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情緒管理,嘗試這種“先跟後帶法”,先跟隨再引導


做好情緒管理,嘗試這種“先跟後帶法”,先跟隨再引導

當人處於激動狀態時,生理喚起表現是特別明顯的:火爆的脾氣,高昂的聲調,強忍住的不失控行為。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與其對抗,如同火上澆油,極易引起激烈衝突。

一個人在憤怒的時候的智商是零,如果我們與其對抗,那麼我們的智商也被拉低到了零。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採取“先跟後帶”方法來處理情緒,比較符合人性,效果較好,即先認同對方的感受,待對方情緒平穩之後,再適當地予以啟發,讓對方感悟,這也是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方式。

好比開車拐彎,要先沿著原有方向直行一段距離,才可以轉向。

做好情緒管理,嘗試這種“先跟後帶法”,先跟隨再引導


處理孩子情緒示範

孩子剛上高一時候,有段時間回來抱怨班裡的某女生特別不好,問有何事例呢。說比如輪到小組做值日,這個女生就藉口父母來接她,中間先走了,平時在班裡憑藉和同學關係不錯,會有意無意的忽視自己,這讓自己感到很不爽,詢問這種情況如何辦?

首先,肯定了孩子這種感受是正常的,因為看法是屬於自己主觀的。隨後進一步幫助分析,討厭一位異性同學,可能是希望對方喜歡自己,但是卻不能被自己所吸引,所謂關注的越多,引起的壓力也越大。

進一步引申青春期的到來,對於異性的好感是自然而然的,這個需要坦誠承認,也不需要大驚小怪,重要的是如何調整自己的注意力。

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談話,據孩子說很有收穫。

做好情緒管理,嘗試這種“先跟後帶法”,先跟隨再引導

處理情緒時先認同再引導

母親幾年前突然腦溢血的緣故,左側身體行動不太方便,現在有時候情緒糟糕,偶爾忍不住抱怨老天不公平,自己過去辛辛苦苦,能幹能拼命,如同男勞力拼命幹活,很少生病,常常做好事,沒想到年紀大了,竟然會如此。

有時候大家開導母親,安慰說能夠恢復到這樣,自己生活自理,還能自己做飯,非常好了。母親會說,毛病不在你們身上,你們哪裡知道難受。

這時候便和母親說話,承認身體挺難受,老天不公平,接受糟糕情緒。之後再追問,過去那麼困難的情況下,究竟是怎麼過來的呢。這樣慢慢的聊起來,母親的情緒也就平和了很多。

自己在家裡乾的家務活很少,老婆偶爾難免抱怨,這個時候我就會當兒子的面,自嘲說“你老媽怎麼找了這樣一個懶惰的傢伙,真的是不可救藥。”兒子開玩笑回應,“你這樣的都能找到老婆,我對我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心理學認為,所謂情緒就是對外界環境與主觀需要之間關係的反映,一旦有了情緒,說明主觀需要的缺乏。這時候,最需要的是被理解,被接納,被認可,被承認。先跟後帶,就是跟隨的基礎上,再考慮引導啟發轉變。

做好情緒管理,嘗試這種“先跟後帶法”,先跟隨再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