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11中逍遙津究竟在何處 為何袁術1城也敢稱帝 揚州·壽春篇

第十五篇:揚州·壽春


壽春,淮南郡治所。興平元年(194年),袁術曾於此僭號稱帝。由於地處吳魏兩國的交界,壽春常成為兩國交兵的主戰場。遊戲中也是貼合史實,把壽春做成了一個四戰之地,成了玩家心中,除陳留之外的另一大絞肉機。遊戲中的壽春周邊一片溼地,四面開闊,防禦設施很難建設起來,如果江東勢力來襲,就算曹老闆也經常守不住,但是江東勢力攻下了壽春之後也基本守不住,而形成來回的拉鋸戰。這裡重點說下壽春西南邊的小路(我在圖中標記逍遙津的地方),就是三國中張遼與吳軍大戰的位置,也是防禦南面進攻非常重要的隘口。

三國志11中逍遙津究竟在何處 為何袁術1城也敢稱帝 揚州·壽春篇

揚州·壽春1

遊戲中壽春城的東北角有一個閘口,玩家們經常會來一次水淹壽春,享受那彈指間百萬大軍灰飛煙滅的快感。實際上,壽春東北的地勢是比較高的,決淮水以淹壽春的做法並不能成立。真正的水淹壽春應該另有其地,這個地方叫芍陂(què bēi)。芍陂(搜索的時候可以打sháo pí),今天的名字叫安豐塘,修建於春秋時期。地理位置在壽春的西南方向。史載:赤烏三年(240年),孫權遣全琮略淮南,決芍陂。

三國志11中逍遙津究竟在何處 為何袁術1城也敢稱帝 揚州·壽春篇

揚州·壽春2


三國志11中的壽春所處的位置就是淮南郡(人口兵員都富庶的大郡,袁術稱帝的都城所在地)壽春作為四戰之地,三國時期發生於此的戰役也不少。(今天的合肥就在巢湖的西北邊)
史載:魏正元二年(255年),魏鎮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叛魏附吳。吳將孫峻率眾至壽春,魏諸葛誕拒破之。(基本上控制1郡之地就敢反叛,而且是淮南三叛)
兩年後,魏甘露二年(257年),魏揚州都督諸葛誕拒壽春叛魏附吳,吳遣文欽率軍突圍入援,終被王基、州泰等人所敗。史稱壽春之戰。(文欽、朱異、於詮、諸葛誕皆死於此役)
演義中對於壽春之戰的提及在第112回,救壽春於詮死節:(其實這裡已經屬於後三國時代了,老羅在演義中並沒有花費過多的筆墨去描述,這也是後三國時代很多重點戰役不被讀者所注意的原因。這裡大家可以去翻翻演義,我就不再贅述了。)
除了壽春之戰外,更為廣大讀者所熟知的,則是合肥之戰。演義中關於合肥之戰的記錄是在第六十七回,張遼威震逍遙津:
“張遼大喜曰:“既曼成肯相助,來日引一軍於逍遙津北埋伏:待吳兵殺過來,可先斷小師橋,吾與樂文謙擊之。”……


甘寧出馬與樂進交鋒,戰不數合,樂進詐敗而走。甘寧招呼呂蒙一齊引軍趕去。孫權在第二隊,聽得前軍得勝,催兵行至逍遙津北,忽聞連珠炮響,左邊張遼一軍殺來,右邊李典一軍殺來……
孫權縱馬上橋,橋南已折丈餘,並無一片板。孫權驚得手足無措。牙將谷利大呼曰:“主公可約馬退後,再放馬向前,跳過橋去。”孫權收回馬來有三丈餘遠,然後縱轡加鞭,那馬一跳飛過橋南……”
只此一役,“孫十萬”的名號便在廣大讀者和玩家口中傳播開來,與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譽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張文遠也因此一戰封神,有了“遼神”的說法。而這場“張八百大破孫十萬”的戰役,則將孫權永遠定在了恥辱柱上,即使有了後來的甘寧百騎劫魏營,也難以保全東吳將士在玩家和讀者們心中搖搖欲墜的偉岸形象……

今天的壽春是個鎮(壽春鎮),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壽縣,算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也許今天的壽春逐漸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我們興許還能回味起的就是那1800年前的群雄薈萃的榮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