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焦虑」总觉得别人的生活比你美好?小心你的社交媒体正在伤害你

「社交媒体焦虑」总觉得别人的生活比你美好?小心你的社交媒体正在伤害你

没有约的周末,在家里什么事都没做的你,打开手机社交媒体浏览着大家的一天。一则接着一则,一不小心你就看完了大家丰富而精彩的今天。

关上手机,看过别人的社交媒体,你顿时感到空虚无比,「大家都过得很开心又充实,而我呢?」你无法阻挡这样的念头不停冒出,于是你打开手机相簿,试着选出一张能张贴的照片。

同时,脑中构思着待会要打的文字;但随即你立刻打消了念头,因为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精彩或有价值到能与他人分享。

于是你再度打开社交媒体,刷新着大家的生活。

让生活因活动而生动!

你是否也有相似的经验?也许情境不完全吻合,但你是否曾在发生一件觉得自豪的事之后,便盘算着要怎么在社交媒体上呈现。

在你发布后,内心开始想这则贴文合不合适,朋友们会怎么想,因为担心又将它删除或重新编辑?又或者你是否也曾在浏览完社交媒体后感到莫名的烦闷、焦虑与空虚?

事实上,已经有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坏处:使用时间与焦虑感有正相关的关系。

社交媒体加剧了不同自我评价的人在心理健康的差距;高自尊的人,社群网站可以膨胀其自我优越,低自尊的人,会感到更自卑与比较感强烈。

社交媒体是怎么折磨你的?

无止尽的想刷新换来无止尽的空虚感

透过日复一日的使用,我们的大脑已习惯每天要登录社交媒体查看信息,社交媒体让人暂时逃避现实,并且可以营造出一个看似积极的世界;我们可以塑造自己想呈现的形象,得到赞美与回馈,也因此我们会产生愉悦的感觉。

我们的脑内会释放多巴胺,让我们对社交媒体会有更多期待,无法自拔地想一直体验。

然而,并不是每次的体验都是如此振奋与正面,但我们的大脑已经记忆了那些愉悦的感受,因此会一直驱使我们去使用社交媒体,我们也很难抗拒多巴胺的诱惑,而这时候的体验只会更加空虚,这种下意识的习惯是无法抗拒且痛苦的。

「社交媒体焦虑」总觉得别人的生活比你美好?小心你的社交媒体正在伤害你

人比人,气死人

最有杀伤力的不是别人过得比我们好,而是「我们认识的人」过得比我们好。简单来说,我们不在意比尔盖兹有千亿美金的资产,却会在意身边的人买得起好车自己却买不起。

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解释了这个现象:相对剥夺感

它是指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相比,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能是愤怒、怨恨或不满。

相对剥夺是一种感觉,这感觉是我们觉得自己有权享有却并不拥有。

这种剥夺感会产生是因为人们不是与某一绝对的或永恒的标准相比,而是与某一变量相比,因此这种剥夺是相对的,这个变量可以是其他人、群体,也可以是自己的过去。

「社交媒体焦虑」总觉得别人的生活比你美好?小心你的社交媒体正在伤害你

社交媒体更是相对剥夺感的重灾区,因为在这个用图片及影像堆砌的世界,个人生活及社会地位是崭露无遗的。

只要一打开社交媒体,别人的美好生活便会扑面而来,我们看着别人「各式各样美好的一天」,开始感到焦虑与失落,因为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比别人差。

越是关注别人的生活,我们越是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意义与目标。

深怕错过任何一则信息

「害怕错过任何一则讯息」(fear of misssing out),简称FOMO,是近几年网络社群兴起而开始被科学家关注的现象,指的是人们害怕自己错失了某些机会,没能参与某些活动的恐惧,特别是经由社群网站得知相关活动的讯息。

「社交媒体焦虑」总觉得别人的生活比你美好?小心你的社交媒体正在伤害你

这种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担心错过」,也源自于人们找寻归属感,渴望隶属于某个团体的原始欲望。

你看到自己不在场的每张照片与贴文,都等于在提醒自己正被这个团体所抛弃,而这又回到我们上述提到的比较深渊,也是焦虑永无止境制造的原因。

如何将自己从社交媒体中解放

当了解自己上瘾又感到空虚的原因,也理解焦虑的来源是相对剥夺感以及FOMO,我们离解放及自由就越来越近了!

其实不是别人的生活太美好,而是我们将自己放在不恰当的比较环境之中。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都是他人精心制造出来的「结果」,却反射性忽略他们在承受的过程跟挣扎,因此这种落差让我们痛苦难耐,但我们是可以选择减少落差感的。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一个人的自尊心等于实际成就与自我期待之比。

在社交媒体浏览他人的生活,我们会将自我期待提高,期许自己也要过跟他人一样的生活,但在我们真实生活中,我们却达不到这样的期待,因此焦虑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而当自我期待与实际成就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我们的自尊心就会严重受挫。所以,消除焦虑感的核心就是:

在每个人生阶段中,都要设立与自己实际能力相符的目标,并且坦然接受结果中的运气成份,尽人事、听天命,便能保护自尊、远离焦虑。

(《转载声明》:本号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本号部分推送文章、图片可能未能事先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