉禪時期追諡關羽為壯繆侯。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崇為“武聖”。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張飛(?-221)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早期和關羽一起追隨劉備左右。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蕩西川時,於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於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被範疆、張達刺殺。劉禪時代追諡為“桓侯”。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而後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曹操治兵關中時,馬超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抵抗曹操,但被曹操用離間計擊敗退走,而後聚攏部隊再次攻取隴上諸郡,失敗後依附漢中張魯。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與劉備軍合圍成都,漢中之戰後聯名上書尊劉備為漢中王。蜀漢建立後,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章武二年(222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劉禪時期被追諡為威侯。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黃忠(?-220年)字漢升,南陽人,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降劉備,隨劉備入川作戰。漢中之戰時,黃忠於定軍山一舉將曹魏名將夏侯淵斬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劉禪時代追諡為“剛侯”。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是繼關羽張飛之後最早追隨劉備的將領。早期跟隨公孫瓚,後在鄴城加入當時還依附在袁紹處的劉備。曾兩次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稱“單騎救主”。漢水之戰時擊退曹軍,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中將士呼其為“虎威將軍”。蜀漢政權,趙雲是五虎將裡唯一的一位兩朝元老。死於建興七年(229年),劉禪時代追諡為“順平侯”。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

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此五人合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蹟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張遼(169-222年)字文遠,本姓聶。雁門馬邑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同時也是傑出的軍事家。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曾擔任先鋒,於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鎮守合肥時多次擊退孫權的進攻。222年去世,諡“剛侯”。被後世稱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衛國人。多年來隨曹操南征北伐,屢立戰功,勇猛果敢,常為先鋒將領。後與張遼鎮守合肥。218年去世,諡“威侯”。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鉅平人。原屬鮑信,後歸曹操,為將堅毅莊重,被曹操稱讚可以比喻古代名將,襄樊之戰時被關羽擊敗後被俘投降,歸國後被羞辱至死,諡“厲侯”。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軍事家,先後歷仕韓馥、袁紹,官渡之戰時歸降曹操,為將以巧變著稱,為劉備、諸葛亮所忌憚,曾一舉擊破諸葛亮的北伐。後於木門道中伏而死,諡“壯侯”。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著名的軍事家,原屬楊奉,後投曹操,在漢中之戰、襄樊之戰都有突出表現,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227年死於任上,諡“壯侯”。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

周瑜、陸遜、魯肅、呂蒙。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四人並提的說法最早出自陸機的《辯亡論》。《容齋隨筆》中把他們概括為“東吳四英傑”。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官至偏將軍、南郡太守。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其弟孫權繼任後,周瑜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周瑜在赤壁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領南郡太守。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病逝,年36歲。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官至漢昌太守、橫江將軍。

魯肅受孫權招攬為賓客,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曹操率大軍南下時。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周瑜逝世後,孫權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隨從孫權破皖城後,守陸口。曾與關羽各帶單刀赴會索取荊州。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呂家崗)人,官至虎威將軍、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白衣渡江擊敗蜀漢名將關羽,為孫吳奪得了荊州,後來病逝,享年42歲。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官至丞相、荊州牧、右都護,江陵侯。諡曰昭侯。

早年即入孫權幕府。與山越作戰十餘年。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陸遜在夷陵擊敗了劉備,一舉成名,負責主持吳蜀外交相關事宜。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後又取得對魏石亭之戰的勝利,孫吳建國後被拜為上大將軍。陸遜主持吳國軍政十餘年,赤烏七年(244年)為丞相,次年去世。終年63歲。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此四人能力辦事得力,又與主君吳主關係甚為親密,因此更得重用,發揮各自所長。在陳壽所著《三國志》中,周瑜魯肅呂蒙三人合為一傳,陸遜單獨一傳。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斛米之交 周瑜任居巢長時,帶數百人來拜訪魯肅,請他資助糧食。當時,魯肅家裡有兩個圓形大糧倉,每倉裝有三千斛米,周瑜剛說出借糧之意,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贈給了他。經此一事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札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係,世稱斛米之交。雖然兩人觀點有所不同,周瑜去世前卻全力推薦魯肅接替他職務。
漢末三國英雄,劉備蜀五虎上將,曹操魏五子良將,孫權吳四大英傑


吳下阿蒙呂蒙因為孫權勸他學習而發奮進步。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幾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這件事為什麼這麼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二人結為摯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