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女性在虛榮和愛的沉淪與墮落中,感受張愛玲的寫作風格。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香港,一個穿著校服的女中學生鼓起勇氣去求富裕的姑媽,希望她能資助自己繼續讀書。

這個叫葛薇龍的妙齡女子卻不知道,從她踏進這個豪華大宅子起,她的命運軌跡完全改變了方向。

姑媽供她吃,供她穿,領她出去應酬,在家宴客,讓她見各色各樣的有錢人,甚至請她的同學們來家裡玩,卻對侄女心儀的男同學竭盡挑逗,勾引之事。

直到有一天,她姑媽的老相好送一對金剛石手鐲給兩人,她本能的抗拒。至此,也明白了,姑媽之所以肯收留他,全因為她年輕單純,可以招徠,籠絡那些富人。

而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那些風月場上老手,是維持姑媽在社交界受歡迎,保證這個大宅子人氣興旺的所在,她不想穿梭在有錢的老男人群裡,她想要屬於年輕人的愛情。


從一個女性在虛榮和愛的沉淪與墮落中,感受張愛玲的寫作風格。

單純的葛薇龍,想用愛去感化一個浪蕩的花花公子--喬琪喬,想讓對方愛上她,為她停留。

當情場高手喬琪喬對葛薇龍說:“薇龍,我把這種話開誠佈公的向你說,因為你是個女孩子,你從來沒在我跟前耍過手段,薇龍,你太好了,你這樣為你姑媽利用著,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呢?你疲倦了,憔悴了的時候,你想她還會留下你嗎?”“薇龍,我不能答應你結婚,我也不能答應你愛,我只能答應你快樂。”

這個傻傻的女孩子竭盡全力想從戴著墨鏡的男人眼睛,尋到她渴望的愛。無奈從對方的墨鏡中,看到的只是自己縮小的,慘白的影子。既有寫實,還有象徵意味,已經告訴讀者了,她愛上了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

這原本是一場愛錯了人的盲目之愛,葛薇龍卻沉陷其中,不能自拔,明明前方很可能是萬丈深淵,可忍不住還要往下跳!大概首先感動的是她自己吧!

從一個女性在虛榮和愛的沉淪與墮落中,感受張愛玲的寫作風格。


剛和葛薇龍溫存完,給她歡愉與希望的喬琪喬,僅僅幾小時後,又勾搭上了姑媽家的的丫頭,還被樓上的葛薇龍看在眼裡。

羞辱,氣憤之下的葛薇龍,大病一場。照理說遇上渣男,上一次當,忍痛止損,另尋出路是比較積極光明的做法。

可葛薇龍卻毫不猶豫的踏上了墮落之路,跟喬琪喬結了婚,“從此以後,薇龍這個人就等於賣了給梁太太和喬琪喬,整天忙著,不是替喬琪喬弄錢,就是替梁太太弄人。”

青春雖美,韶華易逝,能想象到她的未來是“無邊的荒涼,無邊的恐怖。”

小說末尾,大年三十,在熱鬧的灣仔碼頭,一幫英國兵,把她當成風塵女子,調戲她,對她吹口哨。葛薇龍對比街上的風塵女子後,說:“我跟她們有什麼分別?她們是不得已的,我是自願的。”

喬琪喬面對黑暗之中哭泣的葛薇龍,瞬間有點良心發現,但僅僅是一剎那“花立時謝了,又是寒冷與黑暗……”一個吃軟飯的男人,卻被葛薇龍當成寶貝“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這種愛,大概也只能感動她自己吧,可惜,感動不了對方。

從一個女性在虛榮和愛的沉淪與墮落中,感受張愛玲的寫作風格。


我讀完後,心裡有說不出的悲涼。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唯真自愛者人愛之。一個沒有自我的女性,因為虛榮,抗拒不了誘惑,寧願匍匐在現實面前,寄生於腐朽的社會蛀蟲,也不願努力去獨立奮鬥。說穿了,怕苦,怕窮才是真,自欺欺人的苟且於世,過了初一,不管十五。是時代的原因,更是自己的性格導致!

第一爐香是張愛玲的第一部小說,奠定了張愛玲小說的基本風格。張愛玲在她的《自己的文章》中道:“只是我不把虛偽與真實寫成強烈的對比,卻是用參差的對照的手法,寫出現代人的虛偽之中有真實,浮華之中有素樸。”真實的人性,真實的生活,不正是如此嗎?

張愛玲喜歡用“參差對照”的寫法來寫小說,這是一種不強烈的對照,“如蔥綠配桃紅”,而不是蔥綠配大紅。她“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總是把人的幻想拖到殘酷的現實面前,活生生看著它被撕裂。

從一個女性在虛榮和愛的沉淪與墮落中,感受張愛玲的寫作風格。


回頭再看《第一爐香》這篇短篇小說,主人公葛薇龍原本是一個勤奮上進的好青年,因為想繼續上學,所以才去求姑媽救濟。後來,她在姑媽梁太太及周圍環境的裹挾下,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在害怕吃苦的心態下,一步步地走向墮落,實質是人性的墮落。

她以為姑媽會礙於親戚情面,不會做出格的事,會幫助她。到後來她也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知不覺中“上癮”似的她,已經離不開這種浮華生活與圈子了。

著名學者許子東,把張愛玲的《第一爐香》,比作是《日出》之前的墮落故事,確實挺有幾分道理。葛薇龍,因為虛榮和遇人不淑,就像是陳白露的早期階段,是在不知不覺中沉淪,不知不覺中走向了墮落!

如果她能活得如白先勇筆下的尹雪豔,讓眾多男人臣服於她的吳儂軟語,輕歌曼舞中,被她團團玩弄於股掌中,也讓人覺得不簡單,活得也算精彩。

可葛薇龍呢?她的付出與犧牲,是卑微的。她的姑媽,丈夫並不為之感動,反倒覺得一切都是她心甘情願,他們心安理得的享受這一切。讓人在嘆息唏噓之外,說不出的心痛與悲愴!

從一個女性在虛榮和愛的沉淪與墮落中,感受張愛玲的寫作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