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所謂人生,步履不停,循環往復。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01 什麼時候老家成了想逃的地方

這是橫山良多結婚後第一次回老家,他不想回老家。

“電車往前一點,我的反悔就加深一點。已經是九月了,天還是那麼熱。想到從公交車站到老家門前的那段長長的上坡路,我就很心怯。在老家,不管多熱都不會隨便開空調。”

“汗流浹背對身體有益。”這是父親的哲學,父親是家裡絕對的權威,全家人都要按照他的健康法則,只這一條他都不想回老家。

他想逃離父母的束縛。

小時候,父親帶他們去西餐廳吃飯,父親不喜歡男生吃甜食,那天父親心情很好,讓他們喜歡吃什麼就點什麼,他點了巧克力聖代,父親開始煩躁,丟下他們走了。

母親趕緊拉著姐姐跟了出去,結果他連想吃的甜食也沒有吃到。

與父親的每次見面,父親都會問他:“工作如何?能餬口嗎?”,他總覺得父親在指責他的人生。他現在失業了,更不願意面對父親。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對於很多人來說,我們都想逃離父母的束縛,父母什麼時候變成了我們心煩的人?

父親的固執,母親的嘮叨,即使和父母在一起,我們也是低頭玩手機,對父母說的話總是不耐煩,要不就無言以對。

父母有著和自己不同的生活習慣,那些習慣現在的我們接受不了。

比如他們太節儉,總吃剩飯剩菜,說了也不聽勸;他們愛嘮叨,叮囑你吃好點,多穿點,注意休息,有時反反覆覆就說那幾句話;他們太固執,用壞的鍋捨不得仍,補補再用;天氣再熱也不會開空調.......

對於我們的原始家庭,對於老家,我們一直想逃離,不敢回去、不願回去,不想接受父母的管教,不想再變成“原來的自己”。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02子女是父母永遠的小孩

母親問良多:“你的牙齒還好嗎?”

有一次過年回家,良多半夜睡得正香,母親居然敲開他的嘴巴看看有沒有蛀牙。

後來母親住院,他去探望,母親在病中還擔心他的牙齒。

他們離開時,父母很是不捨地送他們去公交車站臺。母親又對他說:“要記得去看牙齒哦。”

從昨天起,這已經是她第二次對他說這話了。

母親板起臉說:“不要一直改天,改天。等到非拔不可再去看醫生就太遲了。”

良多一邊無心地敷衍著母親,一邊走上馬路張望公交車,心裡巴望著公交車快來。

母親還在嘮叨著:“週末什麼的要好好休息,你也不年輕了。”

“母親過世之後,我去看牙醫。牙醫說:“如果早一點來就好了。”我有些恍惚,以為是母親在跟我說。”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在父母眼裡,孩子多大都是小孩,關心他吃、關心他工作、關心他身體,即使什麼都不記得了,還會記得他們的孩子。

4月份,一位92歲的老人隻身到杭州看兒子,走丟了,除了兒子的姓名其他什麼都不記得了,他帶著香腸、土雞蛋、梅乾菜,全是兒子最愛吃的。即使什麼也忘記,唯獨忘不了兒子愛吃的。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一位92歲的母親,雨夜裡給沒人照顧的大兒子送飯。她忘記了兒子早已不在這裡工作,卻記得兒子總是一忙起來就忘記了吃飯。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一位母親在90歲時,還堅持耕種著家裡的兩畝地。每年收成後,她將省出來的稻米,一粒粒藏進大缸,92歲的去世,囤下了一千斤糧食給智障兒子。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無論孩子走到哪兒,無論子女多大,是父母心中永遠被保護,永遠被照顧的的寶。

母親記得我們每一次生日,記得我們愛吃什麼,記得我們喜歡什麼,在她心中我們永遠是個孩子。

無論自己走到哪裡,無論自己多大,都是他們的孩子,走不出他們的目光,走不出他們的牽掛。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03 我們給予他們的總是太少

良多從口袋裡掏出一疊錢遞給母親,想讓她隨便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

“哎喲,終於能從兒子手上拿零用錢用了。”她看起來非常高興,那也是她這一天笑得最為開心的一次。

從已經40歲的兒子手上,拿到那麼點小零用錢,母親就高興成這個樣子,這讓良多有些羞愧難當。第二天早上,母親還喜滋滋地打電話去跟他姐姐炫耀。

“而我也沒有料到,這是我第一次給母親零用錢,也是最後一次。”

後來母親用良多給她的零化錢買了一件淡紫色的、毫無品位的外套。

在身上比試著給他看:“這可是用你給我的錢買的哦。”

可是母親沒有穿過這件衣服,母親一直強調這件衣服要等到重要場合才穿。

可是她再也沒有機會穿上那件衣服了。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這像極了我的母親。

有一天週末給母親打電話。

她說:“你給我買的那件坎肩,很好看,老太太們來家串門,每個人都要試試,問從哪裡買的,我說女兒給買的,今年去女兒家了給你們帶奧!”

隔著電話,我都能感受到母親的自豪,還有她發自心底的快樂,可以想象出她向老夥伴們炫耀時驕傲的樣子。

我沒有印象,確實想不起來曾給母親買過這樣一件衣服。

母親說:“你不記得了?那個褐色的,上面有蘭花的。”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不知不覺,我眼睛溼潤了。

母親是那麼的容易滿足,給她買一件衣服,都會讓她高興,讓她自豪,讓她滿足。

可我欠母親的太多了,不但沒有陪在她身邊,還沒有給她買過多少東西,但我給她買的每件東西,都會令她高興,她會永遠記得。

而我總是忘記她的生日,忘記她說的話,忘記給她打電話……

父母那麼容易滿足,會記得子女的每一點好,即使買一件衣服,他們都很高興,都值得去炫耀,但比起他們對子女的付出來說那點根本微不足道,但他們會記一輩子。

在後面的日子裡能給他們的就給他們吧,多給他們買點東西,多給他們打電話,去記住他們的生日,有時間多回去看看,去補償所欠下的愛。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04人生總有那點來不及

父親和良多一起去海邊散步。

父親走了一段後,腳步開始慢下來,他滿頭大汗的,為了趕上淳史,簡直都在拼老命了。

但第二年,他的腿腳就不行了,別說爬樓梯,連走平地都會跌倒。

無法出門的父親更加蒼老了。一次洗澡後,他坐在那裡按摩自己的腿。良多看到他曾經全是肌肉的強壯小腿,已經像木棒一樣細小。

良多撇開視線,不忍再看父親老弱疲軟的樣子。

“直到父親去世,我也沒有機會和一起父親去看足球,也沒有讓母親坐上我的車去買東西。

當我能夠想到的時候,一切早已無法挽回。

父親去得很突然,也許是父親嫌棄我,連讓我看護他的機會都不肯給。”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什麼時候父母變老了?她們以前一直是我們的依靠。

什麼時候他們做飯已不如以前那樣利索,他們的為動作變遲鈍了,簡單的活也要擺弄半天。

他們的腿腳也沒有以前利索,走會兒路就會累,他們跟不上我們的步伐了。

總以為他們和以前一樣,幹活利索、身體健康,回家有準備好的飯菜等著我們。

但沒有發現他們炒的菜越來越軟,我們炒的菜他們已經吃不下幾口。

沒有發現一件事他們總是反反覆覆說,說過了又忘記了。

什麼時候他們的頭髮變白了,背變駝了......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永遠不要等,等到那一天,那個人已經不再了,再去後悔,不要把最疼我們的人弄丟了。

趁著一切都不晚,趁著一切還在,趁著他們健在,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能給予的就給予吧,能陪伴的就多陪伴吧,不要留遺憾。

▎05 我們都變成了父母的樣子

良多有了兩個孩子之後,不得不挑起父親的責任,去考了駕照,又買了車。但父母永遠不會回來了,不會再給他機會彌補了。

母親過世之後的忌日,良多一家四口一定會去母親的墓地。

在那裡,他會做母親曾做過的一切。他會對著墓碑,像是對著母親,一邊給墓碑上澆水,一邊溫柔地說:“天那麼熱,這樣你會涼爽些吧?”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或許在回程的路上,也會有一隻蝴蝶跟隨我們,我會指著那隻蝴蝶,對女兒說:‘聽說啊,只要紋白蝶活過冬天,第二年就會變成黃色的蝴蝶飛回來。’

而那時,我一定會想起母親,一定會覺得那隻蝴蝶就是母親的化身。”

當我有了自己的子女,我也會早起給她做早餐,把她送到公交站,看她上車;會在她寫作業時遞給她杯牛奶,為她錘錘肩膀。

就像母親當初,冬天的早晨天矇矇亮就打開灶火,只為我能吃上一口熱乎乎的粥;每天晚上都會給我端一杯熱水,為我鋪好被褥,燒好暖水袋。

我也會嘮叨女兒,學習不專心,房間也不收拾,像極了當年嘮叨自己的母親。

母親那時總嘮叨我,不會幹活,不會做飯,不會縫衣服,將來有孩子怎麼辦。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最終活成了你的樣子”

現在的我每天做著和她同樣的家務,打掃房間、洗衣做飯,天晴時曬曬被褥。

彷彿又想起了母親的樣子,冬天她喜歡把被褥曬在太陽下面,拍打著,每天晚上睡覺我總會聞到太陽的味道,是那樣的溫暖.......

似乎一切只是換了形式,換了對象,循環往復,生生不息而已。

我們曾經討厭父母,最終卻都變成了父母的樣子。這就是人生,讓人如此難以捉摸。

所謂人生,就是這樣步履不停,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愛會一代一代相傳.......

作者:尋闌,愛生活,愛文章,在這在繁雜的世界修得一顆簡單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