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城市留住記憶的他,成了城市的記憶——追記“中國好人”、湖南省優秀志願者彭水明

為城市留住記憶的他,成了城市的記憶——追記“中國好人”、湖南省優秀志願者彭水明

彭水明生前始終致力於為本土文化保護鼓與呼。(湖湘文化志願者協會供圖)

一個背影的堅守,影響了無數人忠誠的守護。

一個好人走了,他的精神化為城市記憶,永久留存。4月11日晚上,風寒雨冷。

市殯儀館銘德廳內,悲思如泉。各行各業的代表和志願者們自發來到這裡,送別“中國好人”、湖南省優秀志願者彭水明。

彭水明是湖湘文化志願者協會的發起人。16年來,他帶領志願者們,不遺餘力地發掘株洲的歷史文化,為推動株洲地方文化的保護和研究,擴大株洲文化的影響,作出了重要貢獻。4月10日,他因病去世。

人們說,他是“城市文化的守望者”,是永遠的“中國好人”。因為一棵樹,愛上一條路他生前穿的那雙黑布鞋擺在靈前,鞋上沾滿了泥土,這是一位文化志願者奔走一生的象徵。

彭水明是天元區馬家河人,早年當過民辦教師,1976年參軍入伍,1993年從部隊轉業到中國銀行株洲市分行工作,2017年退休。

2004年,彭水明從《株洲晚報》上看到,古桑洲一棵樹齡逾800年的古樟樹無人保護,危在旦夕。小時候跟著母親多次去過古桑洲,他記得,那裡民風古樸,是一個世外桃源。

他再次到古桑洲尋訪,發現風貌依舊:古寺、古墓、古桑樹、古樟樹還在,居民依然過著女人養蠶、男人打漁的古樸生活。“這樣的好地方,一定要保護好。”他堅定地說。

他迅速向有關部門遞呈了報告,提出了全方位保護古桑洲的建議。在志願者們的共同呼籲下,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古桑洲的生態和人文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從此,彭水明堅定地走上了志願保護地方文化的道路,開始“用腳步丈量株洲歷史”。在他的組織發動下,志願者們發現了距今百餘年的劉氏祖屋、十餘米長的百年拱橋、通往南嶽衡山的百年古道;蒐羅天元區特色地名,編印《株洲新區特色地名考錄》,開展“以地名留住城市記憶”活動;幫助革命烈士羅哲的後人尋親,修繕羅哲烈士墓;呼籲保護先賢言子祠,保留和恢復杜甫草堂、慶霞寺原址原貌……一年又一年,彭水明和文化志願者團隊的腳步遍及株洲城鄉,社會影響越來越大。

魯新民2012年從市公安局退休,經朋友介紹認識彭水明,一見如故,經常合作。他們曾合著《株洲杜甫草堂考》,一起挖掘老萊子墓背後的孝文化,尋訪古碑石刻進行拓片研究。

彭水明痴迷發掘古碑石刻,到鄉下走訪,看到田野、溝渠、池塘有石材,他總要用手摸一摸上面是否有字,遇到有文字的,就搜尋當地文獻資料查證。

在龍頭鋪,他摸到了民國時期鄉賢的功德碑;在馬家河,他摸到了抗戰時日軍佔據株洲留下的路界碑,找到了日軍侵略株洲的直接罪證;在王家坪附近的水塘邊,他摸到了一塊舊時學校牌匾。 “協會組織的大大小小志願活動,都凝結著他的心血。”魯新民深情地說。

为城市留住记忆的他,成了城市的记忆——追记“中国好人”、湖南省优秀志愿者彭水明

2011年12月,湖湘文化志願者協會正式註冊掛牌成立。(湖湘文化志願者協會供圖)

從幾個人到一支隊伍,他的精神聚星為火

“老彭做志願活動很辛苦,說實話,我原來對他還不是特別理解。但是他生病住院後,社會上好多人都來看他。特別是今天,這麼冷的天,這麼多素不相識的人為他送行,我們家人很欣慰,我覺得他一生所做的事都是值得的。”告別儀式前,彭水明的妻子羅美林對記者說。 在彭水明的身邊,聚集了一群保護本土文化的志願者。2006年,他倡議大家以“湖湘文化志願者”自稱,組建了一個民間團體。2011年12月,湖湘文化志願者協會正式註冊。 現任會長易偉仁,與彭水明開展志願活動時間最長。有次,他和彭水明去三門鎮的村裡尋訪,沒車,返程時走幾里路回鎮裡。彭水明的鞋底穿了,襪子也破了幾個洞,他不以為意,幽默地說:“這就是我用腳步丈量株洲的證據。一年不走壞幾雙鞋,哪有資格稱自己是文化志願者?”志願者仇民主記得,湘江邊的工地搞開發,紀念杜甫的“懷杜巖”石刻面臨被毀,彭水明很著急,帶著志願者輪流在工地邊值守保護。

為挖掘杜甫草堂背後的故事,彭水明聯繫退休教師劉韻桐,將百年村志《鑿石浦志》翻譯成白話文,併發放到中小學做為鄉土文化教材。

为城市留住记忆的他,成了城市的记忆——追记“中国好人”、湖南省优秀志愿者彭水明

彭水明生前為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高校學子,講解石碑拓片背後的故事。(湖湘文化志願者協會供圖)

有人總問他,你搞這些志願活動,到底圖什麼?

圖利嗎?註冊協會時,費用是彭水明墊付的。為了存放搜尋來的石碑、拓片,他曾收回租房,不惜賠償1萬多元的違約金。自家在王家坪的房子,他拿來作協會的辦公室。

圖名嗎?獲得“感動株洲十大人物”那年,彭水明把獲獎個人改成集體:湖湘文化志願者協會。協會名聲鼎盛時期,他卸下會長職務,留給年輕人。 不圖名不為利的彭水明,用行動和精神感召著一個又一個的志願者。

湖南工業大學學子張楠楠、夏望波接觸了彭水明,對株洲的歷史文化有了更多瞭解,也成為了協會的志願者。

“彭老師對志願活動要求嚴格,但生活中就像家人,過節還邀請我去他家吃餃子。”張楠楠回憶道。

從幾歲的孩子,到90多歲的老人;從大學生、企業家,到記者、公務員;從株洲到國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協會,如今協會志願者發展到了300多人。

從“感動株洲十大人物”,到2018年入榜助人為樂“中國好人”,彭水明的付出得到了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可,被譽為株洲“城市尋根人”“城市文化守望者”。

为城市留住记忆的他,成了城市的记忆——追记“中国好人”、湖南省优秀志愿者彭水明

2016年5月,彭水明代表湖湘文化志願者協會領“感動株洲十大人物”獎後,身披紅色綬帶來到湘江邊,告慰詩聖英靈

病逝前仍在整理資料,仍關心杜甫草堂的修建

站在彭水明靈前作最後告別,協會副會長龍文勝再次淚湧,“多希望老天再給他幾年時間,讓他完成未了的心願。”2018年底,彭水明經常感到肚子疼。醫院確診為癌症晚期。但彭水明很樂觀,他說:“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終究是人戰勝病魔,不是病魔戰勝人。”他一邊和病魔抗爭,一邊仍多方奔走。他想親眼看到杜甫草堂修復竣工落成,他想為革命烈士羅哲留下最傳神的畫像,他想建議有關部門在萬豐湖以羅哲墓為核心打造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他想將協會成立以來的活動資料編撰成冊……他想做的事,實在太多。他一天天瘦了、憔悴了,但他的腳步從未停止奔走。在妻子羅美林的陪伴下,他繼續參加力所能及的志願活動。今年春節前,在羅美林的攙扶下,彭水明蹣跚著來到杜甫草堂修復工地,察看施工進度,給工房貼上春聯。4月2日下午,彭水明發微信信息給龍文勝:“文勝:請問問,杜甫草堂重建進度如何?謝謝!”龍文勝已多次前去了解,受疫情影響,修復工程暫未復工,但是他知道老彭內心的期盼,於是向他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已經復工。”“我內疚了好久,如果彭老師在天有靈,應該會原諒我吧。”龍文勝說。4月3日,天元區團委組織去羅哲墓掃墓,彭水明為自己沒能去表示遺憾。

为城市留住记忆的他,成了城市的记忆——追记“中国好人”、湖南省优秀志愿者彭水明

2017年5月,彭水明帶著志願者開展“世界博物館日活動”。(湖湘文化志願者協會供圖)

4月8日和9日,他拖著虛弱的身體,掙扎著坐到電腦前,梳理協會志願活動的照片。照片已分類放進文件夾,但他實在沒力氣整理了,手哆嗦著,移動不了鼠標鍵盤,只能讓女兒彭嘉幫忙。4月10日,彭水明去世。4月8日,他用鋼筆寫下幾句話,最後一句是“永做中國好人”,並蓋上了名字的印章。誰也不會想到,這竟成了他人生的絕筆。彭水明去世的消息傳開,協會交流群裡一片悲傷,淚水一次次模糊了大家的眼睛。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大一學生丁一達,在中學時參加過彭水明組織的志願活動。他在網上留言說:“您行走在株洲每一個文化角落,連接起那些古來風物與我們的生活——您更像一個擺渡人,努力將那些文化泊至我們身邊,把我們的精神渡向一個更豐富的世界。00後的丁一達同學會銘記您,並沿著這種精神跋涉。”


分享到:


相關文章: