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個稅法落地,個稅高風險如何防範?工資表涉稅風險一定要注意

金稅三期系統上線後,稅務機關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開展涉稅風險控制,企業的納稅信息不僅可以輕鬆查到,根據不同情形,稅務機關可調取查看3年內、5年內以及無限期的記錄,企業稅務問題將無法隱藏。


新個稅法落地後,個稅申報已經成為稽查人員稽查的一大要點。只要被抽到,企業往往很難脫掉干係。隨著各項政策的更新和換代,工資表中可能存在的涉稅風險也逐步顯現出來。那麼個稅高風險如何防範應對?關於工資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涉稅風險?

新個稅法落地,個稅高風險如何防範?工資表涉稅風險一定要注意

一、個人所得稅高發風險點及防範應對

1、易混費用的個人所得稅風險點

考察費、會議費、培訓費、差旅費、旅遊費、辦公費、福利費、業務宣傳費、業務招待費等

自查要點:

(1)準確判斷各種費用的記賬規則及稅務處理原則

(2)正確核實各種易混費用是否有“張冠李戴”的情形(業務招待費、會議費)

(3)核實發票及需要企業提供的其它證據材料

2、常報銷的幾類費用的涉稅風險

醫藥費、學費、體檢費、困難補助費、救濟金等。

自查要點:

(1)藥費:發票具體明細、人員、保險情況、實際生活情況;

(2)學費:個人學費OR職工教育經費;

(3)體檢費:福利性質OR特殊工種需要;

(4)困難補助費、救濟金:核實真實性;

(5)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增值稅處理。

新個稅法落地,個稅高風險如何防範?工資表涉稅風險一定要注意

二、工資表涉稅風險

1.工資個稅是否計算正確

2.人員是否真是

3.工資是否合理

4.是否申報了個稅

5.是否存在兩處以上所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707號)第二十五條規定“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彙算清繳的情形包括:從兩處以上取得綜合所得,且綜合所得年收入額減除專項扣除的餘額超過6萬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九號),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中報納稅。

6.是否存在已離職人員未刪除信息

7.適用稅目是否正確

8.年終獎計稅方法是否正確

根據財稅[2018]164號,居民個人取得符合規定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可單獨計算納稅,也可併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

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併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

9.免稅所得是否合法

新個稅法落地,個稅高風險如何防範?工資表涉稅風險一定要注意

2019年新修訂的個稅法開始實施,增加了次年彙算清繳的環節,個稅涉及的風險問題也是居高不下,理所當然也成為稅務稽查的重點。

針對人員工資,稅務機關會從工資支出憑證、企業職工人數、薪酬標準等方面嚴查工資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