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那个在98抗洪中创造“千年一堵”的董万瑞,如今怎么样?

“狂澜倒,独中流砥柱,屹立崔嵬。”

千古江山,几度风雨飘零,波澜起伏的风浪之中,唯有中流砥柱耸立其中。历经沧桑变幻,虽受雨雪侵蚀,不改本色。万千的磨难下,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英雄儿女,他们为守护这片土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以凡人之躯筑钢铁壁垒的,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董万瑞。98年九江抗洪的成功,是他用生命谱写的奇迹。

“岩口逼仄势更凶,夺门而出悬白龙。”

1998年8月6号,九江45号闸口决堤。汹涌的江水像野兽一般涌出,直指九江城区。此时的九江城仍是万家灯火,一副岁月静好的景色。

22年前,那个在98抗洪中创造“千年一堵”的董万瑞,如今怎么样?

可守堤的官兵们已是热锅上的蚂蚁,人们试着用沙包填满一开始不大的缺口,没想到只是杯水车薪。很快,大堤被撕开了一个大口,洪水贪婪地向市区狂奔,九江的滨江路一带瞬间被水淹没。而九江的市区,已是岌岌可危

董万瑞作为军区副司令,自然是当仁不让,即刻带领一个精干的指挥小队迅速从南京乘坐飞机飞赴九江,到现场坐镇指挥。彼时的他,已是白发苍苍,却一点没有犹豫。

本来是安享晚年的年纪,却再次扛起人民生命的希望,当他亲赴前线的一刻,他便被赋予了南京军区九江抗洪一线的总指挥一职。

决堤的洪水如滔天之势一般汹涌,一开始当地官兵尝试的方法已经没了辙,向河床里投下的沙包、火车废铁皮都被直接吞没,河水就像个贪婪的无底洞。

22年前,那个在98抗洪中创造“千年一堵”的董万瑞,如今怎么样?

作为总指挥的他,并无畏惧,当即决定奋然下水,嘶吼着同身边的战士一起扛起围堵洪水的重担。身居高位,他却把自己的生命弃之不顾。

抗洪抗到水低头,堵口堵到水不流

这番朴实的标语是当时工作的真实写照。在那个难熬的夏天里,一个将军和无数战士的血肉之躯,就在九江这片天地之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随后的五天,任凭风吹雨打、艳阳高晒,董万瑞依旧坐镇大堤指挥。五天五夜没有合过眼的他,没有人知道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是如何凭借军人的意志和信念坚持下来的。

当时的情况是必须修筑一条永安子堤来加固南堤,而赛城湖堤已有20米滑坡,溃口随时会出现。董万瑞当即决定以2个连兵力去滑坡处抢险争取时间,团主力迅速构筑子堤。

22年前,那个在98抗洪中创造“千年一堵”的董万瑞,如今怎么样?

滑坡处风大浪急水深十几米,这2个连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不过他们深知九江城百姓的安危全部依赖在自己身上,意义的重大,让他们一刻也不犹豫。

董万瑞的指挥有方,让局势慢慢得到控制,在经过缜密的思考布局后,逐渐把洪水驯服。当时的设备还不发达,物资也并不充分。

青涩的抗洪战士们凭借一身勇劲,就把汹涌的洪水战胜。曾经的翻滚巨浪如今只剩下了平静的水面,后人将这次伟大的抗洪工程称为“千年一堵”,董万瑞黝黑瘦削的模样永远地被人们铭记在心。

在一张广为流传的相片当中,董万瑞含泪挥手送别支援前线抗洪作战的士兵。曾经精神矍铄的他已变得苍老,风吹日晒把他的皱纹深深地刻在了皮肤上。

上阵父子兵

尽管以从严治军

著称的中将被称作有一颗慈父的心,他对待儿子却并没有对待自己的兵心疼。他坐镇大堤上指挥五天五夜的时候,他还并不知道儿子董三榕少尉也在抗洪队伍中。

22年前,那个在98抗洪中创造“千年一堵”的董万瑞,如今怎么样?

儿子已是大名鼎鼎的“红色尖刀连”的排长,却迟迟因为抗洪工作的奔波没来得及向父亲报道。董万瑞还是在龙开河工地和陪同总政治部于永波主任看望“红色尖刀连”官兵时,先后两次看到又黑又瘦的少尉儿子。

第二次看见比自己高一头的儿子,将军只说了一句:“看看你的手,你还没有我黑。”董三榕不好意思地笑了。

他们俩都因为抗洪而被晒得瘦削黝黑,而作为父亲的老将军,更挂念的还是与他一起作战的小战士们。其实,他在连队里已经被小战士们称为“酋长”,公认是全排最黑的人。

董万瑞不止一次被身边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堵决口的英雄事迹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总是叫记者不要写他,多写写奋战在一线的官兵们,他说:“你要我讲官兵中有多少英雄,我说不清。但我可以告诉你,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都有一串催人泪下的故事……”

22年前,那个在98抗洪中创造“千年一堵”的董万瑞,如今怎么样?

在抗洪抢险的经历过去之后,他依旧坚守部队的岗位,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被他救下的九江孩子们早已长大成人,而光阴催人,老将军音容笑貌却已然不再。

董万瑞为国奉献的一生,止步在了76岁,世间很难再找到如此高尚坚毅的灵魂。“戎马一生清风两袖铁血丹心昭万世,厉兵台海决胜九江神州青史留瑞名”黑底白字的挽联赠与给这位把自己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董万瑞同志。

他的儿子已成为副师职干部,在父亲的哀悼会上哭成泪人,他与父亲约定来世,再做父子兵。他用钢铁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下了气吞山河的抗洪壮歌,后来的人们因此写下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

22年前,那个在98抗洪中创造“千年一堵”的董万瑞,如今怎么样?

如今我们中华民族已经逐渐走向国泰民安、兴盛富强,科技力量的强大让我们已经能够从容地处理一些天灾人祸

可山河的动摇不会停止,突如其来的灾难随时都可能降临,我们仍需要居安思危,不受和平安定的麻醉,依旧学习像董万瑞这样的钢铁意志和为国捐躯的决心。

试问自己,在同样面对决堤洪水、千钧一发的处境,我们还能敢于奋身下水以肉身创造奇迹么?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担当,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