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談五一假期出遊:可以,但要做到這幾點

張文宏談五一假期出遊:可以,但要做到這幾點

“五一”假期裡,可以出門旅遊嗎?如果出遊,應該如何健康防疫呢?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給大家帶來“五一”健康出行提示,提醒大家出行戴好口罩,在公眾場合吃飯,注意用公筷、公勺,可以去旅遊,但是不要去人山人海的景區。

重要提醒!今年秋冬新冠和流感會疊加?張文宏給出最新建議

今年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疫苗,新冠肺炎疫苗何時能上市?是不是人人都要打?成人、老人、兒童需要打哪些疫苗?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昨天接受人民日報專訪又回答了許多重要問題!

新冠疫苗是不是人人都要打?

張文宏:現在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還沒出來,我們還拿不到疫苗保護效果的一些數據。

到時候是不是人人都打?取決於幾個數據:第一,不良反應有多大;第二,它的保護率有多高;第三,當時全世界的疫情有多高;第四,病死率會降到什麼樣的程度。

到時候這些(數據)都出來,大家就開始評估了,我們是不是值得打。要不要打疫苗,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要衡量這麼多事情。

新冠疫苗需要每年都打嗎?

張文宏:原則上講,像皰疹病毒也好,冠狀病毒也好,如果這個病毒沒有發生大的突變,我們不需要反覆接種。

但是我們今天談論這個事情為時過早。對於新冠疫苗以後怎麼打,先把它弄出來,弄出來以後再來解決將來是不是需要每年都要打。現在看起來,每年都要打的概率偏低。

我們會不會成為疫苗的小白鼠?

張文宏:我們在加快研發疫苗進度,不代表我們放棄對它的療效跟不良反應的評估。

疫苗為什麼做出來了,現在不能馬上給你打?就是因為儘管加快了審批的流程,但是不能降低它的質量,不可以降低對疫苗的要求。

肯定是要等完成了三期臨床研究,三期研究是安全後再給老百姓打。哪裡有什麼小白鼠的事情,你想做小白鼠,我們流程都不可以。安全有效是底線,絕對不能突破,再著急也不能突破。

此前張文宏教授曾表示,到今年秋冬季節,可能還會有一波流感高峰,那我們應該如何防範呢?

重要提醒來了!

今年秋冬新冠跟流感會疊加?

建議打一下流感疫苗

張文宏:當然會(疊加)。到冬天,流感的發生率高了,到時候跟新冠混在一起,你以為得的是新冠,病人就會在新冠的觀察病房裡面待著,新冠患者和流感患者之間就會互相出現傳播。

今年,我自己一定會去打流感疫苗,至少把合併感染風險大幅度下降。

總體上來講,我們認為新冠跟流感是疊加存在的,我們要把這個風險降下來,一旦生病,至少打了流感苗,不會因為合併感染造成病情進一步惡化。

別人都打了疫苗我不打也安全?

不建議冒這個險

張文宏:經常有人這麼想,別人都打了,我沒打,有個免疫屏障。如果長期以來大家都這麼去做,免疫屏障率會越來越低。

只要有人沒打疫苗,你自己的風險、還有群體的風險都會升高,這跟不接受疫苗率是有關係的。不建議大家冒這個險。

成人哪些疫苗應該打?

這幾個尤其重要!

張文宏:成人有幾個疫苗我尤其要提醒大家(去打)。

每年冬季都會有流感大流行。今年新冠之後,如果再加上流感,對老年人、成年人都有極大的風險。

去年由於宣傳做得比較好,流感疫苗脫銷了我都沒打到。今年我問了我疾控的同事關於流感疫苗的儲備,他說今年國家做了充分的儲備,流感疫苗不會出現脫銷的情況。

建議老年人,除了流感疫苗之外,把肺炎疫苗也打掉(比較好)。

還有女性在成年之前最好把HPV打了,預防宮頸癌的。

還有一些高危群體,比如跟血液接觸比較多的,像醫生、人群聚集的地方,你如果以前沒有打過乙肝疫苗,乙肝疫苗也要打掉。

除了老年人,兒童也是需要加強預防的重點人群,張爸的建議來了!

哪些疫苗孩子應該要打?

張文宏:一類疫苗孩子是必打,二類疫苗醫生提倡去打。

一類苗、二類苗都是極其重要的,如果不打,重點人群、高風險人群就面臨極大的風險。

流感疫苗、水痘疫苗,不好說必打,但我強烈建議去打。

打進口苗還是國產苗?

張文宏:中國相關部門對疫苗的質量要求是極高的,現在全球對疫苗的質量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同等情況下,國產疫苗供應鏈比較大,單位價格比較低。進口的疫苗,價位比較高。

這些我認為都不是接種疫苗核心的問題,核心的問題還是你打不打疫苗。至於打哪種疫苗,我也希望在疫苗接種點的醫生能夠妥善介紹現在可以提供的疫苗接種的類型,讓家長自己去選擇。

孩子咳嗽發燒可以延遲接種嗎?

張文宏:疫苗如果需要打,總歸是越早打越好,打得早,保護得早。

如果小孩子最近幾天有咳嗽發燒頭痛,可以延遲一下接種疫苗。延遲接種一個星期兩個星期沒有大的問題。最好不要拖的時間太長。

現在開始復工復產了,孩子開始上學了。我認為你出去第一個禮拜應該找個時間把孩子的疫苗接種掉,如果實在沒空就第二個禮拜。有聚集就有風險,因此儘量把疫苗及早接種。

張文宏稱開展全民篩查核酸不可行:不能期待一個病例都沒有

目前全球還處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狀態,持續時間尚無定論。在疫苗出現之前,如何執行“平戰結合”的常態化防控策略成為關切。哪些人需要進行核酸檢測?未來公共衛生體系如何佈局?4月19日,在中國醫院協會主辦的線上會議“抗擊新冠疫情醫院管理專家講壇”上,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回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的熱點問題。

全民篩查核酸不可行

因具有一定程度的傳染性,無症狀感染者是公眾當前關注的重要的問題。有觀點認為,應該開展全民的核酸篩查,“地毯式”搜尋無症狀感染者。對此,張文宏表示反對。

他指出,首先,核酸檢測結果僅能代表當前沒有被感染,但不代表未來不會感染,同時,核酸檢測一定會存在假陰性的風險,就技術本身而言,單次檢測會存在30%的假陰性率,而檢測兩次這一數值會降至10%。但是,要把所有的感染者都給篩出來,是不可能的。更為重要的是,所有的篩查,無論是抗體或者核酸,都是在病毒大流行的時候進行的。也就是說,在發病率比較高的時候,這種篩查才是有價值的。在全國大部分地方沒有出現病例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全民篩查。

“什麼人應該接受核酸檢測、如何檢測,應該由專家做出判斷。病毒學、傳染病學、檢驗醫學、醫學管理等相關專家一起討論,這個事情值不值得做,是不是合理。”張文宏舉例說,“假設在人口近1500萬的武漢市開展全民的核酸檢測,當地檢測能力最高一天2萬例,這樣需要開展超過700天時間。這種方式效率不高,沒有切實意義和可操作性。”

不能期待一個病例都沒有

病毒會不會長期存在,這是一個科學問題。“在常態化防控期間,不能期待一個病例都沒有,”張文宏認為,現在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問題是:未來國門打開以後,會不會出現大量的輸入性病例和無症狀的感染者,到時候怎麼辦?“最大的風險不是來自於武漢,未來將來自於海外。”

最近,張文宏與美國、歐洲、亞洲等地的醫生探討認為,這些國家目前已得到初步控制,雖然每個國家還有大量病人,但是都準備開始正常的生活,未來也準備打開邊界,將對中國造成非常大的壓力。

“整體上來講,全球各國感染人數分佈不均勻。就美國而言,各州患者數分佈也是不均勻的。目前,南美、南非、俄羅斯,感染者人數在增長。特別要注意的是,在經濟落後地區的疫情增長,風險是極大的,因為這些地區想在短期內控制住流行,可能性非常小。”張文宏說。

張文宏指出:“中國與國際的患者數據相似:60歲以上患者的病死率會提高。那就意味著,未來各地區開始慢慢復工,最好勸老年人儘量待在家裡,讓社會重新會開始擺動。最終疫苗研發成功,首先為高齡、高危人群進行全面接種,這個策略將是將來世界的總趨勢,估計在兩年內我們可以看到疫情進一步的演變。”

應因地制宜建設公衛體系

在防控策略方面,各國是不是都應向中國學習?“事情不是這樣子的。事實上,全世界控制疫情做的事其實是一樣的,就是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儘可能尋找潛在的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測、診斷、隔離。可以說,全世界用的都是同一本教科書。”張文宏指出,防控成效如何就是取決於執行程度。中國是“飽和式的應對”,盡最大可能地追蹤、檢測、隔離,儘可能一個都不要遺漏。“中國做到了,但不同國家,國情不一樣,未必都能夠做到這一點。”

疫情防控要進入常態化,中國未來的公共衛生體系如何佈局?張文宏介紹,最近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五大目標:第一,建設集中統一、智慧高效的公共衛生應急指揮體系;第二,建設協同綜合、靈敏可靠的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第三,建設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第四,建設定位明確、平戰結合的應急醫療救治體系;第五,建設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多方參與的公共衛生社會治理體系。

“如果是持久戰,如果不搞平戰結合,是沒有可持續性的。全國各個城市應根據當地情況,建設完善公共衛生防控體系,並不斷進行強化。希望大家儘早從目前的疲勞狀態當中恢復,一起協作,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這個疾病給控制住。”張文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