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沿S203公路從渾源到大同的省道邊,剛上盤山公路就能看到“聚興村”這一醒目標誌。那就是恆山腳下“聚人、聚心、聚幸福,興旺、興盛、興治理”的新農村,也是渾源縣搬得出、穩得住、有產業、能致富的易地扶貧搬遷代表村,更是南榆林鄉繼二嶺村之後打造的第二個鄉村治理示範村。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新村航拍)


搬遷搬出新村莊。作為全縣18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之一,聚興村是由南榆林鄉原北水頭、北晉莊、車坊、東溝、仝咀、三嶺、東圪坨鋪、西圪坨鋪八個易地搬遷村共同組成的新村。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新村村貌)


全村312戶713人,其中貧困戶189戶**人。儘管渾源縣選擇了靠路靠園區等多項優勢條件,但是村民考慮到分房的面積限制、故土的難離、種地的不便以及鄰里關係的複雜多樣等因素,正如村民所說“現在感覺這個村好多了,去年搬遷的時候真是不情願”。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原來舊村群眾在街上閒逛)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舊村搬遷前的窯房)


目前,該村搬遷入住率達到98%,還有7戶規模稍大的養殖戶和常年外出務工戶沒有搬遷到位。當你走進該村,整齊的排房、乾淨的街道、優美的環境、高興的村民、濃郁的現代氣息……,立即會讓你產生一種特別想留在該村生活的感覺。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綠化靚麗的新村道路)


幫扶幫出新變化。68歲的候永田村民說:“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就是好,過去我們想到縣城得走半天,現在用不了二十分鐘”。村民劉二枝見人就說,是鄉幹部和駐村工作人員幫助村民銷售糧、賣牲畜、搬運傢俱、購置物品等才使得她那種沒有勞動力的搬遷戶能夠與其他村民同時入住,現在去醫院檢查個身體還要搭駐村幹部的私家車。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駐村幹部付建國在村民家宣傳醫保政策)


張林是原東圪坨鋪搬下來的村民,他一家五口,為救治出了車禍女兒因病致貧,雖然孩子腦子留下了後遺症,但農村醫保、低保等惠民政策讓們家挺了過來,憑著鄉村幹部的牽線搭橋,公益崗位上他有了比較穩定的收入,不僅脫了貧,還要在自家的院子裡再蓋一排南房使用。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村民張林正在幹活)


目前,全村有勞動力和弱勞力的貧困戶全部都有務工收入,大多數非貧困戶就地就近實現了就業。這都得益於持續穩定的幫扶政策,除了普遍性惠民政策外,縣裡從省內外聯繫了多個務工的地方,還在村裡新建了扶貧車間,今年外出務工人數比去年番了一倍;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村民張林家一家正在穿串)


鄉里聯繫了周邊的種植大戶和養殖園區,能打臨時工;村裡在植樹、護林、防火、安保、保潔等增設了公益崗,讓村級光伏電站的收益更加讓貧困戶受益了。村民們一致認為,現在是房好了、錢多了、人勤了、村美了,想辦的事情更多了。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簽約產公益崗的村民正在培植小樹苗)


治理治出新成效。在村幹部和黨員的帶領下,聚興村村民不僅生活好了,還制定了村規民約,誰家不乾淨、誰家不文明、誰家不講信用等成了村民街頭熱議的話題,村民都在比、學、趕、幫,村民的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新村村民正在澆灌自家小園打掃家裡衛生)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新村村民正在澆灌自家小園打掃家裡衛生)


今年鄉里在該村種植的600多株海棠、金葉榆、水蠟、沙地柏等樹木都是村民主動自願參與,還就近承包林木管護工作。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新村簽約公益崗村民正在管護村裡新植苗木)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新村簽約公益崗村民正在管護村裡新植苗木)


農閒時間,除了能在村文化廣進行健身煅煉外,還能看縣文旅局文化下鄉的電影和文藝表演等,許多村民還成了神溪實景演出等活動的群眾演員,實現了物質和精神的“雙豐收”。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新村村委大院)


新冠疫情期間,鄉村和駐村幹部、民警為全村建一起道防疫安全牆,除了日常的值班和居民家消殺工作外,還繼續對群眾進行生產和生活幫助。期間,全體村民捐款15331元,以他們的實際行動回報幫扶人員、回報社會。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駐村幹部疫情期間村口盤查)


用南榆林鄉黨委龐書記的話說,“聚興村的德治、法治和自治僅僅開了個頭、起了個步,他也為搬遷村民的變化而感動和驕傲,藉助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為南榆林鄉村治理做出他更多的貢獻!”(圖文:鴻遠、常春)

易遷民心聚 幫扶促振興

(圖為新村樹上盛開的海棠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