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差評,彷彿看到《流浪地球》在訴說400多年前火刑柱的故事!

本來不想蹭《流浪地球》的熱點,想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誰知,一部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幻片卻在幾天時間裡遭到無數人無情地抨擊,有些言論甚至上升到民族劣根性的維度,好好的一部《流浪地球》,瞬間變得譭譽參半。

看了差評,彷彿看到《流浪地球》在訴說400多年前火刑柱的故事!

《流浪地球》劇照

毫不誇張的說,《流浪地球》就像中國科幻電影的一個嬰幼兒,雖有不少瑕疵,很多地方確實沒有做好,但它真的該被如此殘忍對待?

看了那些差評,我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流浪地球》彷彿幾百年前那些慘遭審判的科學家,像是伽利略,像是採科·達斯科裡,像是布魯諾。

可能許多人,特別是給差評的人,除了“伽利略”三個字有所耳聞以外,其他兩人壓根都不知道是誰。

採科·達斯科裡是意大利的天文學家,生活在13世紀末——14世紀初,就像今天除了00後以外的所有人,都是從20世紀末走進了21世紀初。在那個時代,採科·達斯科裡發現地球是個球狀,在歐洲大陸的對立面,應該也有大陸,也有人類存在。這個發現違背了歐洲神學教義,於是在1327年被推上火刑柱,活活燒死。

看了差評,彷彿看到《流浪地球》在訴說400多年前火刑柱的故事!

布魯諾,文藝復興時期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在那個神學觀念主導歐洲大陸的時代,布魯諾卻堅持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地心說。因此在1592年被捕,不久後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分子,在羅馬鮮花廣場“焚燒示眾”。

伽利略的命運雖然好一點,沒被綁上火刑柱,但也因為他研究的東西是個新東西,與當時的主流觀點格格不入,落得個終身監禁的下場,晚景淒涼。

這些故事的人物跟今天的《流浪地球》極其相似,都是某一地區某一領域的開拓者,結果因為某些人約定成俗的觀念被批判的一無是處。

就像這條評論:

編劇知道什麼是天體物理嗎?地球是不可能被推走的。

首先,《流浪地球》的設定是大劉同名科幻小說的設定,是個假設。的確,以現有的理論基礎來說,地球的確推不走。

但別忘了,這是現有的理論。這裡理論在幾百年乃至幾千年後的未來是不是適用?猶未可知。古人的主流認知還是天圓地方呢,如今還不是說地球是圓的?所以,大劉的這種假設,這是如今看起來不行。

科幻作品的意義不是為了迎合當下的主觀認知,而是給未來開創一種可能。中國為什麼在科幻領域如此薄弱?不是中國人沒有才華,只是因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所受侷限太多,說白了,就是不敢想象,所以造成了缺乏想象力的現象。

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西方人觀念中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所以人家在科幻領域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了科幻文學作品,比如瑪麗.雪萊1818年創作的《弗蘭克斯坦》。

要說幻想文學作品,中國並不比西方晚,比如先秦時代就出現的《山海經》,比如東晉時代的《搜神記》,比如我們熟知的《西遊記》等等,但這些只能算奇幻作品,與科幻無關。

雖然《科幻世界》雜誌曾風靡一時,但中國科幻真正掀起大浪還是要從大劉劉慈欣2015年獲得雨果獎之後說起,許多人這才意識到,原來,我們中國人也可以做自己的科幻。

也就是在這種契機之下,電影《流浪地球》應運而生。

但是,作為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它的問世就像孫悟空的出生,承載了許多它不應該承載的東西。

看了差評,彷彿看到《流浪地球》在訴說400多年前火刑柱的故事!

《流浪地球》豆瓣影評

對於看慣了好萊塢科幻的許多人來說,它輸出的價值觀的確與固有的個人英雄主義格格不入,但卻因此否定它,這不但不見得自己的觀點有多新穎,反而顯得可笑。還有人說中國人只配看這樣的故事,難道中國人該看千篇一律的個人拯救蒼生嗎?

看了差評,彷彿看到《流浪地球》在訴說400多年前火刑柱的故事!

看了差評,彷彿看到《流浪地球》在訴說400多年前火刑柱的故事!

看了差評,彷彿看到《流浪地球》在訴說400多年前火刑柱的故事!

《流浪地球》的確算不上科幻電影頂尖之作,但是把它說得一文不值可就過分了。拋開它誕生的背後故事不說,僅憑它敢於試水這個舉動,我們就應該給與它鼓勵,讓人們明白,我們中國人是可以做出科幻電影的。這是民族自信心,是作為一個國人該有的榮譽,而不是打著鞭策的幌子,以崇洋媚外的姿態去雞蛋裡挑骨頭,去全盤否定我們傳承幾千年的文化底蘊。說得不好聽,有些評論暴露出評論者的不僅僅是三觀有問題這麼簡單,更可以說他是數典忘祖。

試想一下,如果採科·達斯科裡、布魯諾等人生活在今天,你是不是要批判他們無知?是不是要批判他們妖言惑眾?

如果瑪麗.雪萊還活著,你是不是要告訴他,弗蘭肯斯坦是個外星人,機器人不可能有情感?

如果吳承恩還活著,你是不是要批判他說,人是不可能飛的,天上沒有玉皇大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