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基因決定的嗎,哪一個洗手間隔間更乾淨?

是基因決定的嗎,哪一個洗手間隔間更乾淨?

英國知名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在《金融時報》開設一檔專欄,專門回答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有一天讀者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出門在外的時候,我總面臨一項困難的選擇:在寫字樓或酒店的洗手間裡,到底該用哪間呢?我總是努力去猜想哪一間被使用得最少。我男朋友認為最後一間被用得最少,而我的看法卻正好相反。你會用哪一間呢?”

蒂姆對此的回答是:“你挑選廁所隔間的策略使我想起沃倫·巴菲特的一句話——‘分散投資對無知的投資人來說是一種保護’。你需要的只是一間乾淨的廁所,為何不多觀察一下,這樣做也不會要你的命吧。這就是我的做法。”

蒂姆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美國一個電視節目卻抱著求真的態度通過實驗來了解真相。節目組在加州海事學院的一間男洗手間的每個隔間,安裝了機械自動計數器,通過開關門記錄下每個隔間的人流量。

96個小時後,節目組對機械開關統計的數據進行整理。結果顯示:進入測試的第一個隔間使用次數23次,是4個隔間當中使用頻率最低,相對來說也是最乾淨的。其次是最後的也就是4號隔間,使用次數為24次。更多人選擇了位於中間位置的2號隔間和3號隔間,使用次數分別是38和34次。

無獨有偶,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心理學家尼古拉斯·克里斯騰菲爾德也做過類似調查,他通過跟蹤一個公共洗手間內4個廁所隔間中衛生紙的更換次數,發現中間兩個隔間內衛生紙的更換次數比靠邊兩間高出約50%。

那麼心理學教授為何要探索這個如廁問題?其中大有文章。

克里斯騰菲爾德緊接著對消費者如何從超市的貨架上選擇產品進行了調查,他來賣場觀察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發現當有四排非常接近的產品時,71%的消費者會選擇中間兩排貨架上的產品,這比通常預計的隨機概率高出了21%。

克里斯騰菲爾德說:“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人會遵循一種隱形規律進行選擇,即我們更可能選擇視野中心的選項。並且這條規律的適用人群非常廣泛。”

加州大學行為經濟學傢什洛莫·貝納茨說,這一視覺模式被稱為“中區偏見”,它從一開始就根植在我們的視覺系統中,並深深影響著所有和視覺緊密相關的行為。因此,中間區域是最有價值的地方,各個品牌總是不惜代價想要出現在中間的貨架上。同樣,在最為依賴視覺呈現的數字世界裡,中間區域更成為炙熱的爭奪焦點。

在意大利學者艾琳娜·魯茨卡賈領導的團隊進行的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邀請了41位加州理工學院的大學生,讓他們在屏幕上挑選自己喜歡的零食,比如樂事薯片和士力架。研究人員則通過眼動追蹤設備來監測他們的目光。

在屏幕上只有4種零食出現在一個2乘2的矩形中,受試者很可能看向左上角,然而隨著選項的增加,新的趨勢也開始浮現。如果受試者同時面對9個選項(3乘3的矩形),他們的目光99%一開始會落在中心區域,如果在16個選項的矩形中,他們的第一注視點97%會落在中間四格。第一注視點會對之後的選擇產生重要影響,以9個選項的情況為例,人們最終有60%的可能選擇正中間的那個,而不論它到底是哪種零食。

我們為何總是被中間的位置所吸引?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心理學教授彼得·艾頓提出了一種假說,他推測這一視覺偏見,根植於一種對於群體邊緣位置的古老的恐懼,因為這會讓我們更容易成為捕食者的獵物。比如羚羊群外圈的羚羊更有可能被獅子吃掉。因此,艾頓認為大腦天生就設定了儘可能避免各種邊緣,無論是廁所內的隔間還是屏幕邊緣位置的零食。

當我們不自覺地走向洗手間中間那個隔間時,也許是強大的基因替代了我們做出了這個選擇。(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