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一心 點石成金 龍遊:風貌提升引鳳來 打造最美小康村

春日裡,陽光正好,龍游縣小南海鎮團石村迎來了風景最佳的季節。4月29日,通村公路道路兩旁,工人們正在種植佛甲草,為14300平方米的綠化面積做最後的收尾工作。

衢江江畔,連片的百年古樹下,茂盛的枝丫形成了天然的拱門,格外好看。村民俞琳正帶著孫女在村裡新建的小公園裡拍攝視頻,準備給更多人介紹家鄉的美景。“村裡變化真的很大,我們現在是個花園村。”

团结一心 点石成金 龙游:风貌提升引凤来 打造最美小康村

改造後

团结一心 点石成金 龙游:风貌提升引凤来 打造最美小康村

改造前

小南海鎮團石村毗鄰衢江江畔,不僅有著雋美的自然風光,還有追溯到唐朝的村莊歷史,村內旅遊資源豐富。但就在一年以前,這個江邊村幾乎看不到美麗鄉村的影子。小南海鎮團石村村支書汪春茂透露:“當時村裡集體經濟幾乎為零,村民大多選擇外出打工,村裡成片的古樹都沒有去保護,大家都沒有這個的意識,導致優質的旅遊資源被埋沒。”

轉機出現在了去年五月,龍游縣集中打造兩江走廊詩畫風光帶,團石村屬於重點節點。只有抓住這次契機,才有機會打個翻身仗,村支書汪春茂坦言機會很好但壓力很大。首先,江畔沿線20多戶農房如何改造就成了大問題。 村民李松蓮的家就在這江邊一公里內,在風貌管控過程中,除了要拆掉圍牆鋼棚,還要調整附房位置,將四方形改成長條形,以此獲得開闊的江邊視角。“調整附房等於要拆掉房子再重建,誰來建,什麼時候建,建設時原先附房裡的東西放哪兒?”今年已經72歲的李松蓮心裡打起了退堂鼓。

眼看工作陷入了瓶頸,村“兩委”和兩江走廊專班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一一為村民解決難題。“附房拆掉後,將裡面的東西暫時放在親戚家,我們立馬著手重建,施工隊馬上進戶放樣,第二天牆角就打出來,順利解決了村民的後顧之憂,這樣村民就信任了。”汪春茂語氣輕鬆,但在當時,他的心裡可以七上八下的。“我們拆不是一戶兩戶,我們量存量很大我們牽涉面很多。” 衢江沿線一公里的江邊農房是團石村打造村莊景觀,發展農家樂、民宿等休閒旅遊的關鍵。第一塊硬骨頭啃不下,村莊致富路又要慢一步。為此,村“兩委”和兩江走廊專班以“5+2”“白+黑”的工作作風,打造出了全縣速度最快、力度最大、補償為零的拆違工作標杆。全村附房、鋼棚共拆除457戶,9541平方米,拆除圍牆362戶,長度8250米。

团结一心 点石成金 龙游:风貌提升引凤来 打造最美小康村

改造後

团结一心 点石成金 龙游:风貌提升引凤来 打造最美小康村

改造前

村莊變美了,村民們對村裡也有了新的看法。鄉賢姜忠曉帶著200多萬的資金迴歸家鄉,在村裡建起了2000多個平方的農民產業創業園。100多位婦女老人可以在這裡做來料加工或是簡單的裁剪。“村裡這麼好的環境才讓我有機會有這麼好的工作。”村民金小花每個月在創業園可以得到3000到4000元的工資。村民的錢袋子慢慢地鼓了起來。

“這鍛鍊了村幹部,提升了村民的素質,從環境整治到氛圍整治,想幹事能幹事幹好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進行一個產業植入,就會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龍游縣小南海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振說,團石村代表著“團結一心,點石成金”。位於浙江唐詩之路上的團石村在一年之間不僅村莊樣貌發生了改變,村幹部和村民幹事創業的信心也越來越足。正在建設中的山海協作柑橘轉型產業園將解決傳統農業效益不高的問題;統一復墾的500多畝土地改造將發展高端農業,美食節、馬拉松、綠道騎行等活動也會陸續舉行,通過努力,目前團石村村集體收入已達15萬元以上。 這段時間,繼創業園之後,姜忠曉又琢磨著要要村裡追加投資做民宿。“環境在變,村民的素質也在變,我也有信心在團石投資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