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地理文化掌故:寧化水源通三江 衍播客家文化源

客家祖地地理文化掌故:寧化水源通三江 衍播客家文化源


客家祖地地理文化掌故:寧化水源通三江 衍播客家文化源

寧化全境四周高中間低,地勢總體傾向自西向東傾斜。由於武夷山南段蜿蜒縣境西部,山巒連綿起伏。雞公崠、木馬山、雪峰山、牙梳山、金華山等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峰,形成西部邊界高聳山帶,並且自北至南分出三條橫向支脈,把境內分隔成五個不同的地帶性地貌。山上森林茂盛,水源豐富,溪流縱橫交錯,絕大部分溪河發源於境內,合流或分流出境,分別注入閩江、韓江、贛江。故此歷來就有“寧化人只飲自家水”之說。

客家祖地地理文化掌故:寧化水源通三江 衍播客家文化源

閩江源

東入閩江。翠江是閩江干流沙溪支流九龍溪的上游,由東溪、西溪兩大水系組成。東溪是翠江第一大支流,發源於寧化北部與建寧縣交界處的九縣山麓,流經水茜、武昌、溪口,集寧化東部和北部地區之水,流至城關合水口與西溪匯合。此溪已被正式定為閩江源頭。西溪是翠江第二大支流,發源於方田鄉泗坑,流經方田、禾磼至石壁鎮境內,納入石壁溪、劉村溪,一路再納入寧化西部之水,至城關合水口與東溪匯合後稱翠江。境內河長75公里;流域面積佔全縣總面積近70%;總落差660米;徑流量16.2億立方米。此外,還有安遠溪、羅溪、治平溪等十四條溪河獨流出境,分別注入沙溪和富屯溪,最後注入閩江。

客家祖地地理文化掌故:寧化水源通三江 衍播客家文化源

因韓愈而得名的韓江

南流韓江。流入韓江水系的有下坪溪和葉公嶺溪。下坪溪發源於治平鄉賴家山,至沙羅排納入橋下溪入汀江,匯入廣東韓江,境內河長13.5公里,流域面積41.2平方公里,總落差801米。葉公嶺溪發源於治平鄉田畬村的楊梅嶺下,於葉公嶺出境。境內河長僅3.6公里,流域面積8.7平方公里。

客家祖地地理文化掌故:寧化水源通三江 衍播客家文化源

贛江朝霞

西流贛江。主要溪流有橫江溪和米子徑溪。橫江溪發源於治平鄉高峰村各溪裡,經橋下水庫至米子徑附近出境,屬贛江支流琴江上游,境內河長14.5公里,流域面積43.1平方公里。米子徑溪發源於淮土鄉五星村塘家山,自米子徑附近出境匯入橫江溪,匯流貢水,注入贛江。境內河長7.4公里,流域面積10.1平方公里。此外,準土、濟村還有四條小溪河獨流出境後匯入琴江。

橫江溪是寧化開發最早的水上通道,對寧化石壁祖地的經濟發展曾起巨大作用。早在隋大業之季(公元605-618年)黃連人巫羅俊率眾“開山伐木,泛筏於吳”,“三峰山背曰榨下,木商運木入石城境必由此”"。三峰山背的榨下,是橫江溪上游的一個村,歸淮土鄉所轄,距石壁20多華里,在隋大業開始的“泛筏於吳”,便是從這一帶將杉木拋入溪中,漂入琴江,扎木排經贛江,入長江,運至揚州一帶銷售。在唐、宋、元、明、清幾個朝代,淮土便是木商巨賈麇集的場所。民國十五年出版的《寧化縣誌》載有:“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四月,邑故多木賈,其上流準土徽商所窟,驕逸為土人側目。值淫雨河溢,商木蔽流而下,悉壞民居,並損橋樑。”“崇禎年間(1628-1644年),寧化木商謝祥昌,“盡廢餘產,變資為生,累致千金,貨巨木於揚州之瓜步,所運木筏首尾互銜,蔽江極望,每筏役丁壯三、四十人,合三百許眾,陰以兵法步勒之。以巨賈雄長江準間者十餘年。”(清)李世熊所撰《寧化縣誌》又說道:“吾土杉植最盛”,“此材為棟樑、棺槨、舟船百器之需,利用最博。先時徽賈買山,連伐數千為捆,運入瓜步,其價不資,近皆本邑木商自運,價大減於前,然寧土之食此利者多矣。"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橫江溪仍是寧化西南部水運木材進入贛江及長江流域的水上運輸線。橫江溪水上通道的開發利用,曾為寧化歷史上幾個時期經濟的繁榮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客家祖地地理文化掌故:寧化水源通三江 衍播客家文化源

秀美寧化山川河流

下坪溪在寧化境內通航里程雖不長,亦是寧化客家人進入汀江、南下韓江,播衍閩西南、粵東北,開闢廣大客家地區的主要水上通道。寧化南部的杉木、毛邊紙都是沿此水道源源不斷運往潮、汕地區,以至遠銷東南亞各國。

翠江水利資源豐富,自古就是寧化通往境外的主要水上幹道。早在唐初,翠江東、西兩條幹流沿岸居民就用船隻運輸柴片、陶器至城關銷售。橫鎖等地居民則用船運稻米航行於寧化、清流、永安之間。繼有木排、竹排筏經九龍溪、沙溪入閩江至福州。寧化盛產油杉,特別是杉榞條,聞名遐邇。據清乾隆《臺灣府志》卷11載:崇禎六年(1633年),遣戶科給事中杜三策、行人司司正楊侖冊封琉球,先期採木造舟大桅屢求未獲,嗣於寧化方得。這些長尾大杉就是通過閩江出海運達琉球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蘇區人民所需之食鹽、藥品,主要也是通過此道水運至寧化,在當時,水運成了蘇區人民反封鎖的主要交通線。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亦組織水上運輸,運送軍糧等戰備物資。直至新中國建立後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水上航運仍是寧化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

客家祖地地理文化掌故:寧化水源通三江 衍播客家文化源

宛如仙境的牙梳山

注:①(清)李世熊,《寧化縣誌・建色志),9頁。②《寧化縣誌・名宦志),民國十五年版。③《寧化縣誌・人物誌》,民國十五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