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平衡目標與時間 保證利用價值最大化

合理平衡目標與時間 保證利用價值最大化

有一個農夫很早起床,對妻子說要去耕地。當他走到要耕的那片地時,發現拖拉機需要加油了,農夫就準備去加油。可是剛想到機器加油,就想起家裡的四五頭豬早上還沒喂。機器沒油不工作,豬沒加油,也就是沒吃飽可是要餓瘦了。農夫決定回家先餵豬。當他走到倉庫的時候,看到了幾隻土豆,他一下子想到自家的土豆地可能要發芽了,應該去看看。農夫就朝土豆地走去。半路經過了木柴堆,想起來妻子提醒了幾次,家裡的木柴要用完了,需要抱一些木柴回去。剛走近木柴堆,農夫又發現有隻雞躺在地下,他認出來這是自己的雞,原來是腳受傷了……就這樣,農夫一大早就出門了,直到太陽落山才回來,忙了一天,暈頭轉向,結果呢?豬也沒喂,油也沒加,最重要的是,地也沒耕。

農夫似乎一直有事要做,但是卻什麼也沒做,這個故事看起來似乎有些可笑,不過實際上這樣的情況每天都在發生。忙,沒有時間,好像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標配,如何有效的利用時間、掌控時間進而掌控自己的生活,是每個現代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是由美國著名的“時間管理之父”阿蘭· 拉金所著。書中詳細的解讀了掌控時間的意義和方法,圍繞著人生目標的設定,展開具體的生理及心理上的認知更新。本書在全美髮行3000000冊,被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特別推薦。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沒時間這回事” 阿蘭· 拉金率先創立了時間管理的概念,《華爾街日報》評價道“阿蘭· 拉金拯救了時間。”《紐約雜誌》也評價道“阿蘭· 拉金的時間管理推動了美國社會的發展”。

合理平衡目標與時間 保證利用價值最大化

《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在章節的設置上比較詳細,共有21章。從書的名字上即可看出本書是指導性的方法論類圖書。旨在解決沒時間、時間管理混亂、工作沒有效率等問題。內容可以歸結為:人生目標的確立、行為方式的梳理,心理意識的轉變。

人生目標的確立

有一句名言曾被廣為傳播“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確實,強大的行動力是一個人成功的有力保障,然而再強大的行動力,也需要目標作為指引。時間管理同樣如此,本書開篇即強調了確立目標的重要性,並推薦了ABC排序系統,通過ABC系統逐步確立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根據確立的目標採取具體的行動。只有確定了目標,行動才有方向,否則只能像無頭蒼蠅一樣。

行為方式的梳理

有了目標的指引,行為方式的梳理就成為順理成章之事,這是本書重點著墨之處,相信這也是眾多讀者希望自己目前面對的問題可以得到解答的部分。在時間碎片化的時代,充分利用每一分鐘似乎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如何利用,這部分時間應該用在哪些事項上在本書中也將詳細展開。除了時間碎片化,忙碌也是現代人的常態,在忙碌的工作中,最大化的利用時間,安排日程就顯得尤為重要。相信瞭解“80/20法則” (如果把所有的工作內容按照實際價值列舉出來的話,我們會發現80%的價值都是由20%的工作產生的,而剩下的80%的工作只能產生20%的價值)對於工作安排的側重點上會有所啟示。

心理意識的轉變

在掌控時間方面,人們會特別注重具體行動的實施,卻往往忽略了心理的變化。真正合理的時間安排絕不是要把人變成機器人,成為沒有情感、按部就班的冰冷機器。為自己安排休閒時間、保持工作熱情也是掌控時間進而掌控生活的重要部分。與此同時,在面對冗雜的事務時,克服人性固有的一些弱點——逃避心理、恐懼心理、完美主義心理也是需要引導和練習的。

工作時間的混亂,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生活時間的混亂,從而引發工作生活界限不清,陷入自我懷疑的惡性循環。作為時間管理之父,阿蘭· 拉金在《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中,圍繞著目標等級的實現論述了一系列切實可用的時間管理方法,使我們在日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不被冗雜事務矇蔽雙眼,而是合理平衡時間和目標之間的關係,保證時間利用價值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