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臺賦詩,其樂融融,曹植為什麼說"聽百鳥悲鳴"呢?

位於城西南18公里處(鄴城鎮,原名香菜營鄉),是。這裡古稱鄴,古鄴城始建於春秋時,三國時期,曹操擊敗袁紹後營建鄴都,修建了、、三臺,即史書中之"鄴三臺", 是的發祥地, 臺高10丈,有屋百餘間,因歷代名人題詠甚多而名。

孔雀臺賦詩,其樂融融,曹植為什麼說

銅雀臺初建於建安十五年(210年),按《·魏志》:銅雀臺新成,公將諸子登之,使各為賦。次子曹植,才思敏捷,援筆立就,寫下了《登臺賦》,傳為美談。操大異之。

孔雀臺賦詩,其樂融融,曹植為什麼說

據說,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鄴城所建的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臺為賦",曹植也在其中。在眾人之中,獨有曹植提筆略加思索,一揮而就,而且第一個交卷,其文曰《》。從此曹操對曹植寄予厚望,以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孔雀臺賦詩,其樂融融,曹植為什麼說

曹植的《登臺賦》文思敏捷、文采華麗,縱橫捭闔、貫通今古,既有觀景之壯麗,又有抒情之洋溢,把臺閣的宏大和曹操的卓著功績、宏偉大業相聯繫,寫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萬物的滋長繁榮。但是,在寫百鳥鳴叫時,曹植用了一個"悲鳴",為什麼不是"歡唱"呢?

孔雀臺賦詩,其樂融融,曹植為什麼說

一個"悲"字,往往帶給人淒涼和傷感的情調,用在整篇賦文中,似乎很不協調。那麼這個"悲"字到底是怎樣的含義?為什麼沒有人提出疑義呢?結合上下文,可以知道這個"悲"字原來另有含義,是和人才有關的。

鳥鳴和人才有關,這個淵源應該來自《詩經》。史載《左傳·文公六年》:"秦伯任好(秦穆公)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即"穆公殺仨良"的故事。

孔雀臺賦詩,其樂融融,曹植為什麼說

《黃鳥》詩見於《詩經·秦風》中,"交交黃鳥,止於棘",即交交黃鳥鳴聲哀,棗樹枝上停下來。通篇疊章反覆地吟唱黃鳥哀哀鳴叫聲,哀嘆穆公坑殺奄息、仲行、針虎三位賢人不應該。就此還留下了一個成語:黃鳥悲鳴。

關於黃鳥悲鳴和人才有關,曹植本人也寫過一首《仨良詩》:"黃鳥為悲鳴,哀哉傷肺肝。"譴責暴君、悲悼賢才。

孔雀臺賦詩,其樂融融,曹植為什麼說

可見,曹植在《登臺賦》"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中,"聽百鳥悲鳴"指的是對古往今來人才的聆聽。這也順承了上兩句"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人才濟濟,賢才輔佐)關於人才匯聚的描述。曹操唯才是舉,已經在身邊聚集了一大批人才,成就了現在的偉業,但還是會"聽百鳥悲鳴",承前人的教訓,對人才倍加愛惜。這正是對曹操招攬人才,成就大業的讚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一點拙見,呈現在這裡,還望方家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