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杜月笙(1888年--1951年),男,原名杜月生,後由章太炎建議,改名鏞,號月笙,江蘇川沙人(今上海浦東新區),是近代上海青幫中的一員。

1902年,杜月笙進入時為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負責經營法租界的賭場"公興俱樂部"。

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

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

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於香港病逝,終年63歲。

人物關係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妻子 沈月英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妻子 孟小冬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妻子 姚玉蘭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女兒 杜美如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兒子 杜維屏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兒子 杜維善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女兒 杜美霞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 杜月笙
  • 外文名稱
  • Du Yuesheng
  • 別名
  • 杜鏞
  • 國籍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 中國

  • 民族
  • 漢族
  • 出生地
  • 江蘇川沙(今上海浦東新區)
  • 出生日期
  • 1888年
  • 逝世日期
  • 1951年
  • 職業
  • 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
  • 幫派
  • 青幫
  • 原名
  • 杜月生

杜月笙(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杜月笙

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上最富有傳奇性的一個人物,有“三百年幫會第一人”、“上帝”之稱。他從一個小癟三混進老上海灘場,成為上海最大的黑幫大佬;他出身低微卻又成為涉足娛樂、文化、教育、金融、新聞各業的財富大亨,他是上海灘黑社會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有著傳奇人生。

他的一生充滿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他所建立的龐大黑幫王國和在中國現代史上刻下的獨特印記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杜月笙

​1911年,杜月笙加入八股黨販毒,得到上海[1]法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華探長頭目、黑社會青幫老大黃金榮賞識。1925年與另兩位青幫名人黃金榮、張嘯林開設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毒品交易,杜與黃張三人並稱上海灘三大亨。同年任上海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兼法租界納稅華人會監察。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4月1日晚,他誘殺了上海共黨工人帶頭人汪壽華,使得次日共產黨工人武裝被迅速鎮壓,即清黨,共產黨方面稱為“四·一事亦參與協助周邊維安工作。

1929年開設中匯銀行。1930年任法租界公董局華董,得較高社會地位。1933年成立自己的幫會組織“恆社”。1934年起先後任上海市地方協會會長、中十字副會長、中國通商銀行董長等職。

談及對杜月笙[4]的評價,中國民國史研究室主任汪朝光說:“杜月笙是個複雜的歷史人物,他起家於幫會,有‘黑’或‘邪’的一面,但他又支持過抗日,也就有了‘白’或‘正’的一面。而歷史評價應該實事求是,該否定就否定,該肯定就肯定。對杜月笙來說,雖有‘正’的一面,但總體而言,‘邪’的一面更突出,不是個值得特別肯定的人物。”

少年時期

杜月笙於清光緒十四年農曆七月十五日(1888年8月22日)盂蘭盆節出生於江蘇省川沙廳(現為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鎮附近,母、父在他四歲以前相繼去世,由其繼母和舅父養育。十四歲即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不久被開除,轉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

摺疊

黑幫生涯

1911年,杜月笙加入八股黨販毒,得到上海法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華探長頭目、黑社會青幫老大黃金榮賞識。1925年與另兩位青幫名人黃金榮、張嘯林開設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毒品交易,杜與黃張三人並稱上海灘三大亨。同年任上海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兼法租界納稅華人會監察。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4月11日晚,他誘殺了上海共產黨工人帶頭人汪壽華,使得次日共產黨工人武裝被迅速鎮壓,即清黨,共產黨方面稱為“四·一二事件”。亦擔任過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同年底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結婚,杜月笙亦參與協助周邊維安工作。

1929年開設中匯銀行。1930年任法租界公董局華董,取得較高社會地位。1933年成立自己的幫會組織“恆社”。1934年起先後任上海市地方協會會長、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中國通商銀行董事長等職。

1934年國民政府推行新生活運動,杜月笙亦帶頭響應,本身也戒掉長期的鴉片煙癮。

積極抗日

1937年抗戰爆發,杜月笙積極抗日。淞滬會戰期間,動員恆社門生組織別動隊協助國軍作戰,並暗中幫助軍統網羅人員、收集情報,並協助戴笠建立“人民行動委員會”,策劃多次暗殺漢奸活動,包括與日本合作擬出任偽浙江省長的張嘯林和偽上海市長傅筱庵,策反王克敏離間汪陣營。上海陷後,杜月笙前往香港,以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身份,將紅十字會組織設於香港柯士甸道的自宅中,在香港通過捐款、運送物資等各種方式支援抗戰。香港被日本佔領後,前往大後方重慶居留,設立中華實業信託公司,自任董事長。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曾被選為上海市參議會議長,但還沒有上任即辭職。

遠赴香港

1949年4月,杜月笙赴香港。擔任過新界青山酒店董事、中國航聯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董事長。1950年與京劇名角孟小冬在香港結婚。

人物逝世

1951年夏,杜月笙病入膏肓。處置遺產時,身邊僅有11萬美元。遺產分配大致如下:每個太太拿1萬美元,兒子拿1萬美元,沒出嫁的女兒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在此前,杜月笙銷燬了別人寫給他的所有借據。他對子女說:“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

1951年8月16日下午,62歲的杜月笙嚥下了最後一口氣。杜美如回憶說:“父親迴光返照時,對身邊人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我沒有希望了,可你們大家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享年62歲。

杜月笙過世後,於1952年10月下葬於臺北縣汐止鎮(今新北市汐止區)大尖山下。墓地坐東南朝西北面向上海,位於今天秀峰國小後方,墓園上有蔣介石題字“義節聿昭”,墓園本有牌坊,上有張群題字“譽聞永彰”,後在秀峰國小建校時將牌坊拆除,而題字則鑲嵌到墓園。杜月笙墓旁有其夫人姚谷香墓為伴。

杜家後代的共同之處是都不走黑道,並且都受到良好教育,多數定居海外。

五位太太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月笙曾先後與五位女性結過婚,分別為元配沈月英、二房陳幗英、三房孫佩豪、四房姚玉蘭(姚谷香)、五房孟小冬[2]等人。

大太太沈月英

大太太名沈月英,蘇州人,沒有生育。她領養一個兒子,名杜維潘,雖是養子,但此子進門後,杜月笙事事順利,所以愛得勝過己出。後大太太因與表哥通姦被杜幽禁十年。

二太太陳幗英

二太太陳幗英,上海人,原是舞女,後跳舞結識杜並嫁給杜。共生育三個兒子,即維桓、維翰、維寧。

三太太孫佩豪

三太太孫佩豪,蘇州人,筱桂蓀外甥女,十六歲嫁給杜。生育兩個兒子,即維屏、維親。

四太太姚玉蘭

四太太姚玉蘭,北京人,著名京劇演員,父親為著名京劇丑角“七盞燈”,姚玉蘭與母親小蘭英、妹妹姚玉英在上海演出時被杜看中、姐妹同一晚被杜強佔,一個星期後姚玉英病死、姚玉蘭生育二子和二女、即維善、維嵩和美如、美霞。

五太太孟小冬

五太太孟小冬,北京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姚玉蘭師姐,先前曾經與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一段愛情為世人讚歎。後隨杜月笙在1949年逃往香港後,與其結婚。

杜月笙對孟小冬的情分早在1925年就開始了。1929年他雖然娶了名鬚生姚玉蘭,但對孟小冬依舊念念不忘,希圖找機會接近她。

1936年孟小冬應杜月笙的邀請為黃金大戲院揭幕剪綵,其後在此演出20餘日。因為孟小冬是杜之四夫人姚玉蘭膩友,演出期間理所當然地住在姚玉蘭處--18層公寓(今錦江飯店)。這樣孟杜的接觸就頻繁起來了。

抗日戰爭中,杜月笙移居香港。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由於杜月笙對孟小冬念念不忘,自然對孟小冬的情況就分外留心。在日寇鐵蹄蹂躪下的北平,孟小冬憑著堅韌的意志,非凡的才氣和對藝術執著的追求,終於執餘派之牛耳。杜月笙對其欽佩愛慕之餘,尤憐惜其箇中的甘苦。因而1946年,已返回滬上的杜月笙,又讓總賬房黃國棟寫信給孟,催其南下。孟小冬由於想念膩友,也就不再推託。姚玉蘭的噓寒問暖,杜月笙不露聲色的敬重體恤,使她感到數年來未曾有的溫暖,她那孤苦無依的心靈又找到了依託。孟小冬感於杜月笙數年來的情深意重,加上姚玉蘭的一再撮合,此次赴滬不久,終於以身相許,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隨杜一家遷居香港。

此時的杜月笙已非盛年,而是年逾花甲一病翁,孟自入杜門後,就自然地挑起了侍奉杜月笙的擔子。而侍疾也似乎成了她不可卸掉的責任,因為她的相伴已經成了病入膏肓的杜月笙不可缺少的安慰。

自入杜公館以來,孟小冬一直沉默寡言,對一切看不慣、聽不得、受不了的事情都漠然置之。但1950年的某一天,傲岸的她卻迫不得已,淡淡地說了句至關重要的話。那天,杜月笙當著家人的面,掐指計算遷法需要多少張護照。當他算好了需要27張時,孟小冬淡然的聲音突然飄了過來:“我跟著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一語道破實情。杜月笙一愣,當即宣佈儘快與孟小冬成婚。那一晚,杜月笙下了他那幾乎離不開的病榻,由人攙扶著,充當新郎;孟小冬的臉上也現出了笑容。畢竟他們有了女兒杜美娟,杜月笙有責任承擔起了孟小冬的義務,給她一個名分。一生傲岸的孟小冬,最終也只能屈從於命運的擺佈了。

十一個子女

杜共有八子三女,八子為維屏、維善、維藩、維翰、維垣、維寧、維新、維嵩,三女為美如、美霞、美娟。根據雲海在香港商業電臺《摩星嶺4號》中引述,杜美如在六十年代跟隨丈夫在約旦定居,並經營餐館至今。

中行事件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杜月笙去了香港,租住在堅尼地臺18號底層,國共雙方開始爭取杜月笙。中共安排喬冠華、潘漢年一直與杜月笙保持聯繫,並派金山、章士釗等人赴港,勸說他返回上海。杜月笙的一個兒子,也留在上海做聯絡員,時常往返滬港兩地,傳遞信息。對於共產黨的邀請,杜月笙表示,因身體欠佳暫不能回大陸,但是當遵照潘漢年“儘可能範圍內多為人民服務”的指示精神辦事。國民黨也不斷派人赴港,拉攏杜月笙去臺,均被杜月笙婉言拒絕,國民黨讓杜月笙在港為臺灣方面做事也遭杜月笙婉拒。

1950年清明過後,北京中國銀行準備在京召開董事會議。杜月笙、陳光甫和在香港的其他幾個金融界鉅子,如張公權、宋漢章、李銘等,原都是中國銀行的商股董事,此番中國銀行改組,銀行家們拿不定主意,問計於杜月笙。杜月笙說:“大家都是老朋友了,要採取一致立場。目前縱不可能去北京,但我們可出具委託書,委派代表去北京參加會議。”杜月笙這一兩全其美的妙計,確有高人一籌之處,為今後的進退,留下了很大的餘地。這個建議被一致通過。平地起風波,已經定了的派代表赴北京參加中行開會之事,因錢新之的出現,又差點翻船,全靠杜月笙竭力擺平。

1950年春,杜月笙的身體略有好轉,甚至還扔掉了輪椅、柺杖和氧氣瓶。一次,杜月笙路過錢新之家門口,登門拜訪了他,並共進午餐,使這位老友不勝詫異。聽說杜月笙他們在商議赴京開會之事,便亦趕來加入,但一問明情況,竟又猶豫起來,不肯籤委託書。錢新之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他說:“這一簽字,我算是完了,只好在家種花,陪杜先生聊天了。”杜月笙為了諸老的安全,此事暫時保密。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過了不幾天,這個消息已傳得紛紛揚揚。消息傳出後,震驚中外,後來史稱“中行事件”。特別是臺灣方面如遭雷擊,對杜月笙極為不滿,蔣介石更是震怒,將在臺灣的杜之老友,如張群、王寵惠、嚴家淦、洪蘭友等人,召到草山別墅大加訓斥,罵得狗血噴頭。後來杜月笙病逝香港,蔣介石遲遲不做表態,也與此事有關。

與蔣交惡

1945年抗戰後,杜月笙自以為勞苦功高,想趁蔣介石論功行賞的機會,撈個有影響的職位過過官癮,他把目光定格在上海市市長,起碼當個副市長。

1945年8月底,杜月笙回到上海。蔣介石已任命錢大鈞為上海市市長、吳紹澍為副市長,負責接收上海全權。令杜月笙沮喪的事還在後頭:火車快到上海時,門徒上車報告,市政府已通知取消原定的歡迎儀式,連本已搭起的牌樓也已拆除,北火車站還貼出了“杜月笙是黑勢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標語。杜月笙聞訊氣上加氣,為避免難堪,臨時改在上海西站下車。靠站時,竟沒有一個要員迎接。

1946年夏,蔣介石為體現“民主政治”,下令“民選”上海市參議會議員。杜月笙信以為真,有意競選議長席位,哪知就在勝券在握時,傳來蔣介石的口信:議長一席,希望由潘公展擔任。潘公展是CC系骨幹,蔣介石的親信。杜月笙自知胳膊擰不過大腿,在選舉結果杜月笙當選議長後,杜月笙馬上宣讀了一份辭職呈文。於是第二次投票,選出潘公展為議長。

1949年3月下旬,杜月笙一回到上海,就被蔣介石請去南京。蔣介石曾聽說,中共方面委託黃炎培等,勸杜月笙留在上海。對於去留與去向,杜月笙早有盤算權衡。雖然中共方面通過黃炎培等勸他留下,但他自己判斷反共20餘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就殺了包括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在內的眾多共產黨人,可謂血債累累,所以不敢不走。後來杜月笙選擇了去號稱自由港的香港。

經典語錄

1、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3]

2、 吃是實功,賭是對沖,嫖是落空。

3、花一文錢要收到十文錢的效果,這才是花錢能手。

4、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兩面光。

5、英雄不怕出身低,關鍵要有一個好腦子。

6、做人有三碗麵最難吃:人面 場面 情面。

7、對人必須誠懇,即使有人欺瞞我於一時,我總能以誠字來感動他,使他心悅誠服。我的處世之道,盡在一個誠字,你們舉一反三,方始可以談交友。

8、杜先生還曾經對一個有文化的朋友說過:你原來是一條鯉魚,修行了500年跳了龍門變成龍了,而我呢原來是條泥鰍,先修煉了1000年變成了鯉魚 ;然後再修煉500年才跳了龍門,倘若我們倆一起失敗那你還是一條鯉魚而我可就變成泥鰍拉 你說我做事情怎麼能不謹慎呢?

9、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 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10、杯中酒常滿,桌上無虛席。

11、政府當你是尿壺(戇大)。

12、“我是一箇中國老百姓,礙於國家民族主義,未敢從命”。——日本人想控制上海,想盡一切辦 法、千方百計對杜月笙進行拉攏,杜月笙如是說。

13、 淪陷時上海無正義,勝利後上海無公道。——杜抨擊當時的國民政府。

14、“只要事體對雙方有利,隨時隨地彼此密切合作,應該沒有啥問題個”。

——1945年,抗日戰爭進入了最後時刻。在美國國防部任職的羅斯福來華,策劃美軍在西太平洋的行動,專門去拜訪了杜月笙,請求他對美國的情報工作給予幫助。杜月笙作了上述明確的表示。

15、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

16、捱罵是假的,銀子是真的。

17、小心得天下,大意失荊州。

18、人活在世上要靠兩樣東西,膽識和智慧。

19、錦上添花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20、錢財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別人存錢,我存交情。存錢再多不過金山銀海,交情用起來好比天地難量!

21、每月存款折上多幾個零不算你有多少錢,花出去多少錢才算你有多少錢。

22、每個人都有床頭金盡的時候。——杜月笙先生晚年在香港,為中國抗戰.賑災慈善做出巨大貢獻,晚年依舊氣度過人,毀掉所有欠條。

23、前半夜想想自己,後半夜想想別人。

24、事不要做絕,要留有餘地。

25、君子我不怕,毛賊我不惹!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杜月笙

26、原來天底下最狠的不是我姓杜的,而是他姓蔣的(蔣介石)。

27、你個事體我曉得了,我會替你辦好的,好!再會!

28、不好好交我不回浦東去。

(杜月笙十五歲時出外謀生,外祖母送他到半途之中的八字橋,如是說!)

29、我進攻的矛頭直指五彩繽紛的十里洋場!

30.如果日本人利用租界打中國人,我杜月笙要在兩個小時內把租界全部毀滅!

31、我就是靠兩隻手,一身膽闖出來的。

32、有希望,大家有希望,中國有希望。

33、江湖上有人找杜擺平事體時,杜淡定的說道:“閒話一句。”

34、做人不能當刺蝟,能不與人結仇就不結,誰都不跟誰一輩子。

35、不吸菸飲酒的人,大都是對自已嚴格要求的人。一般可託終生。凡迷戀“酒色財氣煙”者,一定要小心。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一生

杜月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傳奇性的人物。他從一個小癟三混進十里洋場,成為上海最大的黑幫幫主,成為了現代實業家、社會名流與地方領袖,成為當時活躍的政治風雲人物。 杜月笙有過人的投機沾營本領與玩弄權術的狡詐,對前清遺老、軍閥政客、黨國高層、社會名流,乃至金融工商鉅子,無不執禮甚恭,傾力結交。而蔣氏高層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無不結為杜氏豪門密友。杜月笙心裡一直對文化嚮往和敬畏,發跡後與文化界甚密,能在知識界、文化界也周旋得遊刃有餘。沈醉、範紹贈評

杜月笙也曾做過一些有利於人民的事,如救助災民、熱衷慈善,特別是他積極支持抗戰。杜月笙是舊中國上海青幫(亦稱安清幫)的大頭目。蔣介石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奪取政權,杜月笙在政變中起了關鍵的作用,僱用流氓為上海總工會送錦旗放煙霧、誘騙殺害總工會委員長、中共黨員汪壽華等,致使上海總工會80萬會員群龍無首,數千工人被蔣介石殺害。(朱小平評)

杜月笙有經營頭腦,會做生意。杜月笙未必真有多少金融大才,一生皆為半文盲,不過杜月笙很早就意識到,單單在刀口上討生活,並非長久之計。“錢財用得光,交情用不光”,杜月笙的生意經從來不是一進一出的數字賬,而是吃好“人面、場面、情面”這三碗麵的大算盤。從“水果月生”,魚躍龍門,身兼數十家公司董事長,成為上海工商界呼風喚雨的人物,其自言是“曲鱔修成了龍”。杜月笙既有青幫背景的威嚇力,更要緊的還是海量人脈,以及對於時機的精準把握。(騰訊網評)

杜月笙過世後,於1952年10月下葬於臺北縣汐止鎮(今新北市汐止區)大尖山下。墓地坐東南朝西北面向上海,位於今天秀峰國小後方,墓園上有蔣介石題字“義節聿昭”,墓園本有牌坊,上有張群題字“譽聞永彰”,後在秀峰國小建校時將牌坊拆除,而題字則鑲嵌到墓園。杜月笙墓旁有其夫人姚谷香墓為伴。

故居

杜月笙的宅第在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後,最終的歸宿日漸明朗。這座裝飾精美、頗具傳奇色彩的公館將從上海整體遷移至蘇州吳江同裡鎮。杜月笙公館作為一座民國建築,保存到今天,也實屬不易,而且這座建築本身也具備了一定的藝術性和歷史價值,正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同裡古鎮才決定遷入杜公館。上海東湖路7號的“大公館”,早在1993年7月,已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保護建築。 杜月笙重慶南岸區南山公園路101號的舊居,建於20世紀30年代, 建築為磚木結構近代建築 ,保存現狀基本完好, 為重慶市優秀近現代建築。新中國成立初由部隊代管,1958年移交市房管所, 2003年由南山植物園收購,現為植物園建設有限公司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