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發展史:《全面戰爭》系列(4)

迷惘

我翻資料的時候發現《幕府2》的銷量是307萬(截止到13年),從這個數字上可以看出來這種新瓶裝舊酒的行為還是挺買賬的,於是CA就馬不停蹄的開始了下一部全戰的開發計劃,那就是《全戰》系列中很有特色的一作——《全面戰爭:羅馬2》。

DLC狂魔


遊戲發展史:《全面戰爭》系列(4)

當年看到《羅馬2》演示視頻的玩家一定是激動不已的,人物的建模更加精細,盔甲武器的表現都那麼細膩,攻城戰中的城市場景更加真實宏大,弓箭火焰效果更加逼真,結果......

遊戲發展史:《全面戰爭》系列(4)

這是宣傳圖


遊戲發展史:《全面戰爭》系列(4)

這是實際效果,相信我,我已經把畫質開滿了


遊戲發展史:《全面戰爭》系列(4)

這是草地的近景

遊戲發展史:《全面戰爭》系列(4)

這是遠景,光禿禿的。。。植被被大量閹割


《羅馬2》是CA第一次感受到吃癟的一作,因為遊戲發售時糟糕的遊戲質量導致這也是被退款最多的一作。《羅馬2》使用了全新的引擎,但可以確定的是CA並沒有完全摸透這個引擎,導致發售時優化問題十分嚴重,畫質不得不進行了兩大次閹割;某些細節上並沒有前作精細,比如材質紋理,有些細節還開了倒車,小兵打架又回到了幾年前《中世紀2》龜派氣功隔空打架的水平;戰略上自動尋路系統的問題又嚴重了起來,因為這次步兵下水是有運輸船不需要藉助軍艦,所以一旦行軍距離過遠,就會導致我的部隊和AI的部隊在水上打轉轉;如果說《幕府2》的AI還知道臉是什麼東西的話,那麼《羅馬2》裡的勢力兩極分化十分嚴重,要麼溫順的如狗一般,要麼就不知道臉是何物......發售策略上,恬不知恥的把勢力一個個進行拆分分別發售DLC,成為了又一個DLC狂魔。

正常來說CA的開發風格是非常穩健的 ,因為公司體量小,母公司世嘉的財政狀況也不好看,我個人認為CA的開發策略很保守,這也就是為什麼《全戰》系列的評分很平均的原因。但是《羅馬2》可以看出明顯的趕工跡象,是為什麼呢?因為,在《羅馬2》發售前,CA解散了昆士蘭分部,導致沒有足夠人手進行開發和優化,導致13年《羅馬2》發售的時候基本就是個半成品。


遊戲發展史:《全面戰爭》系列(4)

ca總部全體開發人員

我現在還是想不明白CA為毛要解散昆士蘭分部。

沒錢?CA沒窮成那樣。

昆士蘭沒作為是個雞肋分部?昆士蘭絕大部分人員可是開發《中世紀2》和《拿破崙》的主力啊。

世嘉決定的?CA的自主權還是很大的,幾乎相當於世嘉歐洲分部的級別,有與總部叫板的底氣。

反正我是沒想明白,在網上也查不到資料。

不過吧,CA還是知道“知恥而後勇”這幾個字是怎麼寫的。《羅馬2》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全戰》歷史上運營時間最長的一作,而且可以看的出來CA一直在對這部作品進行補救。靜心思考一下,本來《羅馬2》的底子非常不錯,對於遊戲系統有了比較大的創新。從這部開始內政的重要性大大提高,甚至有了隔壁Paradox的味兒——加入了很重要的行省系統、法令系統和衛生系統,之後還完善了家族系統,還有由此帶來的政治系統,幾個家族勾心鬥角的事件鏈還是很有趣的。而且內戰系統為遊戲到了大後期無腦平推的疲倦感增添了一絲挑戰感。CA在13年到19年一直保留著《羅馬2》小組對遊戲內容一直更新,光內戰系統我記得就重做了三次,然後還增添了很多有趣的DLC(雖然還是要錢),起碼《漢尼拔》和《帝國分裂》我的感觀還是不錯的。

但是吧,有些玩家還是不滿意——內政再怎麼豐富,也肯定無法做到隔壁P社的深度,很容易就可以通過一些簡單套路來破解;有些玩家對內政反感,創意工坊有一大堆簡化內政的mod;抗線部隊攻擊慾望過低,如果不找到突破口的話,重步兵對重步兵的戰鬥能磨一個小時;步兵遠程單位基本是空氣,但攻城器械這種遠程單位還太強;對mod的支持度變小,尤其是無法做到對大地圖的修改,這為mod製作增添了很多限制(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因為羅馬二的尋路系統和ai邏輯很依賴於地圖,如果地圖固定的話通過優化可以避免大部分蠢笨的ai行為)......

總之,無論如何,《羅馬2》絕對是系列的一個分水嶺,貶義上的。從這作開始,《全戰》系列不在像之前一樣總能帶給玩家驚喜,在砍掉一個分部,損失大量員工之後,《全戰》系列走上了新作迭出,DLC氾濫,逐漸淪為“年貨戰爭”的地步。

現實主義歷史向《全戰》的最高成就——《全面戰爭:阿提拉》

我認為《阿提拉》是歷史向《全戰》的最高傑作,雖然西羅雙極難戰役我到現在還是沒打過去。


遊戲發展史:《全面戰爭》系列(4)

2015年發售的《阿提拉》的故事背景在羅馬分裂的時期,東西兩大帝國該如何面對如洪水一般的蠻族的入侵和東方天空那一片不詳的烏雲。遊戲本身的素質是沒有問題的,CA經過《羅馬2》的錘鍊,對遊戲引擎的運用更加熟練,優化之後,《阿提拉》的引擎利用率相比《羅馬2》堪稱天壤之別,畫面細節也完勝後者,冷兵器戰場的真實還原度達到了新高度。在內政方面,CA找回了廣受玩家好評的家族樹系統,糧食衛生系統的改良也恰到好處。

遊戲發展史:《全面戰爭》系列(4)

這是最高畫質實拍,比前作養眼多了

《阿提拉》中的獨特末世風格營造得很到位,兩大羅馬周邊都是虎視眈眈的潛在敵人,周圍一圈都是“野心勃勃”和“反覆無常”特性的勢力,外交稍有不慎就是齊宣王的局面,這對玩家們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但,種種改良卻沒能挽回《阿提拉》銷量、評價雙輸的局面。Steam Spy上的銷量數據顯示,《阿提拉》總銷量還不及《羅馬2》的一半,只有112萬左右。究其原因,《阿提拉》黑暗末世風格的背景是銷量下滑主要原因,玩家並不喜歡這樣燒殺擄掠的遊戲方式。而且,在以往的系列裡,也出現過遊牧民族,不過都是以資料片和DLC形式對原作進行補完。例如《幕府》的資料片《蒙古入侵》、《中世紀》的資料片《維京入侵》、《羅馬》的資料片《蠻族入侵》等。這一次,阿提拉獨挑大樑,原本《羅馬2》中的派系和戰役都已經作為DLC賣了,孰料非常適合作為資料片的阿提拉背景又作為單獨遊戲賣,玩家們鬧意見也是非常正常的事。

《阿提拉》成了系列的滑鐵盧,也讓CA對於系列未來的發展產生了疑慮。系列就要陷入創意枯竭、做啥也不是的怪圈,CA該如何擺脫這個怪圈呢?

新生

從現在來看,CA做出了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也成功續了命,創造了新的輝煌,下期就要好好講講救命與突破神作——《戰錘1/2:全面戰爭》

我是御伽眾,一個窮學生,今年20週歲,最大是願望就是隨隨便便做一個播客,快快樂樂做一個學生,端端正正做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