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只有農民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真正的力量源動力

縱觀中國歷史。無論古代史,還是近代史,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無論是文化上,還是社會發展進程與人口增長上都說明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農業的文明史。其參與主體就是廣大農民。例如古代中國律法在生產方面主要是針對農業方面的,如初唐的十稅一改為三十稅一。張居正的一條鞭法。還有清朝的初稅畝,攤丁入畝等都是。農民的地位相對較高。在文化上,強調耕讀傳家,把耕讀並列在一起。而且把耕放在讀前面,可見農業,農民的地位之高。大量的士大夫都是耕讀人家出身。再如人口增長的決定因素是農業的發展與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的增產上:如初唐時全國只有二,三千萬人口,隨著高產的小姜與水稻的大量種植成為主糧。到宋朝時全國人口已經過億了。又由於玉米與番薯等高產和耐旱糧食品種引進和廠泛種植。到清末民初時全國人口已有近四億了。可見中國古代的歷史就是一部農業史,參與主體就是廣大農民群體。近現代以來,由於農業的生產組織,生產結構,生產關係遭到破壞。加上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下降。以及外國列強的入侵和打壓,中國農業社會生態遭到嚴重破壞。農民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從此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農民的地位更無從談起。進入二十世紀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充分發動人民主要是農民群眾進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經過艱苦卓越的努力與奮鬥。前僕後継。取得了全國的勝利,建立了人民共和國。應該說在這創立人民共和國的鬥爭中參與主體是廣大農民。沒有廣大農民群體的積極參與並努力奮鬥。要取得勝利是不可想象的。建國後,土地改革,以及進行一系列重組,如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等形式。以及對主要農產品實行統購統銷。其參與主體還是廣大農民。併為國家整亇工業體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犧牲。這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說沒有廣大農民作出的犧牲,國家整亇工業體系的建立是不可能的。改革開放以來,也是從農村開始的,從大包乾,到家庭聯產責任制。從十年不變,到十五年不變,再到三十年不變,又再延長三十年不變。其參與主體還是廣大農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由於實行了家庭聯產責任制。解放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家庭工廠,鄉鎮企業因運而生,蓬勃發展。大量農民進入城市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或者成為低端工作崗位的承擔者。拿著較低的工資,為城市的建設,工業的發展,為中國成為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們的身份是農民工。又由於城鄉二元結構的原因。他們溶入城市非常不容易,甚至很難。但是綜觀中國歷史。以及中國農民在歷史的演進中歷史地位。歷史作用。特別是在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農產品的統購統銷中作出的犧牲。改革開放的先鋒作用,以及現在廣大的農民工對城市發展與工業發展的主要勞動力的作用。必須要得充分認可和尊重。我們的政策如果沒有與農民分亨,都是需要改進的。如果沒有充分考慮到農民的切身利益的制度都是不能可持續的。我們必須充分認識這一點一一農民,只有農民才是推動中國歷史前進真正的力量源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