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国华人:中国援助队到了以后,邻居们用这种方式表示感谢!

“国内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一些海外华人这样形容自己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战中的处境。

塞国华人:中国援助队到了以后,邻居们用这种方式表示感谢!

疫情初期,贝尔格莱德少有带戴口罩的市民 刘婧/摄

4年前,我和先生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创办了一家旅行社。幸运的是,第二年塞尔维亚就宣布对中国免签,紧接着波黑、阿尔巴尼亚也相继免签,巴尔干地区的旅游瞬间火爆起来。以前街上少见华人游客,自从免签后,中国旅游团或自由行游客比比皆是。我们也很努力,一年到头,可以说都是旺季。

然而,疫情的突然袭击,让旅游业者措手不及,先是中国人鲜少出国,现在是不敢到欧洲来旅游,大半年内无法开工。这不仅让人感叹,没有人能永远顺风顺水,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疫情初期,回塞中国人自觉隔离

今年农历春节前夕,远在塞尔维亚的我每天都密切关注着国内疫情的发展。“隔岸观火”的心情是矛盾的,既为身在祖国的家人朋友担心,又为自己暂时身处安全地带而暗自庆幸。然而随后的疫情发展,印证了那句话:灾难面前,没有一个人能独善其身。

春节是塞尔维亚当地华人回国探亲高峰期,春节过后就面临着华人大规模返塞的情况。 塞尔维亚的华人以浙江青田和温州的居多而那时的温州疫情较为严重。于是当塞尔维亚官方公布还是零确诊病例时,当地华人纷纷在朋友圈里转发一条消息:“本着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态度,建议从中国回塞尔维亚的同胞自我隔离14天”。

那时,权威机构并未发布强制隔离措施,但回塞的华人同胞都非常自觉地在家里隔离14天。在这一点上,中国人确实是值得敬佩和学习,因为这个时候的塞尔维亚,完全闻不到危险的气息。

塞国华人:中国援助队到了以后,邻居们用这种方式表示感谢!

疫情初期的各大药店,口罩,消毒酒精等抗疫物资非常紧缺,有些药店窗口上直接贴着“没有口罩” 的字样 刘婧/摄

2月的贝尔格莱德,大大小小的会展活动很多,学校、商场、大小机构都正常运行着。在当地,人人都知道中国暴发了疫情,但又人人置身事外。

国内疫情刚开始暴发时,我们去当地很多药店买口罩想寄回国内,但大部分药店只能买到普通的无纺布口罩,类似医院外科口罩和N95口罩,整个首都在售的药店也寥寥无几,而这几家药店的口罩也早已被其他华人订完。塞尔维亚本国不生产口罩,都是依赖进口,本来量就少,我们根本就买不到。

平日的好友得知我们的情况,立即慷慨送给我们30个口罩,之后很长时间我们都是靠这30个口罩出门采购食物。但大部分当地人在这个时候,同样是买不到口罩的。口罩、消毒酒精以及一次性手套成了这里奇缺的物资,但当地人毫不着急,买不到就不戴,也不影响他们出门逛街、喝咖啡、搞社交。

当地人:战争都挺过去了,难道还怕这个没有硝烟的病毒

3月6日,塞尔维亚境内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此时很多华人开始坐不住了,尤其是孩子正在当地上学的华人妈妈。我儿子就读的幼儿园,是一所国际幼儿园,班里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幼儿园总共5个中国小孩,平时有什么情况我们几个中国妈妈都互相商量。

塞国华人:中国援助队到了以后,邻居们用这种方式表示感谢!

贝尔格莱德RODA超市,面包、面粉类生活物资缺货,图为空荡荡的货架 刘婧/摄

面对局势,我们得出一致的结论,让孩子先停课。我们跟园长请假时,园长表示理解支持我们的决定,但她表示,幼儿园目前会照常上课,他们做了非常严格的消毒防护措施,也会严格关注近期去过其他国家的小朋友,让他们在家里隔离两周再返校。言下之意,现在没必要给孩子停课。但我们这几位中国妈妈不敢抱有一丝侥幸心理,认为停课在家是最安全的办法。

很快,其中一位中国妈妈告诉我们,她已经带着双胞胎孩子回到中国,正在隔离中。事实上,这时候国内确实已经相对安全,最危险的其实是乘飞机回国的途中,因为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乘客都在一架飞机上,而此时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疫情已经大面积暴发,无人敢保证飞机上没有感染者。

即便如此,这位妈妈还是坚持要带孩子回国,她说“塞尔维亚迟早也会暴发疫情的,不如做好防护回国,不管发生任何情况,在国内都能应对”。是啊,对这个时候能回到国内的人,我们是羡慕的,不管情况多么糟糕,祖国就是我们最大的依靠,最安全的避风港。

此时的塞尔维亚华人已经人人自危,开始在家里囤粮囤米,尤其中国城的商铺全部关门歇业,做好一切准备面对疫情的冲击。我们密切关注着塞尔维亚及周边国家每日的确诊数据,几乎足不出户,去超市采购食物都是全副武装,速去速回。

然而,此时的当地人似乎并没有表现出面对疫情该有的状态,街上几乎没人戴口罩,咖啡厅、步行街、商场和往常没两样。

我们和平日里工作往来比较密切的当地朋友谈起疫情,这位50多岁的大叔轻松地说,“不要担心,塞尔维亚经历过多次战争,我们不会有事的”。

是的,塞尔维亚在历史上是多灾多难的,经历了115场战争,44次被夷为平地,最近的一次,便是1999年北约因科索沃问题大规模轰炸贝尔格莱德,半个贝尔格莱德被夷平。然而,坚韧的塞尔维亚人民挺过了一次次战争,今天的贝尔格莱德依旧欣欣向荣,萨瓦河、多瑙河畔游人如织,入夜后的生活五彩斑斓,一点都看不出十几年前这里是一片废墟。

我告诉大叔,疫情暴发本就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战争,告知他中国抗疫的艰难情况,但他仍不以为意。

华人的滞留问题解决了!

很快,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父亲是在春节前一周来塞尔维亚与我们共度春节的,而3月17号是护照上他允许在塞停留的最后一天。由于当时塞尔维亚已经封锁边境,我们是进退两难,只能向中国大使馆求助。大使馆工作人员回复说,需要等他们和移民局沟通,很快移民局出台政策,在塞尔维亚滞留的中国公民可办理有效期为3个月的临时居留。

塞国华人:中国援助队到了以后,邻居们用这种方式表示感谢!

首都贝尔格莱德Sajam 会展中心搭建的方舱医院 刘婧/摄

但非常时期,政策时时在变,第二天当我们准备好所有资料到移民局,碰到很多和我们有相同情况的华人朋友,移民局却大门紧闭,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门口,告知我们,从今天开始已经关闭所有的公共机构,我们只能回家。两天后,塞尔维亚政府出台政策,“所有滞留在塞尔维亚的华人,允许在塞尔维亚停留,直到疫情宣布结束”。我们长舒一口气,也算是解决了我们的一大难题。

3月15日,塞尔维亚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开始关闭边境,出境人员返塞后必须居家隔离14天,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则需居家隔离28天,所有学校停课至本学年结束,禁止50人以上室内聚集活动,运动场馆、餐厅等缩短营业时间,餐馆以外卖为主,65岁以上的老人呆在家中。

相比欧洲其他国家,塞尔维亚已经算是反应迅速。街上戴口罩的人明显多了起来,闲逛的人也少了。商场超市及药店收银台,大家也自动保持一米距离排队。很多人都在囤货,许多货架都空了,不过没有出现哄抢的现象。然而新增确诊病例呈指数级增长,局势仍不乐观。

“我们热爱并由衷感谢中国人”

塞尔维亚国土面积不大,和中国的重庆市差不多,全国人口700多万。塞尔维亚的医疗并不发达,我们担心,如果真的大规模暴发疫情,塞尔维亚本国的医疗系统会承受不住。

塞国华人:中国援助队到了以后,邻居们用这种方式表示感谢!

3月21日,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人抵达塞 刘婧/摄

这里必须提到一个关键性的大人物,那就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先生。早在3月15日,塞尔维亚确诊只有不到50例的时候,武契奇就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他在讲话中一度含泪向中国求助,称“唯一能够帮助塞尔维亚的是中国”。

自那时起,中国的援助物资和医疗队先后抵达塞尔维亚。中国医疗队抵达塞尔维亚,受到了最高礼遇,武契奇深情亲吻五星红旗;塞尔维亚使馆随后开通微博发消息欢迎中国医疗队,因中文不熟,多次修改,将“铁板朋友”改为“铁杆朋友”。

塞尔维亚也因此被中国网友称作特别的“塞铁”。

中国帮助塞尔维亚抗击疫情这件事在当地影响很大,就在中国救援队到来的第二天,我家隔壁邻居阿姨带着鸡蛋、蔬菜、水果,激动地敲开我家门,她说“感谢中国这样帮助我们,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回报,我们热爱并由衷感谢中国人”。

如今,在中国医疗队的指点帮助下,塞尔维亚建好了三个大型方舱医院,宵禁政策更加严格了。所有华人以及大部分塞尔维亚人都在家里严格遵守隔离规定,我那平日里一天要出门三趟的父亲,已经足不出户,自觉在家蹲了一个月。不抱侥幸心理,是对生命的敬畏。

经过这次疫情,每个人像是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窗外已是四月,春暖花开总会到来。

塞国华人:中国援助队到了以后,邻居们用这种方式表示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