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金託什》:以愛之名的善良,終究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文 |七月仟情

《麥金託什》:以愛之名的善良,終究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這是個小個子男人,遠低於人的平均身高,但極為肥胖,有一張肉嘟嘟的大臉盤,臉上颳得乾乾淨淨,臉頰懸掛在兩塊巨大的垂肉之上,長著三層的寬闊下巴——總之,他的細小特徵都融化在一團團肥肉淨了。————毛姆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說起他,很多人記起了《月亮和六便士》、《面紗》。1954年,英國女王授予其“榮譽侍從”的稱號,成為了皇家文學會的會員。因酷愛旅遊而有過很多國家,如中國、印度、拉美等地,有著“世界旅行家”的稱號,他的小說也會以各國的風景人情為創作背景,拉進了與各國讀者的親近感,1965年12月16日於法國病逝。

《麥金託什》講述了寒酸的沃克因身體問題,被降職反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中的塔魯瓦島,一個被沃克統治的土著村落,因兩人的觀點差異,以沃克和土著居民之間的矛盾,最終在麥金託什暗中的推波助瀾和麥奴馬的主動出擊報復,沃克中槍死亡。

小說以麥金託什內心累計的矛盾為推進點,為讀者展現人性的多面性,引發對善惡的思考,而沃克就是死於強勢統治的“情感施暴者”。

《麥金託什》:以愛之名的善良,終究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01、沃克強勢統治的“情感施暴者”,使他走向毀滅之路。

沃克因身體問題而被降職到太平洋的塔魯瓦島,之所以來到這個島嶼,因為沃克在塔魯瓦島擔任二十年,成為了南太平洋家喻戶曉的人物。麥金託什是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期待著跟這個頗有名氣的人第一次見面,還故意在阿皮亞逗留了兩三週,才接受這個職位。

當麥金託什見到沃克時,心裡有著非常大的落差,甚至是有種不舒感,這和他印象中的形象可以說是天差地別了。

沃克是個小個子男人,極為肥胖,有著一張肉嘟嘟的大臉盤,雖然臉上颳得乾乾淨淨,但臉頰懸掛在兩塊巨大的垂肉之上,長著三層的寬闊下巴,細小特徵都融化在一團團肥肉中了,禿掉的腦袋後面殘留一塊新月形白髮。

毛姆通過這一位極為特殊的人物描寫,讓所謂的“名人”沃克有著糟糕形象,但是他卻有著做事不拘小格的性格,同時兩人相反性格與愛好也讓麥金託什心中記仇起來,成為加害麥金託什的理由,也為日後的恩怨埋下了伏筆,如文中寫道:

沃克因他從未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巴,所以在評論起他的助手時總是口無遮攔。麥金託什開始審視起這個人的真實面目來,在他粗魯的、好脾氣的外表下,他看到了讓人痛恨的粗俗和狡詐;另外他自視甚高,飛揚跋扈,不過奇怪的是,他的個性中帶著一種羞澀,讓他一點也不喜歡性情上不能相契的人。他會天真地根據別人說過的話來判斷他們。

事實上,沃克的這樣性格使他們倆不能做到親密無間,麥金託什脾氣好,熱心而體貼,原是政客的他在倫敦過著封閉的生活,要不是自身健康問題,也不會與沃克相遇。反觀沃克更像是個賭徒的人生,十五歲在海上運煤船上鏟了一年煤;後來在賽馬會上,借了二十五英鎊,贏了擁有一千英鎊的現金;十六歲買了船,航行九個月,最後把船賣掉了,獲利不菲;二十六歲時,他以種植園主的身份來到了薩摩亞群島,因對當地人已經有了一些影響力,德國人讓他做了行政官,在這個位子上一坐就是二十年。

這就是沃克的過去,一個有著賭徒氣質的人,這就註定和安穩生活之下的政客麥金託什格格不入,無形中讓增加矛盾與激烈化。

麥金託什看書籍,麥金託什覺得是垃圾;沃克看不起麥金託什工作井然有序,書桌整整齊齊;麥金託什不喝酒,經常被沃克拿來嘲笑。

毛姆在描述沃克和麥金託什的兩位小說人物形象時,運用“糟糕”和“優秀”的人設對比,以此進一步激進兩人的矛盾。上司沃克總讓下屬心中對他有著厭惡,包括沃克在內,每個人的厭惡感都是每個月都在增強。他的口無遮攔,總是揭人短、評論別人以及根據別人說過的話來判斷別人,看似糟糕透頂的人,一直惡化與別人的關係;而當男主人公麥金託什的到來,就有個對比性了,比起糟糕的島嶼管理者,他為人精細,優良品德,在眾人面前有著良好的口碑,甚至不少人認為他是下一任的最好人選。

兩人的兩極化印象,看似糟糕的沃克與優秀的麥金託什,讓島嶼上的人更覺得沃克是暴力的統治者,但不可否認他在島嶼的有很大的作為。沃克不設立監獄,無論犯下任何罪行,都是與政府機構之間通了幾次措辭強硬的公函,把當地人看作自己的孩子,但他的獨裁行為,更像是一個“情感施暴者”,對別人有著奇異的粗魯與柔情。

《麥金託什》:以愛之名的善良,終究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蘇珊·福沃德根據自己治療過程中遇到的案例,總結生活中常見的情感勒索者主要有4種: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引誘者。其中的“施暴者”指的是隻要不順從他們,就會很直接地袒露不滿。它又有“積極施暴者”與“消極施暴者”。

積極施暴者,即在表現自己的不滿的時候通常採用較直接的方式:發脾氣、說威脅的話語、怒髮衝冠。

消極施暴者,即在表現不滿的時候,用更消極的情緒表達方式:生悶氣、不說話、選擇沉默。

沃克的強勢統治下,是有著情感施暴者的行為傾向,毫無掩飾對視為孩子的土著居民表現出不滿,但又是含有善意。

毛姆塑造了沃克自以為是的性格,以為別人和他一樣不介意,尤其有意無意嘲弄麥金託什,導致麥金託什對沃克的恨意愈加高漲,最初的好奇與欣賞轉變了鄙夷和憎恨。但是沃克似乎全然不知,還是一如既往的做著粗魯的行為,但又如情感施暴者對著視為孩子的土著居民們。

當酋長的兒子麥奴馬在阿皮亞待了一年,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公共工程待遇非常高,通過長期鼓動,激起了土著人們心中對金錢的慾望。在要求從原來的二十英鎊要求加到一百英鎊時,又被沃克以往的粗暴的手段鎮壓,引爆麥金託什和麥奴馬內心的惡。最終在麥金託什暗中的推波助瀾,麥奴馬主動出擊的報復下,讓沃克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沃克強勢統治的“情感施暴者”,使他走向毀滅之路的真正原因是他低估了人的慾望,就算是土著人也是如此,也是種文明與原始的善惡碰撞。

《麥金託什》:以愛之名的善良,終究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02、文明與原始中的善惡碰撞。

毛姆以沃剋死亡的結局,寫明瞭所有事情的答案。原來沃克還是向著當地土著居民,死之前,託付了麥金託什擔任島嶼管理者,要對他們像孩子,但要記住的是要嚴格,要做到善良、公正,要修好路。

事實上,看似苛刻的沃克,從來沒在他們身上賺過錢,二十年都沒攢下一百英鎊,並且要求麥金託什向上級隱瞞他死亡的真相,因為九五年就發生意外,島嶼管理者白人被殺,結果調來了艦隊,毀壞了一些村莊,很多無辜的人被殺掉。

從沃克遺言可以看出,看似糊塗的他其實很精明的。沃克明白人性在文明與原始中有著巨大的差別:文明社會的複雜,讓他要麥金託什隱瞞死亡的事實,要不然當地土著人就會死傷無數;而原始的人們終究是如孩子般的純真,對他們好就行,但是要嚴格、公平,才不會造成失衡。

其實,要不是沃克忽視了最為通用的來自金錢慾望,也不會死於文明與原始中的善惡碰撞。

《麥金託什》:以愛之名的善良,終究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①、文明中的善,更多需要的是理性。

要不是麥金託什暗中的推波助瀾,或許麥奴馬報復沃克也不會成功的。在麥奴馬拿走他的左輪手槍,就用了四顆子彈槍殺沃克,然後就扔在了那堆雜亂的報紙中間,在被麥金託什看到後,迅速把四顆子彈塞進彈膛,把槍鎖進了抽屜,企圖銷燬證據。

事實上,麥金託什和當地土著首領接觸過,加上對沃克越發不滿,才把手槍“借給”了麥奴馬。因為他覺得沃克這次鎮壓修路加薪行為,完全是惡性專權的強勢統治。

麥金託什覺得他是披著善良的外衣去為民除害,直到後來沃克的臨終遺言,才猛然發現自己的情感壓過了理智,他的善良反而是種“惡”。

《阿爾克提斯》的作者歐里庇得斯說過:“感情壓倒理智,這就是人間產生罪惡的原因。”

人的大腦分為理智模塊與理智模塊,平常都是理智緊緊壓制著情緒,做出理性的行為。當不良情緒的疊加,理智已經是無法壓制,反過來是情緒控制理智,於是就有了衝動的行為。

實際證明,人的衝動都是情感壓倒理智,從而產生罪惡行為。就拿失手犯罪來說,在情緒強烈衝擊下,沒能經過大腦思考而做出失去理智行為。要是放到平常根本就不會做出來,人的衝動是情緒爆發的一瞬間,但來的快去的快,很快就會被理智反撲過來壓制,然後是後悔。

麥金託什的推波助瀾的“善良”,就是種失去理智行為。要是他存在一點點平常的理智,就能明白沃克極力阻止島嶼上的人們,修路加薪要求背後的用心良苦。這種政府加薪行為是種公然挑釁權威,那麼就是暴力鎮壓。從沃克要求麥金託什保密他的死亡,就能看出沃克害怕上級調來艦隊屠村,可見當時的政府並不像沃克保持柔和政策。

文明社會的善良,因人性的複雜,還是需要很大的理性,不然有時候我們的善良有可能成為惡。可惜麥金託什已被日積月累的矛盾帶來了強烈仇恨,平常的隱忍,加上沒能及時發洩和溝通,也就成為害死沃克的幫兇。

精明的沃克還是能看到對他開槍的那把左輪槍,也能猜到這把槍的主人。他深信善良樸實的當地人還是不能做出偷竊行為,那隻能說有人推波助瀾了,顯然沃克也有猜出幫兇就是麥金託什,但是沒點破。因為他覺得麥金託什有著優良品質,這個島嶼需要這樣的人,不然上級指定派來的人才是暴力鎮壓這些土著人的強勢統治,而不是沃克那種看似粗暴,實際都沒賺過土著人民一分錢。

在聽完沃克的用心良苦遺言後,麥金託什心中慚愧不已,他的善良助力成為了害死沃克的惡行,於是從鎖著的抽屜拿出了那把殺死沃克的左輪槍,走向海邊,自殺身亡。五六隻鯊魚在他倒下的地方爭搶著,濺起一片水花。

他們兩人的死亡,終究還是當地土著人裡的原始惡所帶來,因為沒能去指引他們更好的方向。

《麥金託什》:以愛之名的善良,終究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②、原始的惡,更多需要的是指引。

毛姆描述了沃克臨時之前的畫面,屋裡的靜寂被一陣長久的痰咳聲打破了,聲音如此的可怕和怪異,讓麥金託什差點驚懼得從椅子裡掉下來,然後沃克就死了。當地人聽到他掏心掏肺的遺言後,開始嚎啕大哭起來,他們捶打著胸口,淚水從臉頰上滾滾落下。

土著居民後悔並理解了沃克的用心良苦,他的粗暴,但始終還是對其公平、有原則性的,才真正明白這般粗暴是更好應付上級苛刻,爭取他們的自由性(不設立監獄、不抓土著人)。隨著沃克的死去,土著居民們面臨著真正被殘暴統治命運。紙包不住火的,政府早晚會知道的,就會調來了艦隊,毀壞了一些村莊,死傷無數。

面對這般暴政,麥金託什的性格是不能應對的,甚至是同流合汙,只有沃克賭徒氣質,敢作敢賭才行。造成這一切後果的原因,來源於土著居民們最原始的金錢慾望。

路易斯·塞爾努達在《奧克諾斯 》裡說過:“你的需要和你的慾望是兩樣矛盾的東西,卻被貧窮無解地捆綁。”

需要和慾望是個兩樣矛盾的東西,因為有著需求就產生慾望,才會有動力去追求。然而當需要越來越大時候,慾望就難以滿足,直到拖到深淵也是如此。

事實上,這是“貧窮”所捆綁。窮人最主要是金錢的貧窮會被慾望控制,因為他們缺錢;富人則是精神的貧窮被慾望所迷失自己,儘管他們不差錢。所以,精神上的貧窮與空虛才會造成不斷被慾望所控制,慾望總會是存在的。

麥奴馬在外面看到的修路薪資待遇,才會引發了土著居民們的金錢慾望,才會大規模的對抗沃克的強勢統治。一時的慾望讓他們迷失了自己,不曾想到沃克在任二十年的貢獻,給予足夠的自由、不設立監獄,也從不抓他們。事實上,沃克的管理方式有問題,但還是井井有條,經濟慢慢提高。

所以,土著居民只是有著原始的惡,並無太大的惡意,只是追求來自金錢的慾望。其實,他們也沒有錯,每個人都有會執著於金錢,但他們需要的是指引,去指引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處於原始社會的土著居民,就單純與簡單多了。只要適當去指引他們就好了,去引導正確的方向,就容易滿足了,這也很好解釋了沃克不用太多人還能管理二十年的原因,因為他知道土著居民如孩子般的純真,對他們好就行了,並沒有太多複雜的人性。

毛姆在《麥金託什》表達來自文明社會的善良需要理智,因為人性的複雜,也才讓無冤無仇的麥金託什助人殺了麥奴馬;原始社會的惡意只需引導,正確處理慾望就好了。

這種超越了善與惡的界線,才使沃克走向了毀滅,所以這種以愛之名的善良,終究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麥金託什》:以愛之名的善良,終究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03、以愛之名的善良,終究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麥金託什》是一部以男主人公為名字的小說,小說具有非常深刻的諷刺性,始終為子民著想的沃克竟然被他深愛的土著居民害死了,想想也是不可思議。

其實沃克的死亡,是無法避免的。因為他總是以以愛之名的善良,加上他的強勢統治、不拘小節的性格,所以無法得到別人的理解,同時也讓沃克與麥金託什、土著居民有著不能化解的矛盾。

他的善良總是沒錯的,只是沃克夾在文明社會無法理解的善良與原始社會需要指引的惡意,這兩者的中間導致了他的死亡。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善良並非是善良,惡意並非是惡意,它們更多是需要理智和指引。

所以,毛姆在《麥金託什》表達善良與惡意的思考:麥金託什、沃克、麥奴馬以及土著居民都是沒錯的,只是那些以愛之名的善良,終究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女星孫儷通過一檔節目認識因家境貧困面臨輟學的男孩向海清,善良的孫儷匿名資助他直到考上大學,這時男孩才知道資助自己的是當紅明星孫儷。

《麥金託什》:以愛之名的善良,終究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向海清入學後開始不思進取,把孫儷的善心當搖錢樹,不斷要錢,而且還嫌錢少了,竟然打電話對孫儷發難:“每月500塊,你也拿得出手?你家的寵物狗每月的花銷也不止500塊吧?”

為了讓他不被金錢所影響,孫儷停止了資助。心存惡意的向海清急眼杜撰了一封長信來曝光孫儷虛有的醜聞。如果不是知情人澄清真相,她不知要被網民罵多久。

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人除了懂得從邏輯上分清善與惡之外,還要有善與惡的感覺,這是一種本性上的感覺,它已經成為個人的良心和個人的觀點。”

那麼善與惡是什麼?當善良不被理智所引導,那就會變相成為惡,用錯了地方的善良是種傷害;我們看起來的惡意有時候也只是需要指引,讓善良不被泯滅。或許是這就是我們無法定義的善惡。

那以愛之名的善良,本身出發點是沒錯的,只是需要經得起人性的考驗,同樣也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實際上,《麥金託什》裡的人都沒有錯,每個人都有著合情合理的理由,沃克有著強烈的不滿、麥奴馬有著下不了臺的囧境以及土著居民只是為了改善自身的經濟情況。那麼,殺死沃克是必然的。或許,問題出發在沃克身上,他的善良總是以愛之名去縱容和包容土著居民們,卻忽略了人性對金錢的慾望,因為這是文明和原始通用的。

沃克的善良,終究沒能在現實中去消解惡念。因為不管是文明和原始社會還是會存在惡念,基於人性的複雜的。這時候,只能用善良更去包容、理智以及消除那些惡念。畢竟,善良不能消失,它是這個世界最美好的存在。

《麥金託什》:以愛之名的善良,終究要在現實中消解惡念


《麥金託什》是一部善惡界線思考的小說,沒人是錯的。每個人都有逼不得已的苦衷,包括沃克強勢統治的“情感施暴者”,只是為了對抗上級。但也是文明與原始中的善惡碰撞,使沃克走向毀滅之路。

或許我們在文明中存在對善良的誤解,有時候的善良會是傷害。我們也只有去堅持以愛之名的善良,嘗試在現實中去消解惡念,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善良。

《麥金託什》:善良的我們,需要更多的理智和指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