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漢匈百年戰爭

戲說漢匈百年戰爭

漢朝的強大很多人都知道,不管是軍事,還是科學,甚至是文化等,她都領先著周圍的其他國家,甚至在當時世界也佔有重要的位置。當然在漢朝時期,周邊同樣著強大的敵人,最大的威脅就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建立的匈奴王朝。

漢匈百年戰爭是指西漢初年,對匈奴的一系列戰役,雙方各有勝負,前後歷經130餘年的戰爭。此一期間漢朝與匈奴的關係是以和親政策和戰爭政策互相存在的,對其的戰爭可以說是三個階段。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擊敗西楚霸王項羽,成為秦末亂世中最後的贏家,登基稱帝,建立了西漢王朝,是為漢高祖。就在同時期北方的蒙古高原上,一個強大的遊牧部落——匈奴也正在崛起,匈奴一代雄主冒頓單于鳴鏑弒父登上大位,在部落內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軍事管理體系。在他的領導下,匈奴國內控弦精兵多達三十餘萬,軍事實力空前強大。

而看國內對登基建國的漢高祖劉邦看來,相比於虎視眈眈的北方鄰居,還有更加緊迫的問題需要他去解決,那就是國內的異姓諸侯王們: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於。是韓王信與匈奴勾結,反叛了。劉邦當時那個生氣呀,就帶兵去平叛,就有了後來有名的“白登之圍”。劉邦在白登山親眼見證了匈奴的軍力,尤其是強大的騎兵機動力量。漢初國力未復,國內形勢也尚未完全安定,尤其是騎兵缺乏,根本無力舉國與匈奴長期對抗。於是劉邦只好聽從劉敬的建議,派出公主(由於呂皇后的反對,以宗室女子代替)嫁給冒頓單于,以每年奉送絮繒酒米等財物為條件向匈奴求和,這就是所謂“和親”政策。

漢朝和親之後匈奴雖稍有收斂,但也時常侵擾邊境掠奪財物和邊民。劉邦死後冒頓甚至寫信給呂后,讓她嫁給自己成為匈奴王妃,這對漢朝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

從漢惠帝到漢景帝六十多年中,面對匈奴的挑釁和無理要求,漢朝忍辱負重,一心發展國力。而匈奴氣焰日益囂張,直到漢武帝的出現。

這可以說是第一階段了。

戲說漢匈百年戰爭

白登之圍

第二階段就可以說是大改變了。

戲說漢匈百年戰爭

經過了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積蓄了渾厚國力,雄心壯志的漢武帝劉徹登基為帝,對匈奴政策有所不滿,決心反守為攻,並且以李廣、公孫賀等為將,設下了馬邑之謀,想要在馬邑埋伏匈奴軍隊,可惜失敗,從此匈奴對漢朝邊境侵擾不斷。漢武帝決心與匈奴一戰,任命衛青、霍去病為將領,前127年衛青出雲中,奪取河套地區。前121年霍去病出隴西,取得河西之戰勝利,匈奴人悲歌“亡我祁連山”,渾邪王和休屠王畏懼之下,投降了漢朝。前119年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餘里,越離侯山,渡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七萬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一直打到翰海,方才回兵。史稱“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這就是有名的漠北之戰了。不過匈奴雖然損失慘重,漢朝也不好過,對匈奴戰爭損失了大量精兵,消耗了無數糧草,人民苦不堪言,文景之治的豐厚積蓄損失殆盡,漢武帝為此下《罪己詔》責備自己。

戲說漢匈百年戰爭

戲說漢匈百年戰爭

衛青

戲說漢匈百年戰爭

霍去病

下面就是第三階段了。

漢武帝在取得反擊匈奴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後,匈奴遠徙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銳減開始走向衰落了。漢武帝依然不放過匈奴,直至漢武帝晚年才終止漢匈戰爭。

漢武帝的重孫漢宣帝即位後,在公元前71年遣五將軍率16萬騎兵,聯合烏孫共擊匈奴,取得了對匈戰爭的最後勝利,至此匈奴徹底被打敗。

然而此一勝利是短暫,漢匈真正的戰事一直延續三百年之久,直到東漢永元三年(91年)大將軍竇憲、耿秉深入瀚海沙漠,出擊鹿塞(內蒙古磴口縣西北七十公里)三千華里,大破匈奴於金微山(今外蒙古杭愛山),徹底解決漢朝歷時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