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爺”西爾斯百貨的破產:可惜與驚變

在美國:

2018年10月15日,擁有132年曆史、營業額一度達到美國全國GDP 1%的零售巨頭西爾斯,正式申請破產保護,8萬人面臨失業。

西爾斯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零售企業,發明了百貨店、連鎖店、購物中心等零售業態,說它是零售業的“祖師爺”一點也不為過。

“祖師爺”西爾斯百貨的破產:可惜與驚變

美國現任總統特郎普:“就我這代人來說,西爾斯曾經真的很牛,所以看到他們破產,很悲傷。”

這個時代,沒有一種商業模式可以長存,進化,是唯一的可能。

在中國:

2017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宣佈224億拿下中國最大的線下連鎖超市——大潤發。大潤發在大陸開店19年,沒有關1家店鋪,2010年取代家樂福成為中國大陸零售百貨業冠軍,在零售業堪稱傳奇。不到3個月的時間,董事會換了6人,阿里巴巴張勇接任大潤發主席,創始人黃明端離職。離職時,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感慨地說:“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我們看一下阿里的商業帝國

“祖師爺”西爾斯百貨的破產:可惜與驚變

為什麼阿里要佈局線下呢?阿里大張其鼓地進入線下零售業,他又有什麼致勝法寶呢?

一、掌握流量

阿里在淘寶、天貓、支付寶獲取了大量流量,並且通過流量獲取了很大的商業價值。那麼,線下店那些年的狀況呢?流量在大量流失,一是轉入線上,一是流量分化,更多的線下業態與更好的體驗性的門店,分化了流量。阿里進入線下零售業,更多地因為線上流量的增加在減緩,獲得流量的成本在增加,再加上線上商業的體驗度不高,無法滿足高質量消費者的要求,所以,謀求線下店的佈局。對掌握流量而言,阿里可以實現線上線下的互通,手於流量轉化而言,阿里可以實現線上線下的無界互通。正是這種互通,改變了線下,成為線下零售業的革命性變化。

那麼,線下門店如何解決自己的流量問題呢?

1、背靠大樹,獲得流量。和大流量的線上、線下商業體合作,比如美團、天貓、大悅城、萬達、商業街等。享受流量的同時,支付的流量成本也高,並且流量太容易流失,接下來要把外部流量轉化成內部流量。

2、會員體系建設。通過流量的轉化成會員,建立自己的會員體系,從而控制流量的流失率和有效性。

接下來,我們和阿里等平臺幹一樣的事情了。

“祖師爺”西爾斯百貨的破產:可惜與驚變

二、顧客關係重塑

以前的商業,以商家為主導,賣什麼就得買什麼,所以,產品、服務的標準化是致勝的法寶;現在商業,以用戶為主導,想買什麼就得買,所以,產品、服務的個性化成為致勝的法寶。我們線下門店,除了產品追求極致以外,如何實現個性化呢?一是體驗化,只有用戶在不斷的體驗,才能有更多的個性化的要求,才能對門店的個性化改造更有方向;二是參與化,讓用戶參與產品開發、門店功能創新當中來。重塑與用戶之間的關係,是門店創新的主要方向。

三、線上線下的互動

基於體驗化與參與化的要求,線下門店要更好地進入到線上,一是增加購物體驗,線上下單、線下體驗,線下下單、線上體驗,線上下單,等等。二是會員納入統一的管理平臺,對會員線上、線下的消費進行統一管理,利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算法技術等工具,對會員進行精準畫像,實現一對一的精準營銷。

傳統零售與新零售最大的區別:傳統零售在經營商品,而新零售在經營顧客。

關於門店新零售,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