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的比亞迪:新能源王“褪色”?

文 | 侯龍飛

汽車行業寒風蕭瑟,這點盡人皆知。但是,當千億車企驟然失速,還是驚呆了所有人的眼球。

4月28日晚間,比亞迪交出了2020年一季度的成績單:實現營收196.79億,同比下滑35%;實現淨利潤1.13億,大幅下滑85%。事實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虧損約4.72億元。而這其中最大的扭虧貢獻就來自於一季度5.33億元的政府補助。

疫情影響下,比亞迪嚴重失速。而事實上,從2019年三季度開始,比亞迪扣非後的淨利潤就開始走向虧損——比亞迪主營業務虧損的失速並不僅僅來自於疫情。

2016年是比亞迪利潤史上最輝煌的時刻——54.8億元,但在此之後利潤卻是一路下滑。即便2018年營收猛增22.79%也未換來利潤的增長。利潤連降三年,三個季度主營業務連續虧損,對政府補助持續依賴才能平滑業績波動,比亞迪這家千億車企的光鮮背後卻有諸多成長隱憂。

在特斯拉引領的全球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汽車革命之下,中國的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汽車行業也面臨新的變局。一路踉蹌發展的中國新能源王比亞迪,此刻不得不值得投資者警惕——新能源的王冠是否在悄然“褪色”?

主營業務虧損

日前,比亞迪公佈了2020年一季報,一腳“急剎車”晃暈了很多人。不過,這兩天股價卻表現得雲淡風輕,彷彿在意料之中。

市場如此“淡定”的一幕,在前不久披露年報時就曾上演。4月21日晚,比亞迪公佈了其2019年年報。2019年,比亞迪全年營收1277.39億,同比微降1.78%,實現歸母淨利潤16.14億,同比下滑41.93%。不過,次日的股價表現卻出人意料,低開之後頑強收紅,13萬股民虛驚一場。

雖然股價波動不大,但年報卻隱憂明顯。在營收降速的背後,2019年三季度比亞迪扣非淨利潤為虧損1.53億元,四季度扣非淨利潤為虧損3.57億元。加上,今年一季度扣非虧損4.72億元,比亞迪已經連續三個季度陷入虧損的尷尬境地。

與此同時,2019年比亞迪全年汽車銷量為46.14萬輛,同比下降11.39%。對比行業來看,2019年汽車行業整體銷量降幅為8.2%,作為國內車企龍頭,比亞迪明顯跑輸行業。

失速的比亞迪:新能源王“褪色”?

誠然,2018年以來的車市寒冬給諸多車企帶來了一定壓力。但是,比亞迪的寒冬似乎更冷一些?對此,比亞迪表示,2019年利潤下滑主要系行業及政策變化及研發費用上升影響所致。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車市場快速發展,政府補貼無疑是重要因素;同時,這也成為很多車企的“利潤增長點”,比亞迪也不例外。2016年,比亞迪收到的補貼只有7.11億,佔淨利潤50.52億的14.07%;2017年,補貼金額增長至12.76億,佔淨利潤40.66億的31.38%;2018年,補貼金額再次增長至20.73億,佔淨利潤27.80億的74.57%。

以上數據可知,短短三年間,比亞迪的補貼金額翻了近兩倍,在淨利潤中的佔比也一路增長,幾乎成了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但是,隨著“後補貼時代”的到來,2019年的補貼金額驟然減少至14.83億,同比下滑28.46%,比亞迪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備受深圳當地政府採購支持,以及吃慣了補貼飯的比亞迪,似乎並沒有強烈的意願脫去政府補貼的“奶”,但又不得不面臨“後補貼時代”下的政府逐漸斷“奶”。

與此同時,比亞迪還將研發投入從2018年的49.89億提升至2019年的56.29億。研發增長6.4億、補貼減少5.9億,構成了公司2019年淨利潤下滑的“主力軍”。

面對行業逆境,比亞迪逆勢提升研發費用,表現出了足夠的魄力。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有點骨感……

汽車基本盤動搖

說起比亞迪,人皆曰“全球新能源汽車領軍者”,比亞迪也一直以此自居。但是,面對後來者,比亞迪逐漸失速。

2019年之前,比亞迪一直是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冠軍。但去年,特斯拉後來居上,一舉搶走了冠軍王座。2019年,比亞迪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為為22.95萬輛,同比下降7.39%。這個成績,比起特斯拉全球銷量36.78萬輛,同比增長50%的成績無疑遜色不少。

對於比亞迪來說,汽車業務是其“基本盤”,但現在這個基本盤卻出現了動搖。

2019年,公司汽車相關業務營收約632.66億,同比下滑16.76%;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營收約533.8億,同比增長26.4%;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收入約105.06億,同比增長17.38%。汽車相關業務成為唯一收入下滑的板塊,也是營收下降的主因。

失速的比亞迪:新能源王“褪色”?

去年是車企的寒冬,也是比亞迪的寒冬。寒冬之際,比亞迪選擇用“手機”取暖。去年,公司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營收佔比上升約9%,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比亞迪的壓力。不過,相較汽車業務21.88%的毛利率,手機業務毛利率只有9.35%。雖然其營收有所增長,但難以貢獻較多利潤,這也是其2019年淨利潤下滑的原因之一。

手機業務可以暫時取暖,但卻無法成為救命稻草。近3年來,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下滑,繼續挖掘的空間很有限。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全球手機出貨量也將明顯減少,手機業務並非長久之計。

對比亞迪來說,汽車相關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和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是公司的“三駕馬車”,其中汽車業務無疑是基本盤。但目前正值行業寒冬,手機業務難以貢獻較多利潤。至於電池業務,目前在營收中佔比不足10%,三駕馬車中電池最弱。

同時,今年的新冠疫情給所有車企出了一道難題。根據乘聯會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廣義乘用車的累計銷量為306.7萬輛,同比下滑40.8%。國內四大汽車品牌——吉利、比亞迪、長城、北汽新能源的下滑速度都超過40%,可謂“一損俱損”。

對於比亞迪來說,今年如何突破,無疑是對管理層的一大考驗。

新能源王冠褪色?

有人說,比亞迪的口罩業務增長迅猛,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商,能否成為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誠然,比亞迪的口罩生產線已經達到300條,日產量突破2000萬隻,公司陸續與日本簽訂3億隻、與美國加州簽訂了10億美元的合同。但是,口罩生意是特殊時期的產物,帶有很強的“時效性”,一旦疫情過去,口罩需求必然下滑。

同時,口罩生產技術含量較低,充分競爭下利潤率很有限,難以成為長期的支柱產業。比亞迪的底層基因是“科技”,口罩業務顯得格格不入。

口罩業務難當大任,比亞迪想繼續馳騁江湖,還要看“三駕馬車”,其中,最有想象力的非電池莫屬。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也是比亞迪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關鍵一環。前不久,比亞迪發佈“刀片電池”,一時間圈粉無數。後期來看,有望成為比亞迪的一張王牌。

失速的比亞迪:新能源王“褪色”?

不過,最有想象力的板塊,目前在營收佔比中卻不足10%,產能不到40GWh。對比行業龍頭,截至2019年底寧德時代已有產能近50GWh,今年更計劃將產能擴大至97GWh。一旦完成,比亞迪無疑將處於劣勢。

縱觀比亞迪的“三駕馬車”,汽車業務遭遇黑天鵝,手機業務空間有限,電池業務或將是今年發力的重點。比亞迪pk寧德時代,或將是今年科技圈的一大盛事。

更為重要的是,特斯拉2019年在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奪去比亞迪冠軍寶座之後,還將在中國市場對比亞迪形成直接衝擊。隨著特斯拉強勢進入中國,全面擁抱中國市場,上海超級工廠投產並提升產能,國產Model 3標準續航版將降價,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還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對於比亞迪而言,前有疫情,後有追兵;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雖然貴為國內車企龍頭,但今年註定舉步維艱。

不過,一季度營收雖然“撲街”,比亞迪卻對二季度信心滿滿。一季報中,公司也公佈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為16-18億,同比增長10%-24%;其中,Q2單季度歸母淨利潤為14.87-16.87億,同比增長111%-139%。

從公告來看,比亞迪管理層對二季度的復甦格外看好,公司表示,“隨著國內疫情消退,汽車行業穩步復甦。同時疊加2020年補貼政策落地和其它優惠政策的刺激,公司Q2銷量有望進一步好轉。”

一季度業績暴跌的情況下,比亞迪對二季度的展望卻如此高調。對比同行,上汽、廣汽、北汽藍谷等均未作類似表態,比亞迪的底氣從何而來?二季度能實現嗎,還是為了穩定投資者和合作夥伴信心的臨時之舉?

我們期望國產品牌比亞迪能再度崛起,但是從投資者的維度而言,我們更應該看到現實的殘酷——新能源王者的桂冠正在顯現“褪色”的信號。比亞迪的研發能力和造車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超越,才能抵禦國內外的全球化競爭。

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已於3月份在重慶下線,並將於今年6月率先裝載公司C級新車“漢”。刀片電池能否華麗綻放?新車“漢”的最終性能和銷量將最終給出答案。

失速的比亞迪——連續三個季度陷入主營業務虧損之下,正在遭遇疫情與汽車消費不佳的衝擊,在行業上又遭遇寧德時代與特斯拉各維度的夾擊,比亞迪能實現二季度的樂觀目標嗎?我們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