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郝海東曾炮轟米盧,為什麼米盧還招他入國足?

有不少回答,說這表明米盧“情商高,心胸寬廣,宰相肚裡能撐船”,也有說,這是因為“郝海東是國足第一前鋒,米盧離不開他”。

其實,從事後的發展看,這些大多是球迷自己的想象。

為什麼米盧還招郝海東入隊?很簡單,因為郝海東不是一個人。

當時對米盧的不滿情緒,是整個大連幫帶起來的,以郝海東挑頭,加上孫繼海、李明、張恩華等一批大連球員,米盧面對的,不僅僅是郝海東一個人,只是,郝海東是出頭的椽子。

這其中,既有因為雙方個性矛盾的不同,進而發展出對米盧個人的不滿,也有地方對足協安排不滿的因素在內。

往小裡說,這是郝海東與米盧的個人矛盾;往中裡說,這是國家隊大連籍球員集體對米盧的不滿,而往大里說,這是大連與足協矛盾衝突尖銳化的表露。

球迷很容易看到表面郝海東與米盧的戲劇化衝突,畢竟這消費了國內媒體的大量版面,而地方與足協宏觀上的矛盾,往往容易被忽略,而且,媒體是不能說,不敢說的。

中國足球一個怪圈是,所謂“職業化改革”之後,湧進了很多利益集團,這些集團大佬的政治地位和行政級別,往往比足協一把手還高,甚至頭銜都比足協主席多。比如足協主席與一干俱樂部老總開會,結果來的老總,個個比足協主席還高,你讓他們怎麼聽足協的?

大連當時是中國足壇的巨無霸,後來的“七君子事件”(七傢俱樂部大佬試圖踢開足協,另起爐灶搞聯盟,出現一個取代足協的權力集團),“XX系”,都有大連俱樂部帶頭的影子。

那麼,米盧需要郝海東,這位“國足第一前鋒”嗎?答案是否定的。

2000年甲A聯賽,大連與遼足賽後爆發嚴重衝突,大連主帥科薩諾維奇攻擊主裁判周偉新,沒有上場的郝海東進場圍攻主裁,雙雙遭足協重罰,科薩被停賽6場,郝海東停賽2場,同時取消入選2000亞洲盃國足名單的資格。

問答:郝海東曾炮轟米盧,為什麼米盧還招他入國足?

沒了郝海東,米盧是否玩不轉呢?沒有!那屆亞洲盃,公認國足踢得非常好,成績風貌俱佳,一路順風打進前四,半決賽對日本殺得天翻地覆,兩戰韓國也不落下風,這一切,都與郝海東毫無關係。

而2001年的世界盃預選賽,中國足協通過外交斡旋,爭取到了千古難遇的好籤,再不衝出去,機會一去不再來了!

但是,處於內耗中的國足,已經出了嚴重問題,客戰魚腩馬爾代夫,球員明顯在“倒米盧”,出工不出力,最後1比0小勝這支可能在亞洲足壇只能算九流的球隊。

這時足協一把手閻世鐸意識到,必須大局為重,一切向世界盃看,所以他發出中國足球史上最嚴厲的命令,誰敢在國家隊搗亂,“殺無赦,斬立決”!

問答:郝海東曾炮轟米盧,為什麼米盧還招他入國足?


這樣,終於把以郝海東為首的大連幫作亂,壓下去了。

而在接下來的十強賽上,國足團結一致,打出了有史以來罕見的高水平,一路順風,終於衝出去了!

問答:郝海東曾炮轟米盧,為什麼米盧還招他入國足?


而這次十強賽,中國隊發揮出色、堪稱定海神針的,是范志毅、李瑋峰、祁宏等人,范志毅最後獲得2001年亞洲足球先生,成為第一位獲得該榮譽的中國球員。

被米盧重召入隊的郝海東,表現如何呢?

首戰阿聯酋,國足主場3比0大勝,取得開門紅,郝海東進了......第三球。

倒數第二輪,主場對卡塔爾,此時國足已經出線,同樣3比0大勝,郝海東又進了......第三球。

換句話說,郝海東是有進球,但都是錦上添花型,就與2000亞洲盃一樣,有沒有他,真的沒什麼區別。

所以,米盧重召郝海東,與其說是他“離不開中國第一前鋒”,或者說“心胸寬廣,宰相肚裡能撐船”之外,不如說這也是他代表足協,平息與大連幫矛盾的一種手段。

問答:郝海東曾炮轟米盧,為什麼米盧還招他入國足?

問答:郝海東曾炮轟米盧,為什麼米盧還招他入國足?

問答:郝海東曾炮轟米盧,為什麼米盧還招他入國足?

那麼,米盧自己是不是真的“宰相肚裡能撐船”呢?

很抱歉,從事後的結果砍,米盧這個人,恰恰是極其記仇的,聞過則記,後會有期。

出線後,在定2002世界盃大名單時,米盧就利用個人權力,狠狠地報復了一把大連幫——郝海東他不敢動,就欺負老實人李明,把李明從世界盃大名單上劃掉!

這是一個“情商高,心胸寬廣”的人嗎?

至於那位取代了李明去了世界盃的球員,因為什麼原因進隊,就不多說了,你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