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锤,一把刀,一个老人70余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引言:石雕一直以来都属于比较冷门的行业,从业人数相对来说较少,自黄石公传雕刻天书至今,石雕行业传承已2000多年,两千多年的历史轴线上,石雕匠人前赴后继传承石雕技艺,弘扬石雕文化,涌现了不少的有名的石雕艺人。

一柄锤,一把刀,一个老人70余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近现代最有名的大理石雕刻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要属卢进桥老先生,他也是目前中国石雕界唯一的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虽然老先生已经故去,但是老先生的艺术成就名扬国内外,在雕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卢进桥艺术成就

卢进桥70余年的雕刻艺术生涯,一生中都在探索创新,不止是石雕,在木雕、玉雕、牙雕等领域造诣也都很高,五件作品被国家定位国宝,收藏于中南海的紫光阁,4件作品被世界名牌产品系列丛书收录,40件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其作品畅销50多个国家,《龙凤》、《雄狮》、《嫦娥奔月》等被许多国外博物馆收藏。

一柄锤,一把刀,一个老人70余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加很多国内外重大雕刻工程如:沈阳故宫复修、日本巨型九龙壁建造、台湾五百罗汉建造、日本五百罗汉建造、首钢《乘风破浪》巨型浮雕、台湾大型牌坊、泰国大中小型“笑鱼”等。

1958年带领曲阳石雕艺人修建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的石雕

1975年为唐县军城烈士陵园雕刻了白求恩汉白玉大理石全身像。

1976年带领曲阳石雕艺人参加毛主席纪念堂汉白玉雕刻工程。

1977年他先后雕刻的《普贤坐白象》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全国第六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

一柄锤,一把刀,一个老人70余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979年出席全国第二届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同年当选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任县科协副主席。

1980年创建全县第一所民营雕刻厂——手工艺术雕刻厂

1983年带领曲阳石雕艺人雕塑汉白玉《母子情》雕像,已成为天津的一大景观。

1984年带领全厂职工为人民大会堂雕刻了河北历史名人浮雕

1986年与县教委联合创办曲阳雕刻学校,任名誉校长。

1988年4月轻工部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大会上,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8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雕刻项目传承人。

一柄锤,一把刀,一个老人70余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战乱时代的卢进桥

卢进桥是河北曲阳县人,1924年出生,在哪个战乱的年代,人民饱受战争与贫穷摧残,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境贫寒的卢进桥,7岁便岁舅父学习雕刻,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7岁孩子,整天和石头打交道,所受的苦难是难以想象的,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中国落后贫穷,没有现在的现在雕刻机器,只有一些简单的钢制工具,钳子、锤子等,从造模到最后打磨全部都是手工,雕刻的难度很大,所以雕刻工具尤为重要,不光会雕刻,还得会修理工具,“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是家里的老大,要替父母把家里撑起来,所有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外修路修桥,艰苦奋进,劳动争第一减轻家里的负担。虽然他没有上过学,但是记忆和悟性极高,平时善于观察,善于学习,而且眼里特别好,做雕刻有两大特点,传统雕刻制作,其一,不制图、其二不塑稿,据老人家自己回忆说,这些稿件和模型都装在自己的脑子里面,雕刻的时候都是顺手拈来,不用计算比例。

一柄锤,一把刀,一个老人70余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文革时候的卢进桥

文革十年给中国的石雕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失,雕刻行业停滞,雕刻匠人大批量流失,卢进桥也没有逃出文革的迫害。

文革期间被打成“牛鬼蛇神”被关在牛棚里,没有石头可以雕刻,心里有十分烦闷,便捡起一块木头,闲来雕刻了封神演义中的,文书坐青狮、普贤骑白象、观音坐独角兽,作品雕刻完成之后,就被工厂内部掌权人拿走,并扬言,你做这些东西,中国没人要,只能卖给买过人!三件木雕作品在广交会,被日本的一个艺术家相中,马上就买了下来,日本艺术家如获至宝,高兴的不得了,后来将此作品在日本各地展出,三件作品三神各乘坐骑,两肩批罗衣,,袒露中胸,衣折精细流动,衣裙曳地,衣袂饰带行云流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征服了日本的艺术界。

一柄锤,一把刀,一个老人70余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独创雕刻手法开创新流派

卢进桥将石、木、牙、玉四种雕刻技法融为一体,集四种技法之长独创出剥荒、定型、雕琢、磨光、打亮相结合的镂雕技法同时借鉴西洋石雕的造型雕刻技法,开创了曲阳石雕的西洋流派。

结语:卢进桥用了毕生的精力,把中国传统石雕文化发扬到全世界,他是个匠人而且独具匠心,用他的一生谱写了石雕史上独一无二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