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錘,一把刀,一個老人70餘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引言:石雕一直以來都屬於比較冷門的行業,從業人數相對來說較少,自黃石公傳雕刻天書至今,石雕行業傳承已2000多年,兩千多年的歷史軸線上,石雕匠人前赴後繼傳承石雕技藝,弘揚石雕文化,湧現了不少的有名的石雕藝人。

一柄錘,一把刀,一個老人70餘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近現代最有名的大理石雕刻藝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要屬盧進橋老先生,他也是目前中國石雕界唯一的一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雖然老先生已經故去,但是老先生的藝術成就名揚國內外,在雕刻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盧進橋藝術成就

盧進橋70餘年的雕刻藝術生涯,一生中都在探索創新,不止是石雕,在木雕、玉雕、牙雕等領域造詣也都很高,五件作品被國家定位國寶,收藏於中南海的紫光閣,4件作品被世界名牌產品系列叢書收錄,40件作品獲得國內外大獎,其作品暢銷50多個國家,《龍鳳》、《雄獅》、《嫦娥奔月》等被許多國外博物館收藏。

一柄錘,一把刀,一個老人70餘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參加很多國內外重大雕刻工程如:瀋陽故宮復修、日本巨型九龍壁建造、臺灣五百羅漢建造、日本五百羅漢建造、首鋼《乘風破浪》巨型浮雕、臺灣大型牌坊、泰國大中小型“笑魚”等。

1958年帶領曲陽石雕藝人修建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的石雕

1975年為唐縣軍城烈士陵園雕刻了白求恩漢白玉大理石全身像。

1976年帶領曲陽石雕藝人參加毛主席紀念堂漢白玉雕刻工程。

1977年他先後雕刻的《普賢坐白象》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獲全國第六屆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盃獎”。

一柄錘,一把刀,一個老人70餘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1979年出席全國第二屆工藝美術創作設計人員代表大會。同年當選為河北省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任縣科協副主席。

1980年創建全縣第一所民營雕刻廠——手工藝術雕刻廠

1983年帶領曲陽石雕藝人雕塑漢白玉《母子情》雕像,已成為天津的一大景觀。

1984年帶領全廠職工為人民大會堂雕刻了河北歷史名人浮雕

1986年與縣教委聯合創辦曲陽雕刻學校,任名譽校長。

1988年4月輕工部第三屆全國工藝美術藝人、專業技術人員代表大會上,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008年被國務院授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曲陽雕刻項目傳承人。

一柄錘,一把刀,一個老人70餘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戰亂時代的盧進橋

盧進橋是河北曲陽縣人,1924年出生,在哪個戰亂的年代,人民飽受戰爭與貧窮摧殘,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境貧寒的盧進橋,7歲便歲舅父學習雕刻,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7歲孩子,整天和石頭打交道,所受的苦難是難以想象的,上個世紀20年代的中國落後貧窮,沒有現在的現在雕刻機器,只有一些簡單的鋼製工具,鉗子、錘子等,從造模到最後打磨全部都是手工,雕刻的難度很大,所以雕刻工具尤為重要,不光會雕刻,還得會修理工具,“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是家裡的老大,要替父母把家裡撐起來,所有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外修路修橋,艱苦奮進,勞動爭第一減輕家裡的負擔。雖然他沒有上過學,但是記憶和悟性極高,平時善於觀察,善於學習,而且眼裡特別好,做雕刻有兩大特點,傳統雕刻製作,其一,不製圖、其二不塑稿,據老人家自己回憶說,這些稿件和模型都裝在自己的腦子裡面,雕刻的時候都是順手拈來,不用計算比例。

一柄錘,一把刀,一個老人70餘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文革時候的盧進橋

文革十年給中國的石雕行業造成巨大的損失,雕刻行業停滯,雕刻匠人大批量流失,盧進橋也沒有逃出文革的迫害。

文革期間被打成“牛鬼蛇神”被關在牛棚裡,沒有石頭可以雕刻,心裡有十分煩悶,便撿起一塊木頭,閒來雕刻了封神演義中的,文書坐青獅、普賢騎白象、觀音坐獨角獸,作品雕刻完成之後,就被工廠內部掌權人拿走,並揚言,你做這些東西,中國沒人要,只能賣給買過人!三件木雕作品在廣交會,被日本的一個藝術家相中,馬上就買了下來,日本藝術家如獲至寶,高興的不得了,後來將此作品在日本各地展出,三件作品三神各乘坐騎,兩肩批羅衣,,袒露中胸,衣折精細流動,衣裙曳地,衣袂飾帶行雲流水,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征服了日本的藝術界。

一柄錘,一把刀,一個老人70餘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獨創雕刻手法開創新流派

盧進橋將石、木、牙、玉四種雕刻技法融為一體,集四種技法之長獨創出剝荒、定型、雕琢、磨光、打亮相結合的鏤雕技法同時借鑑西洋石雕的造型雕刻技法,開創了曲陽石雕的西洋流派。

結語:盧進橋用了畢生的精力,把中國傳統石雕文化發揚到全世界,他是個匠人而且獨具匠心,用他的一生譜寫了石雕史上獨一無二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