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選伴侶,這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關於選伴侶,這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你選伴侶的標準是什麼?”?


可能很多人聽到這個問題,會回答“要有相同的興趣愛好”、“要有一致的三觀”……


可是你想過嗎,因為我們在完全不同的成長環境中長大,要有完全一致的愛好或者三觀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何選擇伴侶?我們不妨逆向思維一下,不要按照“相同的喜歡”去找另外一半,而是按照“相同的厭惡”去找另外一半。


“相同的厭惡”是什麼意思?舉個例子,兩個人初次見面:


甲:我討厭XX明星!

乙:天吶,我也是!


很快,你們就可以成為朋友,繼續有更大的可能性成為男女朋友。


關於選伴侶,這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為什麼呢?


1 厭惡比喜歡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這是非常奇妙的事情,共同的仇恨,讓你們的距離更加靠近。


南佛羅里達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家Bosson做了一個實驗:他通過一些方法展示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特徵,讓參與實驗的人根據這個人的情況,說一個自己喜歡的點,和一個厭惡的點。


然後,他讓相同喜歡點的一群人在一起社交、相同厭惡點的一群人在一起社交。


關於選伴侶,這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最後的結果顯示:共同厭惡的群體 比 共同喜歡的群體 在一起社交時,擁有高得多的親密關係。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你在表示厭惡的時候會自我暴露,而這相當於是一種信任的表達。


也就是說,如果你們擁有相同厭惡的時候,就擁有了信任,你們和第三方劃清了界限,你們是一個群體的人,俗稱“站隊”。


你想想,你和閨蜜之間,或者朋友之間,一起吐槽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的時候,你們的關係是不是更近一步呢?


關於選伴侶,這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2 喜歡可以假裝,但厭惡很難隱藏


喜歡不一定是真喜歡,但是厭惡就一定是真的厭惡。


從某種意義上講,喜歡是感性的,大多是由於感官的需要,還有些是受別人的影響,出於對當下流行東西的盲目追求。


厭惡卻是出自人心靈深處的一種不由自主的反應,是價值觀最直接的體現,根植於信仰深處。


如果你們假裝“不厭惡”某個人或某件事,那麼在交往的後期兩個人都要吃不少苦頭。


關於選伴侶,這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3 維繫婚姻的關鍵不是共同的興趣愛好,而是共同的仇恨


比如說,你們都討厭不思進取,那麼你們夫妻會在同一個陣營裡面,相互監督著進步,一起努力賺錢。


比如說,你們都討厭胖,那麼你們會一起去減肥,他上健身房,你練瑜伽,雖然方式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樣的。


這樣的共同仇恨,比共同的興趣愛好更根深蒂固。


關於選伴侶,這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美國著名脫口秀演員黃阿麗和她丈夫的故事非常有趣。


她和丈夫都討厭韓國人,於是,他們在一起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吐槽韓國人。每次吐槽完韓國人,他們的關係就更加緊密一些。


關於選伴侶,這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END---

圓心率心理:探尋,叩擊心靈的聲響。|有煩心事,找圓心率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