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入夢唱夕陽(二):一日三景

巴馬入夢唱夕陽(二):一日三景

田應武

巴馬入夢唱夕陽(二):一日三景


一日三景,水綠洞幽人奇

火車晚點了半個多小時,猛然加緊了計劃中的行程。從田陽驅車一個半小時,到巴馬縣城的香格里拉飯店吃自助早餐時,已經是上午10點多鐘了。好在地接導遊小羅姑娘風趣的自我調侃和地方風俗人情的介紹,倒使飢餓感倒退了2個小時。小羅姑娘身高不足1.6米,不瘦但絕不算胖,她聲稱自己是巴馬的大個子。這使我們半信半疑,:巴馬人真的都是小個子呀?

巴馬入夢唱夕陽(二):一日三景


第一景:水波天窗探幽

離開飯店,車子將我們拉到了此行遊山玩水的第一站:水波天窗。這是巴馬4A級景區盤陽河的核心景點。或許,對它的評價就代表對盤陽河的評價吧。

“綠水青山”是南方任何一個有山有水的農村鄉野的概括和寫照。因此,水綠在心,山青在腦,無論是在奔騰咆哮的長江上巨輪登高遠眺青山,還是在明鏡如畫的灕江上游艇緩行欣賞水中山的倒影,很少有人對水之綠,山之青細看知詳。當然,人云亦云,難有個人的認識見解。

在盤陽河上泛舟,以手掬水,隔舟嘻戲,我們倒對綠水青山有了貼近的認識。

“灕江的水清澈見底,這裡的水綠幽如墨”我們鄰船的一個女旅伴發出了讚歎。

“不是的。這水不是綠的。它和灕江的水應該一樣,都是清的,是無色的。你們看到的綠,是因為水很深,兩岸的樹木竹林的顏色把水染綠了。”突然,鄰船船頭上站著的男導遊嘴裡發出了優美的女中音,聲如瑪瑙落入玉盤,又如清風襲人甜醉,把兩船的遊客似乎都嚇了一跳。因為這個黑衣男子身高在1.75米左右,雖然談不上健壯勇武,但是,並非弱不禁風。優美的女中音從他的嘴裡發出,卻也讓人耳目一新。

“呀?這個導遊怎麼是‘娘娘腔’?”一個遊客的低語,引起了一江的鬨笑聲。然而,這個男導遊仍然面不改色,玉樹臨風似的站在船頭,繼續他的藝術性發音:

“各位遊客,我要慎重警告你們,不要用手去划水,也不要用手去拉隔壁船上的人。如果你們的手被船碰斷了,我是不賠的。因為我的工資不夠賠。老闆也不會賠給你們的,因為老闆……”江上的笑聲更加大了。


巴馬入夢唱夕陽(二):一日三景


“我們的船航行的前方是百鳥巖,小船將要把你們帶進一個神秘的鳥的世界。”在導遊的娓娓解說中,前面的一座山呈現在眼前,一個由若干樹枝圍聚的巨大高聳的綠竹叢,從岸邊探腰涉水,風搖竹影,露出一個半月形的巖洞,將一江綠水吞入洞中。走到近處,綠竹叢的巨影解除了對這個巖洞的封鎖,露出了真正的外貌:巖洞有兩個口,一個是出口,一個是入口。石灰岩自身的溶岩成份,歷經千年萬年,威力無比的江水以利器穿鑿,將洞穴分成了一層一層又緊接一層的無數層。我們看到,近水的岩石呈塊狀,象一隻一隻收翅的大鳥,乖乖地在洞口列隊,而離開江水較遠的岩石,其群鳥形則是另一番風範:張開翅膀,抖擻羽毛,顯露巨足,低首探水,似與水中魚群嘻戲。

進入洞中,光線漸暗,男導遊的女中音隔船又如山泉湧來:

“有的鳥在巖洞的石壁上張開巨大的翅膀歡迎你們,有的鳥則在召開大會,不知道在搞什麼陰謀詭計。一會你們會聽到嘰嘰喳喳的聲音,可能會有一些水滴下來。不過,請大家不要擔心,那是一群蝙蝠在發脾氣,埋怨我們闖進了它們的領地。大家向上看它們時不要張開嘴巴,因為,那些滴下來的水,可能是蝙蝠拉的尿或者吐的口水。要是想喝水,就喝河裡的水……”

風趣的解說,激起一波一波的笑聲。我們船上的女導遊倒是省事不少,她偶爾說上幾句乾巴巴話,看到激不起遊客的興趣,乾脆就沉默似金地當電燈泡了。不過,她時不時將電筒打開,配合男導遊的講解,倒也讓我們多多看到被黑暗隱藏下來的不少景緻。

進入巖洞大約150米,是一個拐彎處。在行進中,導遊的聲音又傳來了:

“這是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線。我們現在進入了黑夜的世界,這裡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但是,大家馬上就可以看到,陽光已經照射到了這裡,我們又進入了白天的世界。這個景點叫黑白兩重天。請大家看看右邊的上方……”

我們抬頭上看,原來,這裡是一個天坑。一個露天的洞口將洞外的光線引進了來,船上女導遊身上的綠色衣服和頭上的斗笠也分外顯眼。

“這就是水波天窗的由來。”隨著男導遊娓娓動聽的解說聲不緊不慢的傳來,我們的前面突然豁然開朗,洞中流水自此停住,洞無頂稱坑。這裡應該算是天坑,陽光普照,綠樹臨水,可惜無人居住,否則,實乃世外桃源。

遊覽這種沒有燈光的巖洞,屬於原生態的遊覽。你別期望導遊有太多的解說。所以,在這裡,我乾脆展開自己相象的翅膀,那塊狀的岩石上突然鑽出幾隻鳥兒形狀,入水的石壁裂紋宛若浪花,上面似有一條小魚與鳥兒對峙,我取名為飛鳥戲魚;那一群一群的鳥兒面對流水,破壁欲出,我命名為百鳥戲水。至於導遊說的鳥兒在開會的群象,我取名叫百鳥爭鳴。

遊船離洞,鄰船上突然飄來一曲《誰不說俺家鄉好》的優美女高音。接著是優美的女聲合唱。盤陽河綠波盪漾,百鳥巖洞口旁邊那巨大的綠竹叢下,幾個採風的攝影師突然閃出,將鏡頭指向了我們這兩艘遊船。撲面而來的幾艘遊船的歡呼聲友好地向我們飄來。

巴馬入夢唱夕陽(二):一日三景


第二景:百魔洞峽候鳥村

百魔洞景區,位於距離巴馬縣城31公里的坡月村。據說,“百魔洞”是壯族“泉水口”baimo的音譯。車子到達停車場後,旅伴們皆結伴步行。遠眺目的地,很有車子到桂林陽堤上船遊覽灕江的感覺:

高山、峽谷,流水、長橋、人家。

桂林的陽堤,高山若斧劈陡立,直刷刷的一直入水,這裡的高山則不同,雖也陡立,卻被下凡的天神鑿成巨大的洞穴,並且,用茂密的林木掩蔽,若隱若現的洞口,在磅礴的大氣烘托下,增添了洞穴裡面的萬千神秘。

下坡後經長橋走到洞前,大約80個鐵製的固定長椅面壁背水一線排開,形成具有防護遊人墜入峽谷下流水的案例屏障(防護欄)。導遊介紹,這排椅子,是供這裡的候鳥人和遊客安坐吸氧的。因為,這裡是一個天然的巨大氧吧。揭開長壽的秘訣,就是充分的吸氧養生:這裡的負氧離子是世界上最富足的。而負氧離子是公認的長壽之氣。

此時已經是下午3時,不難相象,早上七八點鐘的時候,這裡應該是多麼的神秘:霧氣瀰漫,魔幻當然。否則,為何冠名“百魔”?

峽谷下的長河,不知源頭是不是谷底下的“百魔泉”了。據說“百魔泉”泉水由於負氧離子的作用,喝之甘甜神爽長壽,浴之活血解乏健身,因此,五湖四海的候鳥人不遠千里趕來,紮營結寨,如虹吸水,如鴨戲水,來個內外兼修。將“百魔泉”尊稱為“聖水泉”,將居住地取名為“聖水山莊”。

“百魔泉”位於一棵巨大的古樹下。這棵古樹早已沒有樹幹,只剩下巨大的枯根,根上雜生一叢叢綠枝。巨大的泉水從樹根下湧出。人們在泉邊築壩,將湧出的泉水圍成一個大約1000平方米的浴池,深處游泳,淺處浴足。此時,游泳的人,當然是這裡的候鳥人了。只見幾個中青年男女操著北方口音,在水裡嘻人戲水,而我的旅伴們,則有相當的人,坐在壩邊的石頭上,把腳泡在水裡,博取浴足的情趣。

我當然對泉水的長壽神話不置可否,然而,驅車百里,總不能空手而歸。於是,也到泉水邊上掬水洗臉,用瓶子取水入口,品品泉水的甘甜。當過2年農民的我,當然清楚山中清泉的甘甜滋味。而妻也興致勃勃地在泉水流溢的石頭上雙腳入水,體驗負氧離子隨水浸入肌膚,暗入心脾的歡怡。

旁顧左右,我發現旅伴們興致更佳。立即把他(她)們攝入鏡頭:或是低頭手捧泉水入口,或是昂首傾瓶仰飲。泉水入肚,彷彿是長壽基因在五臟六腑內暢遊似的。

“百魔洞”是一個自費的景點,對於溶洞已經是常客的桂林人而言,這類景點是不值得掏腰包的。所以,旅伴們大都捂緊錢包,盡情儘量吸氧。我則為候鳥人在此結營紮寨的神話所動,步行去探訪候鳥村――“聖水山莊”。

天啊?!?!

所謂的“聖水山莊”,簡直是城市文明的反動和背叛。在這個大約長700米,寬120米的山溝地帶(一邊是山,一邊是河),擠滿了數十棟雜亂無章的高樓大廈,矮的7層8層,高的13層14層。據說這個山村的人口大約是50多人,目前,村民的房子已經全部拆除,村民異地安置,1000多外來的候鳥人成了這裡的居民。

在這個村中街道上行走,鋼筋混凝土的壓抑讓人窒息。我驚歎建房人的膽量和技巧,在10多層樓的建築物旁邊,距離大約2米或者3米,竟然可以再建一棟10多層樓的建築。或許這裡真的是火災不會光顧的聖地,否則,一旦出現火警,這裡沒有消防通道……

這些高層建築大都掛牌為療養中心之類的機構。看了幾家,來頭了得。

不過,走進這些建築物,倒是令人有被磁吸的感覺:租房每月550元-1000元,伙食標準為每天25元。療養費根據個體差異情況另定。

這裡的療效,聽來確是神奇。總之,死神在這裡卻步,生命在這裡延續。細想暗揣,這應該不是空穴來風。算來到這裡住上一月兩月成本也不高,我想,找一個合適的時候,也嘗試一下候鳥人的生活,探究一下傳說的神奇。


巴馬入夢唱夕陽(二):一日三景


第三景:長壽島上讀長壽

興趣和興致,肯定是力量之源,甚至是健康之源。所以,人若要長壽,心情好是要素之第一。試想,如果是在家裡,已經下午2點鐘近3點鐘了,你還沒有吃午飯,肚子不造反,瞌睡恐怕已經撞門了吧。然而,夕陽紅就是紅夕陽,大家雖都是花甲,卻陽光得很,午飯之後,又踏上了新程之旅――長壽島。

長壽島位於巴馬約40公里的地方。我們乘船,則是將陸路變為水路,所以,乘車15公里左右,就上碼頭登船。一個寬約800米的河面,加上當時不知航程長短的水路,寬闊的河面上白色的水鳥飛翔,讓我們有了衝動的興奮。

導遊告訴我們:這是“賜福湖”。深度為20米。航線兩側星羅棋佈的方塊浮標,是庫區移民借湖養魚謀生的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工場。

這艘遊船和桂林灕江上的遊船應該是同一宗族的:兩層結構。底層是3人一排6人相對的座位,已經是座無虛席。上層則是數十張塑料獨凳,腿快者佔之,手快者加上臉皮厚者,多佔之(為求穩固的案例和舒適,雙凳疊坐)。自私使人無畏無敵,在這種場合,可以讀得不會遺漏和走題。

還好,一個心臟不好的女旅伴的女伴,為她求得了一張凳子。助人者雖有怨言且不為樂,但仗義的行為還是實實在在的。看著求助的旅伴對身體不適的旅伴悉心的照顧,而且,交談中得知大家也是因此次旅行才萍水相逢,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同舟共濟的陽光和磁場。

巴馬入夢唱夕陽(二):一日三景


導遊小姐分身乏術,把旅途的風光解說放在船艙。於是,在頂層甲板上的我們,就只能自己對兩岸風光展開想象的翅膀了。

旅伴們翻動著行程表上的景點介紹索引,指點遠山,推論那是飛舞的龍脊,有點象桂林龍勝“龍脊”模樣,那座山是聚會的情侶,旁邊的是懶睡雲床的何姓仙姑……江山如畫,浮想聯蝙,引得相機聲聲“卡嚓”不絕,快門孤光電閃。旅伴們紛紛調動自己的旅遊經驗,升騰自己美好的心願和創意,那山、那水、那雲、那水天相接處飛翔的白衣飛鳥,那盈盈而笑的彩裳夕陽,哪裡還僅僅只是秀美的自然風光?她早已是人們美好心情和美好心靈在升騰、在翱翔,在融入迴歸大自然而天人合一的宏偉浩然的外化。

船到湖心,一座草木結廬的小島赫然入目。遊船突然左靠,不經意間,已經到了目的地的碼頭。甲板上的旅伴蜂擁而下,我們則不緊不慢地尾隨其後。而“長壽島”上的山門,卻大概是最先入了我們的視野。

“長壽島”的山門不是古蹟。三根石柱分為兩組,左邊的一矮一高短距離組合,右邊的單柱自成單元,兩邊分立,中間開口成門。石柱上雕刻著纏柱盤旋而上的龍紋,連接兩邊石柱的線狀橫樑呈騰雲駕霧狀,幻化成三重天四組雲。雲層最上面是三朵雲彩,分別寫著“長壽島”三字。

進入山門,是一個拜臺牽首的小廣場。香爐桌案前,已經有人在跪拜。相距5-6米處立一巨石,背對賜福湖,上面有幾個字,據說是壯族人在此起源的舊址。我雖對歷史沒有研究,卻敢肯定這不過是牽強附會的臆測之說。但是,此處不失為好景緻也。

離開廣場,木製的小房敞開門戶。這是景點的核心:“長壽文化長廊”。人就置身於圖文並茂的氛圍之中了。

小小的巴馬,打的是長壽旗幟,引來了問詢長壽的四方來客。它給出的答案,卻是盤古開天地以來的世界長壽養生理論。從傳說中的女媧到現代的學者,從帝王到百姓,只要有養生長壽的學說,這個“長壽文化長廊”全部通吃。

走出文化長廊,我也悟出了一個道理:長壽文化就是世界文化,遺憾的是,許多人對這個文化熟視無睹,沒有留意,而人家巴馬人留意了,並且成為長壽文化的集大成者。你瞧,還貼上了巴馬的標籤。

我不由發出這樣的感嘆:巴馬人真的敢幹和能幹!

感嘆中,眼前豁然開朗,門外是一個巨大的露天舞臺。剛才在賜福湖上看到的兩岸風光,被舞臺上的模型濃縮並集中到了這裡:“山嵐龍脊”,“情侶聚會”、“美女臥波”(保安稱為“睡美人”),還有一些呼不出名的小山,構成了舞臺的背景。舞臺下,是一個巨大的水池,據說是晚上演出的道具,巴馬特殊的民俗裸泳就在水池中展示。

演出是在晚上,自然與我們無緣。但是,可以想象的是,在舞臺背景的中心並且佔據了整個背景面積三分之一的“睡美人”,一旦被創造幻景的藝術燈光所作用,那頭上的秀髮,臉上的眉目,秀鼻下的香唇,尤其是那酥胸上的乳峰和修長的秀腿等等,定是光豔撩人。在這個組合美的背景下,已經被現代時尚意識滲透了的民俗風情演出,足以讓許多走進巴馬的外地遊客大飽眼福,否則,紅外線望遠鏡的出租業務怎麼會紅火得火紅火紅呢?!

據說 節目單上的“哭嫁”、“對歌”、“補糧”等節目風情獨特,別具特色。其魅力可以與灕江上的“印象.劉三姐”山水實景演出分庭抗禮。不過,我們沒有機會考證。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裡的演出不可能具有“印象.劉三姐”那樣的磅礴氣勢。因為,那個背景是一個1000多戶打漁人家居住的自然村落,這裡的背景只是一個由各種模型組成的人工盆景;那裡的舞臺是可供百舟爭渡,千人撒網捕魚的奔騰江面,這裡的舞臺充其量是2500平方米的無風則無波的蓄水池。當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象擂臺上的規則:120公斤的選手是重量級,80公斤的選手是次輕重量級,57公斤的選手是輕重量級。

從舞臺的看臺走出後,是回程方向。導遊指著一間小屋,建議遊客們去拜訪百歲老人。一個聲稱百歲的“老人”好象剛剛六十出頭,城裡人的打扮;另一個老人,被介紹的年齡是102歲,則是白色長鬚,童顏鶴髮,很有仙風道骨的氣質。我想,他們絕非島上居民,定是外來的道具。尤其是102歲的老者,無疑是一個養尊處優,腹有經綸的城市之人。

一問當地導遊,果然,島上的居民早已遷居他處。茅草房、小漁船已經作古。原生態的“長壽島”已經消失了。我相信,沒有了茅草房的居住環境,沒有了小漁船的謀生手段和方式,現在的“長壽島”上,是不會有真正的百歲老人的。剛才看到的兩個道具,如果確實都是百歲老人,恐怕這樣的幸福生活,會將他們的長壽之路“幸福地”斬斷。


巴馬入夢唱夕陽(二):一日三景


感嘆之餘,到了樂趣催生的地方,一個巨大的豬圈,被改造成長方形的8跑道田徑場。3只笑容可掬的小香豬在起跑位置上打圈轉圈。遊客們在聽取馴豬人介紹賭碼下注的規則:一注20元,猜贏者獲得雙倍獎勵。

1號豬後面的雙腿有力,估計能跑,可惜肚子快要著地了;2號豬高大肥胖,肚子已經成為了掃地的工具,這個特種豬中的巨無霸,想來應該是第三名了;3號豬瘦小長腿,在閘門裡特別活躍,很有向遊客炫耀其實力的跡象。於是,大部份遊客下注給3號豬。部份遊客看好2號豬,理由是:身高體長相當於3號豬的兩倍,再慢,步子還是大。1號豬雖然受到了冷落,還是有人下了一注。

馴豬人一聲長哨,閘門打開,3號豬果然搶先出來,2號豬則還在面向馴豬人撒嬌,1號豬已經出發了。誰知道3號豬在出來7-8米遠之後,竟然不跑了,改為小碎步的散步,2號豬卻吼叫著追趕1號選手,那1號豬在拐彎之後,也放慢了速度,眼睜睜地看著2號豬大步流星地趕到終點。當2號豬在終點大口吞食美餐時,1號豬才靠近2號豬的身後,至於3號豬,則在半路就禮貌地停步了。

“2號豬第一!我們贏了!”幸運的下注者一片歡呼。

然而,馴豬人卻權威地宣佈:1號選手最先衝過終點線。原來,1號豬衝過終點線後,就禮貌地讓2號豬衝向豬食槽。遊客們都沒有注意到,終點線的標誌是跑道線上迎風搖曳的蘭色塑料紙。1號選手就是在那裡讓路的,而此時,3號豬還在那個區域散步。因為,只要2號豬沒有滿足地離開豬食槽,1號和3號選手是不敢靠近的。

導遊揭開了謎底:2號豬是常勝選手。跑得最快的豬,就是吃得最多的豬。因為,如果跑得不快,是吃不到豬食的。幸運的是,剛才2號豬因撒嬌而後發,如果同時出發,早就衝過終點線了。那樣一來,馴豬人就會賠慘了。

在3號豬上下注的人這才恍然大悟:如果終點不是豬食槽,而是冠軍獎牌,3號豬才有可能給大家帶來幸運。早知豬選手們爭奪的是豬食,不是爭奪冠軍亞軍的獎牌,大家當然應該向2號豬遠遠地致敬了。

哈哈!奧運會上的競爭規則,在這裡當然不能適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